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看得见想象力的奇幻冒险,困在“印象”中的亲子片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看得见想象力的奇幻冒险,困在“印象”中的亲子片

来源:文汇报2022-07-18 09:58

  陈思诚新作《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为暑期档定制的电影,希望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发大家对“中国式父子关系”的思考。

  ■记者 王彦

  陈思诚新作《外太空的莫扎特》本是暑期档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但灯塔专业版显示,影片上映三天收益1.1亿元,既没在单日票房上领先已公映多日的其他电影,也追不上导演个人的一贯表现。同时,多个网络平台上口碑分歧不小,真情实感的五星好评和一星差评都不在少数。力挺影片的网友为瑰丽视觉、奇妙童心给出好评,而差评多集中于“叙事乏力”“人物扁平”。

  这兴许是陈思诚做过心理建设的局面。影片上映前,导演就有过几次创作自白:一次纠偏大众预期,“《外太空的莫扎特》不是真正意义的科幻片,而是奇幻类型,希望能用电影造梦的艺术属性为观众找回作为孩子的童心”;另一次用来定位受众,“既是送给父亲和孩子的礼物,也是为暑期档定制的电影,希望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发大家对‘中国式父子关系’的思考”。

  在“可见”的想象力驰骋中,拍出诗意的北京

  故事里的任小天对天文有着浓郁兴趣,一直渴望探索地外文明,但父亲任大望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父子俩在人生规划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直到外星来客“莫扎特”忽然降临,这个单亲家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准确来说,“莫扎特”是个精神能量体,他从遥远的阿尔法18星球前来,附身在任小天的熊猫玩偶上,让一个小学生都嫌弃的“丑娃娃”成了会变脸、会傲娇、还会制造绮丽场景的萌物。有了“莫扎特”,任小天和他的朋友们能与家长、老师、对手们斗智斗勇,也正是这闯关开副本般的奇幻冒险,让观众跟随驰骋的想象力,遇见诗意的北京。

  电影里,“莫扎特”有句台词:“你们地球人很少抬头看。”这句话戳中了不少城市中习惯于两点一线生活的人。大家都忙于“六便士”,很少有闲情逸致去抬头看月亮,于是当陈思诚的镜头把人们带入魅力无限的北京城,一座兼具首都风范、古城气韵又能容纳梦想的城市,激荡出了许多人熟悉又陌生的情愫。片中,孩子们会踏上书本连成的天空之桥,走进落日余晖,或在天幕触手可及的地方看万家灯火之上那一片静谧的璀璨;会踩着腾空而起的石头拾级而上,眺望斑斓的北京的秋;还会乘乐高积木搭成的飞船,经过一座座城市地标,直到星空下的万里长城,所有人仰起脖子,见证人类奇迹依次闪烁、重现。

  这部电影也带人们“听见”北京。有一场戏,任小天和“莫扎特”站在东便门旁的天桥上,人类与外星来客实现听觉上的通感。声音化作流动的能量,不止故事里的任小天被激发出艺术的感知、打通音乐的“任督二脉”,观众也在意想不到的维度中见证了车水马龙之美,那是在同一片很高很高的碧绿天色下,芸芸众生制造着的生活卷轴。

  陷入刻板“想象”的生活场景,很难推导出现实的共鸣

  如果说《外太空的莫扎特》如同一封写给北京的视听情书,那么影片在故事层面的薄弱很可能让许多人根本无暇顾及视听层面的美。

  剧作原本有两个颇具意义的发力点:每一个曾在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间徘徊过的少年,是否终究会成为又一个人生经验至上、不愿孩子重走弯路的严父?每一个外来的星际旅行者,是否归根结底属于地球与地外文明相互影响、环环相扣的时间循环的载体?前者叩问人心,后者指向青少年的科幻启蒙。

  遗憾的是,《外太空的莫扎特》最终呈现的剧作是个陷入刻板“想象”的伪生活文本。片中有三组母亲缺位的家庭,年轻时不曾坚守自我梦想、离婚后在前妻面前打肿脸充胖子的任小天之父,编织善意谎言欺骗儿子的马元之父,因为工作永远在城际间流动的丁洁灵父亲;三位父亲依次对应不被理解的儿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孩子,所有男生心目中白月光式的班花女孩。无论是父子、父女间的关系描摹抑或这些角色本身,都能在过往的同类型影视作品里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

  尤其被交付戏剧重任的几名初二学生的角色,他们扁平化的人物行为设计,既不是当代中国初中生的样貌,也脱离了空间旅行已成为全民高热话题的时代背景。创作者有意图捕捉时代情绪,却根本没有足够深入地去探寻中国初中生真正的精神世界,电影用视听打开了游离于生活的想象,却又让故事死死落在“想象中”的框架里。所以,只能用最常见的复制了20年甚至更久的套路,塑造出平凡男孩逆袭、父亲一朝转变、小丑式情敌的现眼等等模板进程。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幻想乃至科幻启蒙的部分,则陷落在了拥挤的文本杂糅中。“莫扎特”来到地球的底层逻辑是“为了未来拯救当下”。阿尔法18星球监测到了未来将影响他们的地球科学家发生了命运波动,一旦这位未来科学家的人生转轨,整个阿尔法18星球也可能遭受巨大危机。于是,“莫扎特”肩负使命来到地球,来到正在为天文学梦想与父亲据理力争的任小天身边。可惜,这一关键信息被剧本一笔带过,湮没在了本就有些失真的校园生态、有些刻板的父子关系以及带着漫画式夸张的邪恶组织刻画中。

  陈思诚曾回忆儿时与几百名同学一起看《霹雳贝贝》的场景。贝贝摘下手套、搓搓手、指着交通灯“发射”,红灯翻绿的那一刻,几百人欢呼雀跃,“这个场景迄今都萦绕在我内心,而且会伴随我一生”。在他看来,人这一辈子就是由无数个片段式的记忆组成,可能是影像、台词、旋律或者气息,他创作《外太空的莫扎特》的初衷,便是希望能有一部影片伴随青少年一代成长。正因此,他从熟稔的类型中转身,不讳言“任性”,“我愿意走出舒适区,面对不同的挑战”。只是从完成度而言,这部带着野心出发的影片,似乎有些功亏一篑。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深”不可测?这个专业偏要测给你看!

  • 重庆巫山:初冬美景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