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女主”之后,“她”的职场生活还能怎么演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大女主”之后,“她”的职场生活还能怎么演

来源:文汇报2022-07-15 09:37

  “一个男生从读医学院到作为一个心外科大夫都这么困难,那作为一个女生,这个困难的指数是不是应该乘以两倍。不对,应该是三倍。”由温德光执导,秦岚、魏大勋、黄觉、高露主演的医疗行业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近日在央视八套收官。在剧集播出的过程中,作品的口碑和热度稳步上升,观众群体间也出现了“国产医疗剧有新天花板了”“医学生可以看,不出戏”等评价。

  从剧名就可得知,“唐医生”唐佳瑜(秦岚饰)是本剧绝对的主角。然而,《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写的是唐佳瑜,说的却是社会众生相。借唐佳瑜之眼,观众看见在医院这个特殊空间内发生的世间百态,进而感受整个社会的人情冷暖。不囿于“大女主”叙事,这未尝不是女性题材的另一种探索。她是当局者,亦可以是旁观者,关于“她”的一切,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诉说。

  拓宽叙事边界,聚焦医患身后的群像故事

  心外科,外科皇冠上的钻石。在男性主导的安和医院心脏外科,38岁的唐佳瑜是第一位女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对于“空降兵”唐佳瑜来说,火似乎更多烧在了她自己身上。故意作乱不配合的属下、暗地里使绊子的前主任、医院里散播的流言蜚语……一切都让唐佳瑜的工作显得不那么顺利,但她清楚地明白:“获得尊重的唯一途径,就是完成手术。这是外科的生存法则。”

  28个高难罕见的真实心脏病例让《关于唐医生的一切》节奏相当紧凑,自闭症儿童、因意外车祸入院的老夫妇、患有血友病的登山爱好者、即将面临高考的少年、当红言情女作家……唐佳瑜的手术台迎来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患者,她拼尽全力,希望将他们跳跃着的心脏从危险的悬崖边拉回。

  在这个过程中,属于平凡人的人生故事随之展开:患有遗传性马凡综合征的女孩性格乖张,其实内心柔软,因为体恤家中情况提出尽快手术的要求;外表看似坚强的男性因为医药费情绪失控,实则作为单亲爸爸的他通过自己的手艺同时照顾重病的母亲和儿子;起早贪黑的老人辛苦攒钱五年,只为了让小外孙能够做上手术,获得继续生存的机会……一簇簇爱和善意的光芒汇集在一起,照亮了整部作品的底色。与此同时,严肃的社会议题如医患关系、儿童疾病、重病知情权等在剧中也有所涉及,这也进一步拓宽了作品的表达边界。

  当女性撕下标签,也就卸下心上的重担

  “副院长的前女友,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心脏中心的头儿。”这则没来由的绯闻让安和医院上下审视唐佳瑜时,都戴上了一副颇具玩味色彩的眼镜。好在,唐医生始终抱着“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态度,一门心思“搞事业”。这份淡定心态并非凭空升起,而是一路上遇到的坎坷,让她早已练就了一颗大心脏。本科毕业时,心外界泰斗薛正伦用“不收女生,请勿尝试”八个字将唐佳瑜挡在自己的研究生门外。可以说,早在唐佳瑜正式成为一名心外科医生前,她就感受到弥漫在这行的巨大压力和随处可见的偏见。

  手术室里治病救人外,唐医生的另一条事业线发生在实验室中。在同仁的帮助下,唐佳瑜成功研发了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2011年,我国第一颗“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自主创新研制成功,到去年,我国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作为国内首部将镜头聚焦该项医疗事业的剧作,《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的双线故事中,无论是手术操作,还是研发过程中动物实验、质检受挫等阶段,都没有出现太明显的专业短板,这也为作品成为一部合格医疗剧奠定了基础。

  诚然,《关于唐医生的一切》有其不能免俗的一面,出轨的丈夫和不圆满的原生家庭还是给唐佳瑜贴上了一张“女强人难两全”的标签。好在,足够丰满的剧情和人物让观众和唐佳瑜的同事一样,对她逐渐摘下了那副有色眼镜,唐医生就此不必再承担太多的期待。她可以在职场上受挫后退缩,面对难理的感情关系亦有资格踌躇徘徊,唐佳瑜是医生、是女性、更是一个人。

  “CP点到为止”“不披着医疗皮谈恋爱”“感情线不抢戏”……在《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的好评中可以见到不少类似的留言。不是“霸道女总裁”、舍弃“高甜”姐弟恋,正是这份留白和不言语破解了当下的女性题材之困,造就了一个更具人情和人性的“唐医生”。(文/记者王筱丽)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