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总台常青节目又双叒叕上新!跟着《正大综艺》“深度打卡”祖国绿水青山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总台常青节目又双叒叕上新!跟着《正大综艺》“深度打卡”祖国绿水青山

来源:北青网娱乐2022-04-24 15:09

  你可曾饱览——色彩斑斓的西北风光,温润诗意的南方山水,辽阔秀丽的北方沃野……

  “不看不知道,山河真美妙!”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品牌节目《正大综艺》,2022年焕然一新、全新出发。升级改版后的《正大综艺》,聚焦全国首批100个乡村旅游重点镇,通过“外景短视频+演播室观察”等多元互动的视听手法,展现新时代中国乡村新面貌,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新节目将于4月24日起,每周日晚18:00档在CCTV-1播出。

  作为一档文旅融媒体节目,新版节目每期都将走进一座具有文旅特色的村镇,跟随“旅行探访员”深入当地,探访乡民心中的打卡胜地,寻觅四方乡镇风光好物,挖掘历史足迹与今朝气象。节目还将邀请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文旅大咖来到演播室,一起解读绿水青山里的中国故事,共同感受大好河山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

  从看世界到看中国,“云游四方”打卡绿水青山

  作为国内播出时间最长的常青节目之一,《正大综艺》曾是几代人“了解世界、开拓眼界的窗口”,一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节目通过新奇有趣的自然地理内容,开阔观众视野,传递人文气息。

  三十年前,《正大综艺》带着大家看世界。三十年后,这档节目又将带着大家看中国。

  “一个特色小镇,一位探访员,五个地道风情,一个美好印象。”新版《正大综艺》回归文旅初心,跟随探访员深入各地小镇,在当地人的推荐下,打卡特色美食、美景、非遗、特产等地方风物,并由演播室专家从地理和历史等文化视角切入,解读地方文旅内涵,为观众带来一份“独家旅行攻略”,在知识性和娱乐性中感受自然风光与文化风俗。

  板块设置上,节目沿袭《正大综艺》经典环节——“是真是假”,将旅游文化体验与演播室嘉宾猜谜进行有机互动,并引出相关话题进行深度探讨和文化解读。从初识探索,到深入解读,带来一场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畅游体验。

  是人类滑雪起源地,也是征服摄影师的瑰丽山河

  “这里有童话般的冰天雪地,是征服摄影师的瑰丽山河,这里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首期新版《正大综艺》,将在主持人张舒越,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院长赵杨,以及旅行探访员梁赛楠的带领下,走进处处风景美如画的中国西部最北乡——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

  禾木的雪季长达7个月,这里有着传承万年的滑雪传统,也有古老的马背文化,时尚与传统在此交融。带着当地人推荐的五个“一定要”打卡的项目,探访员梁赛楠感受古老毛皮滑雪板的魅力、打卡“小美丽峰”和“中国最美供电所”,品尝当地奶酒、奶茶、奶疙瘩等特色美食,参与富有仪式感的奶酒制作过程,感受骑马的乐趣,并实地体验了破冰捞狗鱼的大丰收。

  在回答互动问题之外,演播室嘉宾还结合每个打卡地的独特现象,从阿勒泰地区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不同维度,解释“粉雪”的形成、动植物的保护、冬捕文化等知识,带来冬季禾木“深度游”的别样体验,展现充满梦幻感的冰雪世界。

  未来节目中,还将带着观众畅游海南省文昌市的龙楼镇、重庆市武隆区的仙女山街道、安徽省黄山市宏村镇等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小镇,深度探寻美妙山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色彩。

  新老主持齐聚一堂,第一代Vlog人对话新时代Vlog人

  在几代人心中,《正大综艺》外景主持人曾是理想职业选择,每周全家一起收看节目也是一种“全民记忆”。

  从“世界真奇妙”到“山河真美妙”,《正大综艺》全新改版,4月24日下午3点至6点,央视频APP将齐聚节目几代新老主持及幕后主创,展开一次第一代Vlog人和新时代Vlog人的对话,共话《正大综艺》经典桥段和文旅之路。直播现场还将结合《正大综艺》节目改版变化,回忆以往拍摄趣事,展开一场回忆满格的深度畅谈,分享新时代下人们旅行方式和休闲生活的新变化。

  从认识世界,到回归初心,《正大综艺》一直在路上,用脚步丈量大地。4月24日晚18:00档,让我们相约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共赴一场行走之约,在这条求索之路上,步履不停,见山河、见天地。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