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谭卓:那些无法定义的角色里盛满了表演的勇气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谭卓:那些无法定义的角色里盛满了表演的勇气

来源:文汇报2022-06-20 08:08

  谭卓今年亮相不少。电影《出拳吧,妈妈》在电影市场整体冷清的背景下上映,拳击题材是华语片洼地,她从2018年就开始准备,然而并没能挽救这个女拳手的故事。不过还好她有爆款剧《对手》,丁美兮在特工和家庭女性间切换的状态,正是演员与角色的映照。

  当我们谈论到一位演员时,往往会下意识地通过胶片的序列去回溯其过去的角色,寻找关于表演的少年时代,也看到演员的成长期,但对于谭卓来说,这项规则好像不是那么适用。回看谭卓的表演序列,你就能发现这种特殊性。出道即是与娄烨合作,彼时的谭卓适才26岁,在片中饰演女工,总是半扎着头发,在车间的轰鸣声中、路边摊的油腻色泽旁,又或是斑驳灰暗的出租屋内来来回回,低垂着眼睑。即便是在这最早的银幕亮相里,她也称不上是位少女。

  到了《我不是药神》这里,谭卓迎来了她的转折点,为了白血病女儿跳钢管舞的刘思慧,只以母亲的面目出现,即便是在这些展示女性身体的时刻,她身上的母性光辉也依旧包裹住了所有属于性吸引力的美。“包裹”这个词用来形容谭卓或许是合适的,在这些年的演艺生涯里,她一直试图在用角色包裹住自己。

  剪掉少女期

  没有少女期对于一位女演员来说,很难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有的演员少女期太长,惊艳过后必然伴随长久的同质期,周冬雨或许是个例子,已然影后加身的她,至今还在与角色的少女期缠斗。对于更多的流量小花而言,不管是她们自己抑或资本、粉丝,主动或被动都难以摘掉少女的头衔。

  谭卓则与之不同,她似乎从一开始踏进银幕之时,就已经修剪掉自己的少女期。此后,那些与少女相关的词汇就更没有在谭卓身上出现过。她很美,但却很少在电影里展现美。《Hello!树先生》里,她把自己变作一个乡野女性,乱铰的短发毛毛茬茬,花围巾盖住半张脸,厚袄子掩住身体。但这对于谭卓来说,刚好才是张小梅本身。类似的,还有《暴裂无声》里的翠霞,涂黑的面颊,盘腿坐在炕上,裤子肥厚得有些行动不便。除了找儿子,一切都不重要,在夜晚烧起纸符拜拜胡半仙,是她的认知体系里让儿子回来的唯一念想。

  这不禁让人想起谭卓自己对角色的一些“怪癖”:“高兴就演,不高兴就不演”,对角色的拒绝,可能就因为一个发型。有一次一部文艺片,角色都谈好了,但谭卓最终在试镜后退意决绝,仅仅因为对方给角色设计了麻花辫。在谭卓看来,这个角色是个空灵的女孩,“一个非常出世的人……不可能产生这么实的发型”。

  所有的选择最后都会有微妙的汇合点,总之我们看到了现在这样的谭卓。这种叛逆或许也来自她现实里富足的少女时期。母亲从过政,经过商,做过老师,家里开过夜总会,家庭教育开放而自由。不缺乏,是她少女期的关键词。不缺乏的另一面则是有选择,于是这种不缺乏蔓延开来,生长为成年期谭卓定义自己演员身份的标准,并最终生长为她的“挑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之于女演员、之于主流银幕审美的反叛。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在《我不是药神》,甚至于正的《延禧攻略》后,谭卓才算是真正进入主流的、商业的视野。

  另一种表演

  在谭卓的人生里,也存在着诸多戏剧性。她曾谈到自己在做演员后有过一次转折点的改变,起因是2013年的一次溺水。原本会水的她,在一次偶然的戏水过程中,突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得救后,谭卓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恐水期。这对于她近乎开化,她自己则用蜕壳来形容这个突变。一个很明显的转变是,原本只聚焦于文艺作品的她,在这之后开始接商业作品了,也开始承认挣钱的重要性,并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如果没有这次意外,或许我们便没法看到《延禧攻略》里的高贵妃——这个“恶女”角色,对于谭卓来说更像是一次压抑的自我释放。这也并不与她之前演过的那些文艺片矛盾,大众化与通俗性就像是演员挖掘自己的另一种渠道,那不过是另一种表演。就好像与《如梦之梦》这样的话剧较之而言,再文艺的电影甚至都要成为通俗性的产品。

