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警察荣誉》:凡人小事,萤火微光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警察荣誉》:凡人小事,萤火微光

来源:北京日报2022-06-24 10:34

  丁黑导演的《警察荣誉》乍看像是他个人作品序列里的一个另类,但仔细端详,那份朴素的真挚细腻又实实在在是他的属性。大概谁都不曾想过,这样一部聚焦中国基层民警群像、讲述凡人小事的现实题材剧竟然打动了日渐挑剔的中国观众,成为上半年国产剧集中的又一匹黑马。中国荧屏上警察故事并不新鲜,但更多是为了逢迎观众“猎奇”心理而精心炮制的大案要案,陪伴观众完成解除疑窦、追寻真相的紧张体验。在这个过程里,观演心理很容易切换和代入,这也是侦探、警匪系列题材相比其他现实题材,更容易吸睛的原因。相比之下,《警察荣誉》的底色里没有英雄和神探,有的是随手一抓的生活鸡毛,但这些凡人小事竟然也因为那份真的能量散射微光,些许让人着迷。

  《警察荣誉》剧照

  如果要找到一份呼应,《警察荣誉》的气质,很容易让人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北京胡同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两者身上都有一份扎根泥土生活里长出来的“贫”、十足烟火气里熏出来的“真”,这两样调料在当前的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里显得尤为奢侈。尽管《警察荣誉》的题材局限了对现实生活宽度的深掘,一两集一案的切块叙事结构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人物成长的连续性,使得剧情在后半段多少有些平铺和乏力,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电视剧产品取得的成功。如果在此不俗基础上,剧作能够再将笔力更多凝练在李大为师徒二人身上,适度放弃对四位见习警察“平均照顾”的创作分配,那么该剧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就会更加集中和充分,也更易于提升剧作的余味。在地缘复杂、警情频发的“八里河派出所”,被记忆的不应该只有此起彼伏的热闹事儿和热心投身其中的民警,还应该有更多主人公职业以外的、单纯的作为个体人的塑造。

  《警察荣誉》是有真色的。这一次警察队伍里有了各色各样的性格和缺点:可以有怕担责任给年轻人甩锅、好大喜功的老民警,可以有因为无法顾及家事而萌生放弃警察职业念头的教导员,可以有理论大于实践频频出错的“书呆子”,可以有办案经验不足、意气用事、制造事端的警二代,甚至可以有面对持刀盗贼转身撤退先求个人及年轻警员人身安全的副所长……以上种种都与我们理想中的“优秀警察”大相径庭,而正是这些人性里都会有的缺点和职业生涯里免不了的过程,成为了剧作者确立人物真实性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必须承认,这些属性的选择与交代人物背景做到了无缝衔接。我们面前的警察不是刀枪不入、无需考虑柴米油盐的出世之人,褪去警服的日常,他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过生活的人。这是对人性的回归,也是人物创作的一次胜利。

  《警察荣誉》是勇敢的,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典型警察题材剧作,除了警与匪的绝对二元对立,就是警民一家亲的其乐融融,这一次有了警民冲突的升级,有了人人自媒体时代对警情警务的影响,甚至有了蛮不讲理的群众群像。警察荣誉也在此得到了解读:这份荣誉并不是站在权力绝对制高点的控制与征服,而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身体力行地在不可迅速改观的民情、社情中,去寻找最大的理解和平衡,竭尽全力去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哪怕只有一点点能量,也始终有聚沙成塔的坚持。

  《警察荣誉》是可爱的,卸下了要为英雄树碑立传的负担,剧作以平视角度铺开了老民警和青年一代警察对法制、人情的理解差异,架构了四对迥然不同的师徒关系,师徒们交厚情长的过程,也是人物互相刺激再成长的过程。初生不怕虎的牛犊们和历尽奇人怪事的“江湖老油条”们之间的对立、碰撞、摩擦,从不解到和解,构成了八里河派出所的日常白描,一切皆为自然流露,轻松有趣,比起为了营造幽默而刻意插科打诨更显高级。

  诚然,不论是从题材本身,还是涤荡人心的角度,《警察荣誉》都不是一道硬菜,看过笑过温暖过而已,可在色香俱全却时常让人觉得无从下箸的电视剧“盛宴”中,又何尝不需要这样一道甘冽的快味冷盘呢?大禹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