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2阿那亚戏剧节发布剧目单 2/3剧场在户外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2022阿那亚戏剧节发布剧目单 2/3剧场在户外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5-17 10:08

  2022阿那亚戏剧节剧目单5月16日正式公布。今年的戏剧节将有4大板块、31位中外导演的28部剧目,共计75场演出。此次发布节目单预示着在秦皇岛阿那亚登台的戏剧盛宴已进入一个月倒计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戏剧节将户外演出比例调至60%以上,2/3的剧场都在户外,观众和戏剧一起面对蓝天大海。

  今年的阿那亚戏剧节以“瞬间和永恒”为主题,期望这场关于戏剧和梦想的冒险、关于生活和激情的实现,成为每个人心目中永恒的重要瞬间。戏剧节将由阿那亚创始人马寅继续担任主席,孟京辉、章子怡、陈明昊共同担任艺术总监,戏剧人刘畅与杨婷担任艺术策划。戏剧节将延续四大板块:戏剧艺术、跨界艺术、生活艺术、公共艺术,以多元创造的艺术形式,打造更年轻、更好玩、更有创意的戏剧艺术现场。除了多元的特邀剧目和如期着陆的“候鸟300”令人期待外,今年阿那亚戏剧节特别新增两座极具标志性的剧场——白色剧场(礼堂)和游轮剧场,地标建筑与广袤大海都将成为全新的戏剧风景线。

  最为核心的戏剧艺术板块中,今年戏剧节将从6月16日起在11天的时间里,邀请31位中外导演带来共计28部特邀剧目,更有25部环境戏剧朗读,在海边各处轮番上演。导演阵容集结国内外剧坛扛鼎与新锐力量,包括: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英)、李任、陈明昊、孟京辉、费波、杨婷、高艳津子、丁一滕、李建军、李霄云、刘畅、邵斯凡、苏小刚、周小倩等。

  《弗兰肯斯坦》

  推出首个中文版本

  其中,六大重磅剧目将构成今年阿那亚戏剧节最为响亮的艺术心跳。作为科幻小说鼻祖的《弗兰肯斯坦》,曾在英国国家剧院上演并风靡全球,由英国著名剧作家尼克·迪尔改编玛丽·雪莱200年前创作的科幻小说,英国著名导演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执导、李任担任中方导演,汇集中英顶尖艺术家联手推出首个中文版本。此次作为开幕大戏在孤独外剧场进行阿那亚戏剧节首演。孟京辉导演的《等待戈多》,以崭新视角再度审视这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时隔近70年,萨缪尔·贝克特的经典巨作将同时作为开幕大戏登上阿那亚戏剧节的舞台,在A剧场进行首演。

  芭蕾舞《哈姆雷特》

  将在海边呈现

  此外,陈明昊导演的《红色》,高艳津子导演的环境作品《行走的云》,都是不能错过的演出。而中央芭蕾舞团演绎的大型芭蕾舞《哈姆雷特》将作为闭幕大戏在海边呈现,将“活着还是死去?”这一永恒问题抛在孤独外剧场;杨婷导演的《寄生虫》,由郝蕾、马天宇携手出演,将同样作为闭幕大戏在A剧场上演。

  跨界艺术板块中,全新升级的戏剧房子2.0版本将融入更多领域的创意表达,等待着观众入住体验。除此之外,全新打造的阿那亚戏剧节四年展(AQ)暨2022舞台美术9+9人展,由舞美设计师张武首次发起,将以“剧场来自外太空”为主题,以空间为语言交流探索,用丰富的形态构造,发酵肥沃的戏剧土壤。不仅如此,“阿那亚戏剧节xDDC LIVE”特别呈现系列将以阵容华丽的音乐演出攻占阿那亚的夜晚。在随时能够触摸潮涨潮落的海边,艺术家王之纲将用多媒体艺术装置打开另一种感官体验。

  “候鸟300”

  将有全新筑梦落脚点

  生活艺术板块中,由刘畅、朱砂、郑靖、陈明昊联合发起的“候鸟300计划”时隔一年再度回归。最令人期待的是,著名建筑师马岩松将为候鸟栖息地沙城绘制设计手稿,为最浪漫、最诗意、最有生命力的“候鸟们”重新打造生发想象的专属场域。同时,阿那亚将重建沙城、升级湿地舞台,打造全新筑梦落脚点,300位“候鸟”、300个小时不间断的创作现场,展现多维命题跨域联动,写就戏剧新可能。

  公共艺术板块将邀请众多领域的资深人士,共同探讨戏剧和当下的种种关联。由著名主持人鲁豫主持的海边对话将与来自各领域的资深人士跨界对话,以海天作为背景,用思维雕刻出抽象界域的鬼斧神工。此外,巡游、篝火、海边放映、工作坊、戏剧体验……多种系列活动也将敞开怀抱,欢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尽情表达对戏剧和生活的热爱。

  另外,今年的特别关注剧目《樱桃园》,由肢体艺术家王颖、9当代舞团编舞詹骊共同创作,源自剧作家契诃夫的同名代表作,将在阿那亚的全新剧场——游轮剧场,开启首演。《樱桃园》的演出场次特别设置在日出和黄昏时分,观众将在一天中最浪漫的时分相聚海上,驶向日升月落,沉浸于“樱桃园”这场末日狂欢。

  特邀剧目

  28部特邀剧目六大系列

  围绕“瞬间和永恒”的主题,今年戏剧节特邀剧目分为六大系列,分别为:“沉浸的大海”、“倒影的天空”、“荒诞的云图”、“舞动的风雨”、“璀璨的群岛”、“漫游的轮船”。

  其中“沉浸的大海”包含了《弗兰肯斯坦》《红色》《哈姆雷特》《行走的云》以及刘畅导演的《雅典的泰门》;“倒影的天空”则包括了《寄生虫》以及丁一滕导演的《发呆》,邵斯凡导演的《伊娥》等剧目;“荒诞的云图”则有《等待戈多》以及李建军导演的《狂人日记》、杨婷导演的《谎言、高跟鞋和精神失常》、苏小刚导演的《俄狄浦斯王》等;“舞动的风雨”包含了余尔格导演、编舞的《寻找弗兰克》,李凝导演、编舞的《末趾》等;“璀璨的群岛”中,将有孙雨澄导演的《爱情偶遇游戏》、李鲁卡导演的《孤立主义游乐园》以及周小倩导演的《I LOVE YOU…》等;“漫游的轮船”呈现的则是王颖和詹骊导演、编创的《樱桃园》。

  除了上述28部特邀剧目外,还有25部环境戏剧朗读免费面向观众招募,在阿那亚独具审美意义的公共空间与建筑中,为观众带来更为沉浸的限定戏剧体验。(记者郭佳)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尔滨”雪人迎八方来客

  • 地毯小镇赶制订单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