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唐烨:人艺工作30年,还被叫做“小烨子”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唐烨:人艺工作30年,还被叫做“小烨子”

来源:北京日报2022-05-07 10:50

  北京人艺建院70年来,正式在编的女导演屈指可数,如今还在执导话剧的只有唐烨一人。10岁时,她就参演了儿童片《四个小伙伴》,进入了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中学时,她担任央视中学生栏目《我们这一代》的主持人,同时执导了第一部中学生自己创作演出的电视剧《养吊死鬼的孩子》,并凭借该剧获得北京市中学生银帆奖、北京市十佳中学生“希望之星”称号。18岁时,她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是班里唯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最小,但成绩却总是最好。多年来,她不仅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扮演过很多角色,而且作为配音艺术家,为《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红与黑》中的玛蒂尔德、《唐顿庄园》中的玛丽、《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米妮等众多外国译制片中的经典角色赋予了令人难忘的声音。

  然而,她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北京人艺国家一级导演。由她参与复排导演的《蔡文姬》刚刚结束了院庆版的演出,如今,她又帮助演而优则导的“新锐导演”龚丽君正在执导《晚安妈妈》。在人艺的排练场里,经常听到满脸笑容的唐烨甜甜地叫着“濮哥哥”“帆姐姐”“立新哥哥”“小艺姐姐”“龚姐姐”……而大家也都亲切的管她叫做“小烨子”。有时当着年轻人的面,她也会有点不好意思,笑道:“都是老烨子啦!”但在北京人艺这个大家庭里,已经工作了三十年的她,依然觉着自己永远是个小字辈儿,有好多前辈在身边,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

  1992年进入人艺参演《茶馆》告别版演出

  问:朱旭老师曾经说过:“在北京人艺这个剧院,我永远长不大。”感觉你这么多年也没什么变化,但是算起来,你今年到人艺已经三十年了。

  唐烨:是啊,我来人艺那年是1992年,正好是人艺建院40年,今年人艺建院70年了。前几天剧院组织大家合影,他们让我坐着,我说我可不敢,哪儿能轮到我坐着啊!但是确实在职的员工里我算老的了,我都轮到坐着合影了。

  记者:你是北京人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导演,也在人艺演了不少戏。你当时到底是以演员身份还是导演身份进入人艺的呢?

  唐烨:我是学导演的,当时进人艺时,剧院人事处一个老师找我谈话,问我:“你知道什么是边幕吗?你知道侧幕条是哪根吗?你知道有多少道幕吗?要不你先去演员队吧!”就这样,我先进了演员队。到人艺第一年,我就演了七个戏。《茶馆》是头一个,在里面演了三个小角色,其中一个是老掌柜的孙女小花,亲身经历了1992年那一场老艺术家们的《茶馆》告别演出。我还演了《红白喜事》《小井胡同》……在不同的戏里演各种小孩儿。《军用列车》那个戏里一共七个孩子,我跟六个真小孩一起演,我当时心里紧张死了。《鸟人》里,我演一个摊煎饼的。排练时我还去大街上看别人怎么把煎饼摊圆了。正式演出时,我力气小,推不动煎饼车,于是每场演出时,王涛、孙星他们几个就趁暗场的时候帮我把车推上台,我就在台上摊煎饼。

  跟随各位名导合作受益良多

  记者:在人艺的舞台上演戏的感觉应该也是很过瘾的,而且你演的很多角色也都得到了很大的认可,比如在《阮玲玉》中你扮演的小玉,被认为既演出了孩子的感觉,也演出了人物的思想。但你后来为什么还是做导演了呢?

  唐烨:说实话,我觉得自己的外形条件做演员是受限制的,而且自己学的也是导演。我在人艺真正开始涉足导演工作,是1997年跟着林兆华老师排《渔人》,后来还给任鸣老师和苏民老师当过副导演,自己也独立导过十几部作品了。

  记者:这些导演的风格大不相同,你跟着他们工作,有什么感觉呢?

  唐烨:我觉得首先要做好服务工作,而且无论是跟这些导演合作,还是和其他艺术家合作,都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林兆华老师,我觉得他是一个抓大局的导演,而且特别善于挖掘演员好的东西。有人说他不给演员讲戏,是因为听不懂他真正在说什么。其实他很会启发别人。他看上去像是在跟你聊废话,什么“你这项链不错,衣服挺好看的”,其实是他觉得你紧张了,所以让你放松点。

  我曾经跟他探讨过,该怎么演6岁的孩子?他说:“你先甭管他几岁,咱先演个孩子。孩子怎么说话?你去抓他的特点,不用先从外表上入手。”他排《茶馆》的时候,没我的戏,我也会坐在他旁边看,看他对待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方法,有些是需要打压型的,有些是需要启发型的。所以现在我导戏,也知道要根据演员的特点,有些人本身就容易紧张,你再打压他,他就说不出话来了,所以你要鼓励他;而有些人,不给阳光都灿烂,你就需要适当“打击”点儿他。

  我还记得大导林兆华说过一句话,他说“导演就要多看书,什么书不重要,杂一点”,因为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相关的东西。我排《故园》的时候,因为这个戏跟台湾会馆有关系,所以就看了很多抗日时期的资料,我们那时排练场里满墙贴的都是相关资料。排《社区居委会》的时候也是,各个区报上来各种有意思的好人好事,或者抗疫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我们也在排练场贴了一墙。

