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村题材电视剧需要新视角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农村题材电视剧需要新视角

来源:天津日报2022-07-19 10:29

  由郑晓龙、刘雪松等联合执导,赵冬苓编剧,曹平担任制片人,赵丽颖、刘威、唐曾领衔主演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正在东方卫视热播,该剧播出以来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剧情讲述了农村姑娘何幸福历经事业与婚姻、爱情与亲情的多重考验后不断成长,该剧展现了乡村振兴主题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的成果。在农村题材明显式微的市场情况下,《幸福到万家》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该剧主创在受访时谈起了这部剧的现实主义创作。

  情理交锋丰富乡村叙事

  《幸福到万家》根据陈源斌的长篇小说《秋菊传奇》改编,故事背景设定在2009年左右,中国经济腾飞,一批新农村拔地而起,中国乡村正处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转型出现矛盾,矛盾产生阵痛,阵痛促生张力,该剧的戏剧张力便在乡村的转型矛盾中创立。

  该剧导演之一是郑晓龙,代表作品有《渴望》《四世同堂》《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金婚》,大家都耳熟能详。《幸福到万家》是他少有涉猎的农村题材作品。郑晓龙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希望该剧真实折射农村的变化,既不营造对立,也不夸大冲突,展现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村。”

  全剧一开篇就是“高能”戏份。王家娶亲,公婆宁可误了吉时也要坚持等着村支书万善堂“光临”,乡里乡亲眼看万传家拽着何幸运“闹婚”也无人阻止。于是当何幸福为救妹妹脚踹大门、手抡板凳,砸了万家独子万传家的脑袋,一个外来的规则打破者成了她的出场设定。在周遭绝大多数人把陋俗陈规当“乡俗民风”,在家里人面对被侵犯时选择“息事宁人”,何幸福不依不饶,发起了一个人的战斗。

  她坚持不懈,终于让道理越辩越明,万善堂开始反思闹婚存在的合理性,最终决定张榜宣告,禁止了村里由来已久的闹婚习俗。这一战,仅仅是开端。“闹婚”告一段落,何幸福又遇到征地补偿、水污染等一系列事件,在她梗着脖子誓要讨个说法的同时,观众的情绪也被点燃。

  新的话题还在源源不断地接踵而来,“何幸运被职场性骚扰”“建保健品厂征地纠纷”“万书记踢伤王庆来”等情节频繁冲上热搜,掀起了观众源源不断的讨论。职场中面对潜规则要如何捍卫自己的安全?从人情社会过渡到法治社会的过程是不是注定会产生无法调和的冲突?追剧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中不乏很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

  耿直、倔强的何幸福嫁入了万家庄,在软弱的婆家与强势的万家庄村支书万善堂所形成的夹缝中,开启了自己波折不断的征程。一边是何幸福在婚姻生活中,如何勤恳地开动大脑谋生存,建大棚种有机菜、进城务工融入城市生活、返乡开民宿助力乡村振兴,她的每一步路都走得扎扎实实;一边是何幸福对农村的旧俗陋习以及“权威”的挑战,从只求辨个是非曲直,到寻求律师的专业帮助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为村民维权,她的点滴进步聚沙成塔,完成了一个平凡女性的成长到强大。

  对于故事的主人公何幸福,郑晓龙说,一开始选演员的时候就确定了赵丽颖:“她是最合适的,身上有那个倔强劲儿,有股蓬勃的生命力。我们很早就定了她,后来她怀孕生孩子,还有了做母亲的经历,要的就是这个感觉。”

  何幸福受到家人责怪时的委屈和不服、要求万传家道歉时的坚决和倔强、安慰妹妹时的温柔和暖心,赵丽颖演绎的何幸福有原则、不妥协,心中有爱又不乏勇气,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在郑晓龙看来,赵丽颖的表演是对角色“消化理解透了”:“一旦她自己不理解,她就过不去。这回拍戏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我经常要跟她讲这个事是这样的,必须跟她沟通好、说明白,她只要理解了就能表现出来,特别质朴。基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再真情实感地转化为有感染力的表演,这是她的优点。”

  除了何幸福,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当数刘威扮演的村支书万善堂。在郑晓龙看来,他本质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但他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也在成长和变化。“他作为老一辈的村庄领头人,有法治观念上的局限性,也有些大家长作风,有些落后的意识还没有改变。他也不是特别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对孩子伸手就打、开口就骂,这可能是过去老的教育观念。但是后面的剧情里,何幸福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有长辈的格局,去帮助后辈。”郑晓龙说,万善堂这个人物是很有典型意义的。

