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陈宝国诠释出“更新鲜”的朱元璋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陈宝国诠释出“更新鲜”的朱元璋

来源:齐鲁晚报2022-04-28 10:11

  在最近的热播剧《山河月明》中,陈宝国再次饰演了明朝皇帝朱元璋。在16年前的《传奇皇帝朱元璋》中,陈宝国就饰演过这一角色。

  陈宝国演帝王角色游刃有余,拿捏精准,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很多观众因他而追剧。在多年的演艺生涯中,陈宝国饰演过多位帝王角色,且凭借这些角色拿下不少专业性顶级奖项。历史古装剧创作思潮在不断地变化,陈宝国也在剧中诠释了各具特色、不断变化的帝王角色。

  陈宝国饰演的朱元璋剧照一出,剧迷就开始问:“这不是嘉靖皇帝吗?”这是“老戏骨”演员面临的困境,之前的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太深入人心,太令人难以忽略,观众就会期待其同类角色能够更出彩、更别具一格。也有一些剧迷一看到陈宝国的名字,就对剧充满了期待,陈宝国等“老戏骨”本身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剧的品质保障。

  《山河月明》中朱元璋这条线的故事、演员表演确实比较精彩。故事从明朝初年开始,讲述朱棣从少年轻狂成长为明朝帝王的“创业故事”。朱棣是主角,但朱元璋的戏份篇幅也不少。朱元璋以中年形象出场,以老年去世结束,在45集的剧中,演到第33集。朱元璋中年到老年的形象塑造,演好了确实出彩,中年刚坐稳皇帝之位时,既要有帝王的气魄,又要有草莽、市井平民的气息,老年了子嗣夺权还要稳定江山,也要演出帝王的复杂感、霸权感。这个人物按历史剧来演,本身就很精彩,演员不好找,戏路很宽的陈宝国就很合适。

  《山河月明》虽是历史剧,但整个故事和人物塑造,不是按照历史正剧手法来拍帝王戏,在编织故事、人物关系、台词呈现上,接近该类型网络小说和《大明风华》《清平乐》等古装剧,除了大战争场面,不少内容也是一般古装剧拍法。故事主线是主角朱棣成长史,主线爱情则是老套的“先婚后爱”,而多条副线各具特色,增加趣味性。这其中,赋予朱元璋的独特气质就是接地气和生活感。朱元璋与马皇后天天家长里短、温情脉脉,连前朝最紧要的战事、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对待大将军徐达等,都是在饭桌上唠嗑展开的;朱元璋爱子心切,儿子上课他偷听,老师打儿子手掌,他差点冲进去,但他自己照样拿着鞋底打朱棣屁股;朱元璋与徐达像朋友,天天叫出来聊天还互怼……这部剧中的朱元璋有点颠覆性,朱元璋对朱标说,希望他的这帮“老兄弟们”最后都能够善终;临死时又再三叮嘱朱允炆善待他的叔叔们。这部剧呈现了一个“当家难”“治国难”的朱元璋,他更多的是在珍惜兄弟情谊还是巩固统治面前做抉择。帝王的形象生活化了,也私人情感化了、人性化了。

  陈宝国演出了朱元璋身上作为丈夫、父亲、一家之主的温情和有趣一面,同时,在对待铁铉等人时,也很好地演出了朱元璋在朝堂上作为一国之君令人捉摸不透、强权者复杂感的一面。这个角色幸亏是陈宝国饰演,他很好地演绎了这一版朱元璋身上的生活感、日常感和烟火气,也拿捏了角色作为集权帝王的那些威严、强权感觉。看过这一版朱元璋形象,给人的感觉是除了陈宝国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这一版的朱元璋,更像是一个为治家、治国勤勤恳恳的帝王形象,生活感、日常感是其特色。这个角色与陈宝国之前塑造的嘉靖皇帝、汉武大帝等帝王相比感觉难度不是很大。《大明王朝1566》中生活、扮相、思想都很独特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可能更是一个演起来过瘾、看起来更过瘾的帝王。大多数历史剧中的帝王威严、大气、霸气甚至风流,陈宝国演的朱厚熜披头散发不上朝,甚至还很阴柔,但又掌控一切,有着藏起来的精明,人物戏份也集中于治理国政、玩弄权术等历史剧硬核内容上。《山河月明》中朱元璋这个角色,陈宝国不仅一出场的身影、气质把观众震撼了,而且陈宝国也揣摩到了人物的特质,那种角色身上透出的猜疑、孤独、霸气,都化到了他表演的一举一动之中,给观众留下了经典的帝王形象。再往前,陈宝国在《武则天》中饰演的唐高宗李治也是很独特的帝王,宽厚仁慈,还有懦弱的文气。在《汉武大帝》中,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刘彻,则是雄才伟略、气吞山河的一代霸主。

  因为每个帝王都演出了特色,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观众才会有疑问——“怎么陈宝国又演帝王?”历史正剧成为稀缺物之后,复杂、多变、有深度的帝王形象也越来越少了,新一代演员很难在这一领域出彩。在大量的“仿唐剧”“仿宋剧”中,很多角色其实与历史真实人物已经相去甚远,很难再有凭复杂帝王戏吸睛的角色。陈宝国这么多年还在诠释多样的、新鲜的帝王形象,观众且看且珍惜。

  师文静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