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好歌献给你 “快歌”献给谁?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好歌献给你 “快歌”献给谁?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5-25 11:21

  据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2021年度发布的华语新歌数量达到了114.5万,同比增长了53.1%。这一速度意味着平均每27秒就会诞生一首新歌。

  尽管新歌产量激增,不少网友却忍不住感慨,“好听的歌曲太少,能让人记住的歌曲更是不多。”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数字音乐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发展,音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音乐创作上的短平快现象愈发严重——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一些专业的音乐创作软件帮助下,公式化流水线作曲快的话可能几分钟便能成型,十几分钟出一首歌也不是个例。业内认为:一方面是华语歌曲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在流量和爆款的推动下,作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一味追求速度,不乏拼凑之作和流水线作品。

  流量为王 爆款来时忙跟风

  不仅是2021年度发布的华语新歌数量首度超过百万,据《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音乐创作者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21年增速远超2020年同期,参与新歌创作的词、曲创作者均突破10万。无论从新歌数量还是创作人数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高涨。然而很多网友仍然觉得印象深刻的没有几首歌。

  “选择多了未必是好事。就像给你三双鞋,你就会知道出门穿哪双。但如果你拥有200双鞋,可能也就挑不过来了。”作曲家杨青一语道出了大家印象不深的原因。

  除了选择多之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好作品并没有随着歌曲总体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出现了大量的平庸,甚至是拼凑之作。“毫无疑问现在大家都在追求流量。”作曲家邹航认为,这种情况下跟风现象比比皆是,“当一首歌火了之后,大家就会一窝蜂全往这一个方向走,都想着保不齐就能火。”出于这种心态创作出来的歌曲恐怕“长得都差不多”。

  为了在各大数字音乐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能火,易于传唱成为了一个重要标准。邹航说,“现在有个趋势是,歌曲尽可能不要太长,节奏越简单越好,易于传唱。歌曲短了之后,技术含量无疑也就下降了。”

  自媒体兴起 作曲从业门槛被拉低

  实际上,创作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很多考量。“想要和别人做的不一样,必须要思考更多。”邹航认为,流行歌曲的结构并不复杂,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但是写中文歌曲却要考虑到文字的特殊性,“我们中文有四声,所以在写歌的时候,音乐也要随着音调进行调整。要处理好中文四声的关系,又要考虑旋律的通顺,甚至是整首歌曲的风格。这都需要花工夫去琢磨。”

  业内普遍认为,相较宏大的交响乐,流行歌曲的结构并不复杂,且有套路可循。随着自媒体的兴起,音乐创作一味追求短平快,伴奏稍微改一改,旋律稍微换一换就量产了。

  不仅如此,随着数字音乐更加深入,音乐创作的成本也在降低。邹航解释,有些人就在家买一套不那么专业的设备也可以完成作曲甚至是混录。“反正,网络上传都会压缩,不需要追求太好的音质,所以可能这样也可以蒙混过关。此外,有些平台缺乏专业的、标准化的要求和审核,导致粗制滥造的作品得以问世。”还有,随着AI作曲等智能化作曲的发展,有些软件甚至可以帮助大家随时随地记录灵感,甚至让没有太多音乐专业素养的人也能够利用这些软件成为“作曲家”。

  业内困惑多 付出与传播度不一定成正比

  让业内人士担忧的不仅是粗制滥造的流水线现象,还有可能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事实。“在伴奏上我们用一把吉他、一架钢琴可以,用管弦乐团也可以,但这中间的差别就太大了。”杨青认为,从音乐创作到编曲,再到录音,每一个细节的差别都会直接影响到最后呈现的效果,因此精良的音乐作品需要花很多时间和工夫,而不是量产能完成的。

  但让业内人士感到无奈的是,那些精耕细作的付出未必与传播度成正比。“现在大环境如此,大家经不起流量的洗脑,洗多了大家可能也就记住了。你可能会花很长时间去打磨一个精品,在录音等方面更考究,但是传播度跟流量相比不一定是一个量级。”杨青认为,音乐创作本质上算是服务产业,“作为作曲家要看你服务的是什么客户。如果认准的是市场,那么就要稍微放下自己在艺术上的执念;如果更看重艺术质量,就不要在流量和物质上太在意。归根到底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当然,如果两者兼顾则是非常幸运的。”

  思考

  对待音乐创作不能一刀切

  诚然,评判一首歌的好坏,不能简单地以创作时间的长短作为标准。音乐史上,有时间打磨出来的经典,比如歌曲《红梅赞》总共八易其稿,修改了二十多次;王立平为央视版《红楼梦》作曲13首,历时整整四年。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灵感乍现时的得意之作,比如周巍峙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谱曲,仅半小时左右;黄霑写《上海滩》,只用了20多分钟;周杰伦为《亲爱的那不是爱情》谱曲,不到10分钟;叶佳修写《外婆的澎湖湾》仅仅用了10分钟。但这些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能流传,是因为尽管创作时间可能很短,却有特色,绝不雷同,而且有着词曲作者深厚的积淀作为背书,而不是仅仅依靠作曲软件谱就。

  作曲家杨青也说,对待音乐创作不能一刀切,不能只是简单地用快与慢、简单与复杂来评判好坏。“业界对于《小苹果》这类歌曲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我认为它的商业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杨青认为,从创作的角度讲,爆款之所以成为爆款,并不是毫无道理的。首先歌曲必须好听,传唱度高;其次,它一定是符合大家当下的心理需求,大体上满足大部分人的审美喜好。

  最近,湖南卫视播出的音乐综艺《声生不息》选择了一首老歌《好歌献给你》作为推广曲。这首1979年即发行的歌曲,迄今已有43年的历史,依旧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对于市场上充斥着的大量粗制滥造的流水线作品,业内认为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扭转局面的。但他们也提醒,“快歌”虽能一时讨巧,并不能一劳永逸。首先,仅依靠一两首爆款生存不是长久之计,无论歌手、创作者还是公司都希望能有源源不断的、真正让大家记得住的优质作品。要做到这点,不能仅凭运气,根本的是实力说话。其次,随着AI的兴起,这些流水线产品恐怕是最先被取代的。再者,随着美育教育的普及,随着大家欣赏水平的提高,对美会有真正的认识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粗制滥造的“快歌”将越来越没有市场。(记者田婉婷)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