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演出行业复产复工 周末剧场好戏连台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演出行业复产复工 周末剧场好戏连台

来源:北京日报2022-07-04 10:40

  7月第一个周末,京城各个剧院重新热闹起来。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曹禺剧场和实验剧场,同时上演《哗变》《名优之死》《我可怜的马拉特》三部话剧;天桥艺术中心的大、中、小三个剧场呈上《英雄虎胆》《杂拌、折罗和沙拉》和《水流下来》三部风格各异的佳作;全新开业的大华城市艺术剧院以《科诺克医生》的成功首演,宣告了首都文化新空间的诞生;保利剧院热演的《弗兰肯斯坦》不断加场;国家话剧院的《铁流东进》则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鼓楼西8周年独角戏演出季的首部作品《一只猿的报告》上演……一出出好戏迎接着久违的观众,也标志着演出行业在经历了新一轮疫情考验之后,迎来全面复产复工。

  剧场 时刻为相见精心准备

  “距离鼓楼西剧场上一次迎接观众已经过去66天。这段时间里,我们曾满怀期待地开票,也曾多次抱歉地通知各位观众演出取消……”经过一次次的演出延期或取消,6月30日,《一只猿的报告》在鼓楼西剧场上演,这座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对外演出的民营小剧场也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观众。

  没有演出的日子里,剧场并未沉寂。在每日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三台“独角戏”应运而生。李腾飞主演的《一只猿的报告》、郭笑主演的《象棋的故事》、何雨繁主演的《吉他男》,三位身怀绝技的优秀演员,每天都在精打细磨各自的新作品。“无常的世事,总是在不停磨练人的心性,在无法相见的日子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准备相见。”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一只猿的报告》横空出世,不仅在豆瓣赢得9.2的高分,而且荣登大麦演出榜北京话剧热销榜榜首。对于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一直没有停止创作和产出的剧场来说,观众们的厚爱与好评,就是最大的肯定与回报。

  同样勇敢和坚持的,还有刚刚开业的大华城市艺术剧院。面对疫情给演出行业和建筑施工带来的各种影响,易立明团队分秒必争,不仅让闲置十多年的“大华”焕然一新,成为了有着六个表演空间,十多个排练空间的新艺术中心,而且给了一群才华洋溢的青年艺术家新舞台,也给观众带来发人深省的新作品。6月30日,精心筹备的“医学的胜利三部曲”之一《科诺克医生》首演,作品既和比邻协和医院的环境相呼应,同时也折射出对当今医学、科技、经济、艺术等不同领域的思考。

  剧场和剧组对观众的情感,还表现在很多细节。6月28日在保利剧院上演的《弗兰肯斯坦》,特意为聋人观众精心准备了手语翻译场。伴随着演出,两位手语老师在现场微光下的投入表现,和台上演员们的表演一样感人,也将大爱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演员 台下所有付出都值得

  正在保利剧院舞台上演的《弗兰肯斯坦》,从9场加演到14场,成为近期京城最为轰动的舞台新剧之一,闫楠和郑云龙、袁弘、王茂蕾分别搭档,在不同场次中扮演两个高难度角色。对于闫楠来说,这个过程辛苦又幸福。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戏剧领域的他,多部剧目的排练和演出受疫情影响而中断、延期、甚至是取消。如今看到《弗兰肯斯坦》演出大获成功,他感慨道,“为了这份精彩,一切都是值得的。”该剧的另一位主演郑云龙坦言:“这个戏前前后后排了两年时间,现在终于上演了,真是来之不易,我很享受站上舞台的那一刻。”为了逼真塑造“人形生物”这一角色,郑云龙每次演出前要接受三个小时的化妆,不可谓不辛苦,而这在他看来也是甘之如饴。

  独角戏《一只猿的报告》演员李腾飞为演好“红彼得”,不仅在造型和形体上下功夫,还特意多次去动物园观察和感受大猩猩,达到形神兼似的状态,带来震撼人心的表演,让观众为之折服。

  观众 演出延期不舍得退票

  “上半年我就买好票了,但是演出一再延期。不过我一直没舍得退票,一定要等到演出恢复的时候,再走进剧场看戏!如今终于如愿以偿了!”7月2日,一位手持3月26日演出票的观众,走进天桥艺术中心观看舞台剧《杂拌、折罗和沙拉》的演出。像她这样不离不弃的观众还有很多。

  正在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演出的《水流下来》延期到上周末上演。不巧,当天赶上“北京健康宝”升级调整,主演张巍在朋友圈里不停提醒各位观众:“仅今日健康宝显示绿码,核酸显示1、2、3、4天,且不弹窗的观众可进入艺术中心,核酸检测为4天的观众,需要单独登记姓名、身份证信息和联系方式,请大家知悉。”寥寥数句,却透露出剧场、剧组在背后所作出的种种沟通努力。《水流下来》谢幕时,不少观众的泪水也流了下来。一位观众使劲鼓着掌,发自肺腑地说:“虽然是小剧场,而且还限流75%,但我们的掌声要达到大剧场100%上座率的效果,才对得起这样让人内心感动的好戏!”

  一位观众表示,“每一次延期,我们都跟剧组一起经历一次失落,我们想用不退票,表示自己对剧组的支持,希望他们在艰难困境中,知道有人一直在等待着他们,盼望着和他们重聚剧场。”王润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今年前6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量同比增长76.9%

  • 贵州榕江:送别抗洪抢险救援队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