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来源:光明网2022-06-17 09:28

  机器人播种、无人机施肥、大数据养殖……今天,中国农业已迈上现代化的快车道,层出不穷的新创意、新发明、新技术正改变传统的劳作方式,让广大农民朋友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那么,是怎样的一群人用时间、智慧和汗水默默耕耘,在不断的创新奋斗中助力开启美好生活的篇章?他们和脚下的土地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他们未来的愿景又是什么?6月10日晚间17:30,全新改版的《我爱发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农业农村频道(CCTV-17)亮相,为观众呈现最鲜活的“乡村发明图鉴”。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作为国内首档关注和展示大众创新发明的电视栏目,《我爱发明》自2009年开播以来,将科学知识趣味化、形象化,让观众热爱发明,享受创新的乐趣,成功架起了一座让科技成果面向公众、让发明人才走向市场的桥梁。改版后的《我爱发明》以具备农业现代化发展适用性、创新性的科技发明和创新项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积极引领热爱农业、敢于创新、智慧助农的社会风尚,用新视角阐述“发明就是生产力”。

  聚焦乡村振兴

  为农民的幸福感而来,绘制农业现代化奋斗画卷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我爱发明》作为一档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兴农”之路的科普节目,在当下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它以“行进式记录”的方式,讲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故事,展示农业科技成果、鼓励人才创新实践,将“发明,让乡村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播种到无数观众的内心。

  本次升级回归的节目,呈现的是一幅多方力量躬身乡村振兴的火热画卷。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大地管家》中,从海外归来的青年王金悦辞掉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故乡,带着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研发一款会种地的机器人,希望让父辈的田间劳作不再那么辛苦;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乡村灭火记》里,年近六旬的义务救援人员曹春雨忧心于偏远地区的消防安全,于是手工制作简便灵活易操作的消防拖车,让这些地形复杂偏僻的地区多一重安全保障。

  同时,《我爱发明》还呈现了基层干部、驻村力量及发展壮大中的村集体经济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所做的诸多贡献。《水田机甲》中,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云良村的干部为解决水稻播种的难题苦思冥想,发动多方力量打造水稻产业服务项目。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相比起传统意义上的科普节目,《我爱发明》的显著特点是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土地,节目通过呈现一个个普通人如何将创意创新变为创造实践,让观众感受到发明离我们并不遥远,无关年龄、不论学历,只要敢于探索、敢于攻关,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发明家”。它更希望让观众看到,广袤田野是大有可为的创新天地,推动农业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做足趣味科普

  模拟测试、人机比赛……等你大开眼界

  开播13年来,《我爱发明》凭借在科技研发推广领域的独特价值和巨大影响,已成为一张极具含金量的“科普名片”。本次改版在延续节目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革新传统涉农节目的表达模式,力图用专业、趣味、服务、特色的内容,传播知识、启迪智慧,讲好“三农”发展创新故事。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每期节目都以悬念引入,带着好奇的视角走进发明人的故事:城市高薪青年为何选择返乡创业,执着于让机器人来种地?海南一位村民在旱地上撒稻种,在当地闹出不小的风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蔬菜的生长环境能在农田里,能在大棚里,能不能在封闭的没有光照的房间里?大国粮仓如何消灭虫害确保粮食安全?

  《我爱发明》通过每期时长25分钟的节目,把一个个问号变成惊叹号。而这惊叹里,既有对“科技改变农业生产生活”的大开眼界,更有对“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由衷致敬。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如何做足科普节目的知识性,并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贯穿《我爱发明》每期内容的重要叙事线索,就是从大众视角出发,带领观众了解发明原理、测试实用效果、考察市场反馈。节目中,主持人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工厂、园区、科研院所,去感受基层一线的火热景象,使观众共情于节目人物,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真切体会发明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变,把演播室“搭”在了乡村振兴的实景画卷上。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此外,节目在科学顾问团队的保驾护航下,借用三维动画、专家出镜等形式,增强对科学技术层面的深度解析。针对节目中有价值的知识点,制作团队通过“科普条”的包装形式呈现,普及科学知识,做足趣味解读。

  面向农业未来

  致敬创造力,每一个科技发明都值得被鼓励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遵循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围绕发明项目展开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研究考察。在《菜园“芯”光》《灭虫“特工”》等节目中,观众将看到一批攻坚克难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如何扎根一线,用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探索,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在《水稻新“种”》节目中,从用延时镜头全程记录抗旱实验,到去种子市场展开售卖测试,再到邀请农民朋友参加品尝大会,节目用直观、生动、可信的呈现方式,切实助力科研成果的推广普及;而在《大地管家》《乡村灭火记》中,节目并不回避相关发明的有待完善,以此希望更多人关注发明人的辛勤付出,同时贡献思路和力量,将这些发明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升级。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除了涵盖有因地制宜的乡村发明、致敬“三农”从业者对于创新的热爱与开拓精神,《我爱发明》还面向前沿未来,重点关注国家科研机构、国家专利局的高科技发明项目,如北斗无人驾驶技术、大型人工智能农机、5G医疗资源等,展现科技创新如何助推大国农业稳健升级。

  探索多屏融合

  积极融入融媒体发展思路,助力年轻化传播

  无论是为端牢中国饭碗而奋斗的农业科研人员,还是深耕田间地头的“新农人”,抑或是最新农业发明成果,新版《我爱发明》聚焦的智慧农业发展唤起了更多年轻人对“三农”领域的关注。节目播出后在新媒体端引发了大众广泛关注,#大国粮仓30年护粮人为灭虫熬白头# 和#赤脚教授24年攻关水稻让沙漠变粮仓#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网友纷纷向大国粮仓守护者致敬,“所有的成功都有人在默默付出,为这些默默付出的英雄们点赞!”“每一件事一旦要做大、做好,都得有人付出诸多心血与精力,背后的无名英雄不计其数。”“认真做事,守护大国粮仓,在平凡中彰显伟大”。

发明让乡村更美好,《我爱发明》助力智慧农业“向未来”

  新版《我爱发明》还同步推出多组创新融合产品,力求通过多资源多角度内容挖掘、多平台多渠道立体传播,探索总台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电视栏目基础上,本次还配合节目播出配套推出《未来农学院》融媒体项目,采用目前网络流行的专家固定场景主题科普讲座形式,聚焦前沿未来农业,吸引年轻观众,以热点话题带动三农科普潮流;此后还将邀请人气科普博主与智慧农业学者一起实地探访,以第一视角探秘重点农业实验室,增强沉浸感与体验感,激活并聚拢高质量、高契合度、高粘性网络粉丝群体,让“致敬创造力”“发明就是生产力”的精神内核传达到更多年轻人的心中。

  新版《我爱发明》作为CCTV-17用心服务亿万农民的又一次创新实践,充分运用新视角、新手段,提升涉农科普类节目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我们跟着《我发发明》一起从“新”出发,打开更多脑洞,见证智慧助农、科技兴农如何为中国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加油,为投身农业勇于创新的科技发明新农人点赞!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温故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 帕米尔高原上的蒲公英老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