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妻子的选择》我们是否需要一堂爱情挫折教育课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妻子的选择》我们是否需要一堂爱情挫折教育课

来源:光明网2022-06-15 09:51

  正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播出的《妻子的选择》近日凭借真实质感的细节,让观众迅速投入到剧情构建的小世界中,引发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强烈共鸣。在国产剧市场中“她”力量不断崛起的大环境下,《妻子的选择》可谓不走寻常路,一开场剧中的几位女性就要直面婚姻爱情中的焦虑与困境,扎心之余也极具写实意义,更引发女性观众的普遍共情。当职场、爱情、家庭的挑战扑面而来,女性自助、自强之余,《妻子的选择》也让看惯甜宠偶像、霸总套路的观众深思:我们是否需要一堂爱情挫折教育课?

  女性题材创作高潮迭起,典型性的女性形象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雷同和脸谱化。如何捕捉当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妻子的选择》通过群像化塑造,率先推出了以方糖、齐妙、小雨为代表的全职太太、职场女性和“恋爱脑”少女,却又通过更为细部的角色填充,让人物快速打破观众的“固有印象”。

  比如,孙莉饰演的全职太太方糖虽然洗手作羹汤,甘做丈夫背后的女人,但她并未完全与社会脱节,甚至是丈夫“情感专家”身份背后的真正执笔者,还成为了热度飙升的新晋网络作家。这也让观众好奇,方糖明明是“实力派”,为何让自己活成了“花瓶妻”?张瑶饰演的“情感专家”齐妙同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角色,为他人婚恋问题指点迷津的时候头头是道,当自己的婚姻悄然亮起红灯,齐妙却选择视而不见,执着于打造“优秀独立女性”的人设,也被“人设”所深深裹挟。通过闪回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女孩小雨则令人心疼,这个深陷PUA陷阱的“恋爱脑”女孩类似早年都市剧《粉红女郎》中的“结婚狂”方小萍一角,但她显然没有方小萍的幸运,男友和闺蜜的双重背叛加剧了她的心理疾病,明知对方是“渣男”却无力自救,微笑型抑郁症的隐蔽性,也让身边的亲人错失了拯救她的机会,令人扼腕。

  已经身处婚姻中的方糖和齐妙,在面对婚姻问题的最初,都习惯性地选择了回避的态度。而仍处在恋爱期的小雨,则映照了现实生活中不少恋爱观不成熟的青年男女。正如剧中方糖的内心独白,爱情的开始需要两个人合作,但爱情的结束,只需要其中的一方放弃。但在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接收到的教育显然不足。而言情小说、偶像剧中对爱情的描绘,往往又过于理想化和完美主义。调高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期待值,面对现实中的磕磕碰碰,身心的落差也就可想而知。

  《妻子的选择》拿什么引发女性观众共情?

  也许正是一种直面现实的坦荡和直率。爱情故事从来都不仅仅是花团锦簇、空中楼阁,有高潮就有低谷。《妻子的选择》不是鼓励女性不敢付出、不敢爱。相反,她在提醒: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爱情之于女性,如你所愿当然最好。但爱情的小船若破了洞,无论修修补补,还是弃船逃生,女性都不能忘记穿上救生衣。

  方糖、齐妙、小雨有着不同的困扰,随着剧集的热播,也确实让不少观众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自己的现状。

  如方糖,妻子和丈夫同样优秀,甚至妻子的职业发展潜力更大,但在婚后,却往往是妻子一方主动放弃搏击职场。夫妻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冷漠型婚姻状态,正暗合了齐妙与丈夫的婚姻状态,没有大吵大闹崩溃愤怒,两人相处时的“心平气和”更凸显出情感已经消耗殆尽的尴尬现实。年轻女性遭遇情感PUA的故事,这些年频频见诸报端,甚至留下了不少血与泪的案例。有观众评论,《妻子的选择》更像一场爱情婚恋的“挫折教育范本”,打破了很多女性题材都市剧迎合观众的“甜宠发糖”和“乘风破浪”。

  毕竟生活并非偶像剧,《妻子的选择》中的每一位女性都有自己的快乐与忧愁,剧集将现实中的情感困境搬上荧幕,反而让观众认清了一个现实:爱别人的前提是先爱自己,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才有底气在爱情婚姻中享受阳光、承担风雨。《妻子的选择》在女性婚姻情感、自我成长、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深入、有益的探索。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满将至农事忙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