  《如梦之梦》的主角永远是顾香兰,顾香兰的符号性太强,以至于是谁来扮演她、成为她,少女、青年抑或中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女演员们通过顾香兰获得了什么,又成为了什么。谭卓一演青年顾香兰就是八年,舞台上与镜头前不同,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角色的人生。如果你看过《如梦之梦》的现场,就会感受到谭卓身上的那种辐射力,直直从戏台上搭建的楼阁里,从她情绪发泄时掀翻的桌椅茶盏里,打破那声色场所流光溢彩下的暗水深流,一路碎到观众心头。那是表演的触须,通过另一种途径,抵达了表达的终端。

  母亲的容器

  谭卓演过很多母亲,但唯有《我不是药神》里的刘思慧被大家谈论最多。每一个演员都有一个这样的角色,定义他们或她们。谭卓当然可以被母亲这个角色定义,但她饰演过的母亲,还有更多层面值得探讨,我们或许也可以从中窥探到一些“中国式母亲”的图谱。

  在《西小河的夏天》里,谭卓饰演的母亲杨惠芳身处典型母亲的困境,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听起来已经是老话题,但在这里,杨惠芳的事业似乎更近一步,它不再是抽象的、面目模糊的家庭的二元对立面,而是具体的、现实但又务虚的越剧。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艺术理想,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这个词语无异于奢侈品。它所需要的敏感、投入、狂野,都是母性的对立面。她会在排练完后细细收起长袍,却关注不到儿子把纹身贴印到了脸上;她会因为自己要评梅花奖而敲边鼓让老公多带孩子,却也同时会在争吵中呵斥对方“你去找个老妈子”。一位母亲并不以经营好家庭为理想,这在传统观念里几乎等于渎职。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现实里确实存在着无数个杨惠芳,而谭卓,则让自己成为了杨惠芳们胆量的容器。那场夜晚骑着单车疾行的戏,和娜拉的出走有异曲同工的情绪泄洪。我想,这里或许也盛满了谭卓的勇气。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母亲,应该要算《误杀》里的阿玉。《误杀》的戏剧焦点,除却肖央饰演的李维杰,剩下的一半都落在阿玉和拉韫这两位母亲的交锋上。如果说陈冲是利刃,那谭卓就是刀鞘的存在,用她的温吞、怯懦和闪躲接住每一次拷问的锋芒,而正是这所有向内而生的表演,让她在保护家庭时才会闪现的坚强显得如此坚韧。

  随着时间的演进,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那些曾经在银幕上明目皓齿、少女成名的演员们,也逐渐走到了饰演母亲的年纪。而观察她们所饰演的不同母亲角色与她们个人特质、过往角色的勾连,就仿佛看到了不同女性成长的序列。郝蕾似乎更熟稔于恣意一些的母亲角色,她在《盛夏未来》里有了母亲身份之外的新人生,又在《春潮》中身为人母的同时,亲手撕裂与自己母亲的关系。相比之下,周迅饰演的母亲则在夹杂生活气息的同时,又自带她本人的灵动。在《第十一回》里她会假装大肚子和自己的女儿吵架,在《小敏家》里则会背着自己的孩子偷偷谈恋爱。但在没有少女期的谭卓身上,你却看不到这样的演变,她好像是就这么硬生生地走下来,把自己变成了母亲的容器。

  一个传闻是,不少中生代女演员会尽力避免饰演母亲的角色,因为这意味着将她们定型,在向青春献媚的审美潮流中,这大约和失去年轻化角色划等号,而市面上给到中年角色的作品,不管是表演空间还是戏剧焦点都不容乐观,母亲则更少。但谭卓似乎并不忌惮,她是如此自然地一脚踏入母亲角色的洼地,就好像《我不是药神》里的刘思慧,为了成为一个有机会拯救女儿的合格母亲,她居然做着最不符合母亲身份的事。但那,又恰好是最为母性的时刻。

  (文/闵思嘉)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满将至农事忙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亮相总决赛直播间,与全国诗词爱好者云端相聚。央视诗词大会选手与作业帮第二届古诗词冠军狭路相逢,上演巅峰较量。
2025-05-19 13: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