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陈宝国诠释出“更新鲜”的朱元璋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陈宝国诠释出“更新鲜”的朱元璋

来源:齐鲁晚报2022-04-28 10:11

  在最近的热播剧《山河月明》中,陈宝国再次饰演了明朝皇帝朱元璋。在16年前的《传奇皇帝朱元璋》中,陈宝国就饰演过这一角色。

  陈宝国演帝王角色游刃有余,拿捏精准,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很多观众因他而追剧。在多年的演艺生涯中,陈宝国饰演过多位帝王角色,且凭借这些角色拿下不少专业性顶级奖项。历史古装剧创作思潮在不断地变化,陈宝国也在剧中诠释了各具特色、不断变化的帝王角色。

  陈宝国饰演的朱元璋剧照一出,剧迷就开始问:“这不是嘉靖皇帝吗?”这是“老戏骨”演员面临的困境,之前的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太深入人心,太令人难以忽略,观众就会期待其同类角色能够更出彩、更别具一格。也有一些剧迷一看到陈宝国的名字,就对剧充满了期待,陈宝国等“老戏骨”本身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剧的品质保障。

  《山河月明》中朱元璋这条线的故事、演员表演确实比较精彩。故事从明朝初年开始,讲述朱棣从少年轻狂成长为明朝帝王的“创业故事”。朱棣是主角,但朱元璋的戏份篇幅也不少。朱元璋以中年形象出场,以老年去世结束,在45集的剧中,演到第33集。朱元璋中年到老年的形象塑造,演好了确实出彩,中年刚坐稳皇帝之位时,既要有帝王的气魄,又要有草莽、市井平民的气息,老年了子嗣夺权还要稳定江山,也要演出帝王的复杂感、霸权感。这个人物按历史剧来演,本身就很精彩,演员不好找,戏路很宽的陈宝国就很合适。

  《山河月明》虽是历史剧,但整个故事和人物塑造,不是按照历史正剧手法来拍帝王戏,在编织故事、人物关系、台词呈现上,接近该类型网络小说和《大明风华》《清平乐》等古装剧,除了大战争场面,不少内容也是一般古装剧拍法。故事主线是主角朱棣成长史,主线爱情则是老套的“先婚后爱”,而多条副线各具特色,增加趣味性。这其中,赋予朱元璋的独特气质就是接地气和生活感。朱元璋与马皇后天天家长里短、温情脉脉,连前朝最紧要的战事、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对待大将军徐达等,都是在饭桌上唠嗑展开的;朱元璋爱子心切,儿子上课他偷听,老师打儿子手掌,他差点冲进去,但他自己照样拿着鞋底打朱棣屁股;朱元璋与徐达像朋友,天天叫出来聊天还互怼……这部剧中的朱元璋有点颠覆性,朱元璋对朱标说,希望他的这帮“老兄弟们”最后都能够善终;临死时又再三叮嘱朱允炆善待他的叔叔们。这部剧呈现了一个“当家难”“治国难”的朱元璋,他更多的是在珍惜兄弟情谊还是巩固统治面前做抉择。帝王的形象生活化了,也私人情感化了、人性化了。

  陈宝国演出了朱元璋身上作为丈夫、父亲、一家之主的温情和有趣一面,同时,在对待铁铉等人时,也很好地演出了朱元璋在朝堂上作为一国之君令人捉摸不透、强权者复杂感的一面。这个角色幸亏是陈宝国饰演,他很好地演绎了这一版朱元璋身上的生活感、日常感和烟火气,也拿捏了角色作为集权帝王的那些威严、强权感觉。看过这一版朱元璋形象,给人的感觉是除了陈宝国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这一版的朱元璋,更像是一个为治家、治国勤勤恳恳的帝王形象,生活感、日常感是其特色。这个角色与陈宝国之前塑造的嘉靖皇帝、汉武大帝等帝王相比感觉难度不是很大。《大明王朝1566》中生活、扮相、思想都很独特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可能更是一个演起来过瘾、看起来更过瘾的帝王。大多数历史剧中的帝王威严、大气、霸气甚至风流,陈宝国演的朱厚熜披头散发不上朝,甚至还很阴柔,但又掌控一切,有着藏起来的精明,人物戏份也集中于治理国政、玩弄权术等历史剧硬核内容上。《山河月明》中朱元璋这个角色,陈宝国不仅一出场的身影、气质把观众震撼了,而且陈宝国也揣摩到了人物的特质,那种角色身上透出的猜疑、孤独、霸气,都化到了他表演的一举一动之中,给观众留下了经典的帝王形象。再往前,陈宝国在《武则天》中饰演的唐高宗李治也是很独特的帝王,宽厚仁慈,还有懦弱的文气。在《汉武大帝》中,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刘彻,则是雄才伟略、气吞山河的一代霸主。

  因为每个帝王都演出了特色,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观众才会有疑问——“怎么陈宝国又演帝王?”历史正剧成为稀缺物之后,复杂、多变、有深度的帝王形象也越来越少了,新一代演员很难在这一领域出彩。在大量的“仿唐剧”“仿宋剧”中,很多角色其实与历史真实人物已经相去甚远,很难再有凭复杂帝王戏吸睛的角色。陈宝国这么多年还在诠释多样的、新鲜的帝王形象,观众且看且珍惜。

  师文静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看直博会上的新机型

  • 文化中国行丨走进四角坪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