  任鸣院长属于特别愿意给大家空间的导演。他会给大家一个大的方向,让演员尽量去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是他的特点。苏民老师在古诗词方面的文化造诣特别深,而且他学过绘画,所以对舞美的要求、对诗意的追求比较多。他老让我们看《古文观止》,我觉得好难读,一篇我就得啃半天,因为有太多典故不知道,老得去查。还有《资治通鉴》,他让演曹操的演员去看第多少页到第多少页;就连我们演宫女的演员,也给我们找出几页要去看。他说看完会对你们有帮助,让你了解朝代,了解历史。

  记者:你跟苏民老师合作次数最多,而且我看现在的《蔡文姬》节目单上,你的名字和苏民老师的名字已经都写在重排导演的位置上了。

  唐烨:我跟苏民老师合作是从2001年,当时他复排《蔡文姬》,院领导找到我,说苏民老师岁数大了,让我在演戏中的角色同时再兼职当副导演。之后,苏民老师复排《李白》和《天之骄子》,也都让我做他的副导演,我特高兴。2007年,重排《蔡文姬》的时候,苏民老师生病住院了,他特意给院里写了一封信,说:“这一次唐烨付出的努力比我多,算我俩联合导演。”非要把我的名字跟他列在一起。

  后来重排《天之骄子》时,刚建完组,苏民老师又住院了。虽然他没怎么来剧院,但是我到医院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笔记都给我准备好了,让我拿去根据需要随意使用。而且他又跟剧院说:“这一次的排练我根本没有来,都是唐烨完成的,所以我不能挂导演的头衔,随便挂一个艺术指导或者不给我挂名都可以,因为我没有付出劳动。”那些年我导演的戏,苏民老师都会去看,每一次看完还会打电话告诉我,哪里特别好,哪里还不够到位。苏民老师这种对待艺术极其严谨,对待晚辈无私奉献和扶持呵护的精神,都让我永生难忘。

  坚守人艺传统传承人艺精神

  记者:北京人艺今年建院70周年了,你认为人艺的传统是什么?

  唐烨:人艺的传统我觉得一是像苏民老师那样的严谨,他是我们剧院艺委会的成员,每次有新戏剧本,他都会仔细看,看后会特别认真地提意见。老先生们身上的文化底蕴也是我们自愧不如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都不晚。

  濮哥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他50岁开始练书法。我们去年一起去大凉山演出《洋麻将》,约着每天早上8点到楼下吃早饭,见面的时候他特别得意,说:“我今天的大字都交了!”我们说您到大凉山来还写大字啊?他说:“我带着作业来的。”他自己给自己留的书法作业。所以我们再忙,能有濮哥忙吗?但人家都能这么坚持。另外在人艺这个平台上,会让你看东西的角度和眼光不太一样。人艺还有一种责任担当或者社会担当,比如在剧目题材选择上,重大事件人艺基本从不缺席。

  记者:你在北京人艺工作了三十年,现在是剧院的中流砥柱,还是人艺艺委会委员,你怎么看待人艺精神的传承呢?

  唐烨:我觉得无论是“一棵菜精神”或者“戏比天大”,其实平时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就是事情来了,我们就去做。2020年院庆时,剧院搞了一台晚会,演出很多经典剧目片段。第一个找我来的是龚丽君姐姐,她说:“这次给我搭档了一个新的周萍,你一定得帮我看看!”她都演了那么多年繁漪了,还这么认真敬业。第二个找我的是蓝天野老师,他给我发了特别长的一条消息,说:“我这次自不量力,又要演董祀了,《蔡文姬》第三幕你一定来帮我。”然后还有濮哥。《李白》这个戏,濮哥演了30多年了。但每次复排,他都会说:“唐妹妹给我看看,我这个地方想这么试试,好不好?”我们就一起探讨,如果觉得改得不好,就调回来;如果觉得好,就保留。

  他们都演了那么多年戏,还在精益求精,但年轻演员没人主动找我,都是我去主动找他们。因为我觉得老先生们就是这么做的,我们都是照着他们学,希望能让后来的同事们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人艺。包括体验生活,我们也一直在坚持,我觉得特别受益。即使排剧院外的戏,我也依然会这样做,带着剧组的人一起去采风,去体验生活。还有我们的经典剧目传承,这是我们剧院的一个特点。比如《蔡文姬》会保留唯美大气的话剧民族化样式,但在节奏上会有一些微调。《洋麻将》可能也跟当年主创的解读不一样了,会有我们自己的当代理解。

  记者:现在北京人艺每天演出开场前播放的观众提示,也是你录制的吧?

  唐烨:对,这几年出现疫情,我还主动建议又录制了一版提醒大家注意疫情防控的观众提示。今年《蔡文姬》院庆版演出,我自己还去印了很多纪念款口罩送给大家。这么多年了,剧院就是我们的家,什么事情不能都等着剧院安排,我们也都应该去为剧院想着。

  唐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北京人艺艺术委员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北京电视家协会会员。

  曾获话剧“金狮优秀导演奖”,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荣获北京市高创人才领军人物称号、北京市三八红旗金质奖章。执导剧目获话剧“金狮奖最佳原创剧目奖”、奥林匹克戏剧节优胜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北京市文化局小剧场优秀剧目奖等。为上千部中外电影、电视剧配音,主播的《孔繁森》《楼上楼下》等多部广播剧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