  捕捉农村实实在在的变化

  《幸福到万家》不同于多数农村题材剧,它不独讲人们脱贫致富的过程,而是更多地聚焦口袋富起来之后精神的跃升。郑晓龙是全国政协委员,赵冬苓是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携手打造的作品,从陈规陋习与文明秩序的碰撞、城市文化与乡村理念的碰撞、乡规民约与法治精神的碰撞中提炼出戏剧,又在淳朴的人性、黏稠的人情中提升温度。

  为了符合剧情设定,剧组选在安徽取景,辗转西递、屏山、秀里影视村等多地,朴实清新的皖南村落为剧情铺垫了浓厚氛围。郑晓龙透露,之所以选择在安徽拍摄,一是因为这些年那里农村的经济发展很快,能够展现经济上由穷变富的过程。另外一个原因是,徽派建筑很有特色,和山水互相映衬,给人的感觉不像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符合建设新农村的剧情逻辑。“现在很多城里人愿意到农村去度假、休闲、旅游,就是因为那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大家都愿意去。所以说,拍出来观众也会觉得很养眼、很向往。”

  因为都是实景拍摄,不同场景之间的距离又很远,转场成了拍摄过程中最耗时间的事。“我们从驻地每去一个景拍摄,都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拍完了回来又是一个多小时,一天要三四个小时在路上,那里的冬天又经常下雨,路很难走。画面要拍好看的话,光线很重要,所以要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找光线,比如去找特别广袤的菊花田。”尽管过程不容易,但画面质感有了保障,郑晓龙觉得很值。

  在细致入微的群像刻画中,让观众切身体会传统社会里的情法平衡之难,广大农村地区的朴实与亲切也更加现实可感。“要求现实逻辑”和“老百姓爱看”一直是郑晓龙导演坚持的做剧指标。通过故事、情节、人物的塑造去感动人,这也是《幸福到万家》这部剧能够掀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原因。

  在郑晓龙看来,前几年的很多作品都在讲农村由穷变富的故事,但现在不能只讲这些,还应该讲农村富了以后是怎样的。“现在有很多农村富裕了,可物质的提升只是一方面,还有精神文明建设,山山水水的变化,人民的精神面貌,价值观、法治意识等等的变化。我们对最初的剧本进行了很大的修改,把它跟当下的现实结合得更紧。最终的剧本希望既要好看、观众喜欢,又要反映出农村实实在在的变化。”郑晓龙说。

  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委会副秘书长何天平表示,“这部戏里的演员,他们的演技的品质高,每一种情绪状态,每一个节点上的表述都非常到位,台词功底也都不错。这部剧是表演和剧本互相成就的一个作品。一个作品本来就应该是表演和制作都互相成就的。为什么我们会说好的演技是稀缺的呢?那是因为我们一段时间的创作出现了问题。”

  《幸福到万家》的故事尽管风格质朴,但又充满了锋芒。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外来者与守旧者的精彩交锋,将剧情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不少网友表示:“看《幸福到万家》,今天又是血压升高的一天!”随着何幸福在追问与学习中找到答案,观众会发现,每个剧中的“为什么”,其实都指向了现实中基层中国变得更好、千家万户生活更幸福的密码。

  “这部剧比较直观地讲了一些农村旧风俗和新观念的矛盾,比如农村的传统人情社会问题,比如同一个村里大姓和小姓的矛盾等。”郑晓龙表示,这是《幸福到万家》作为现实题材,对于当下比较真实的描写,“如何通过法治的方式解决村民或者是老百姓生活当中日常遇到的具体问题,这部剧在这些方面呈现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来反映当代乡村面貌,呈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何天平表示:“作为一部乡村振兴题材的剧作,《幸福到万家》在立意和内容层面都稳扎稳打。该剧讨论在乡村振兴这个进程中人、事、空间结构性的变化,比如探讨礼与法之间的关系,有人说它是一部影视版的《乡土中国》。这部剧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可看性兼具的剧作,它把乡村里人们的思想、精神、生活的蜕变,立体鲜活地刻画出来。另外,剧情切中的主题和视角是鲜活的,它从乡村振兴中来,但又不止于去反映乡村振兴,它是一个有丰富面向的创作。”

  着眼于“新农村”背景下的精神困境

  城乡是中国文学中非常核心的恒定命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出现的“进城文学”一度成为中国农村叙事的核心模式,这在电视剧领域也有呼应;2000年左右以“乡村爱情”为模式的乡村喜剧的出现,对乡村题材作品进行了扩容,此时农村题材的作品是比较鲜活、生动的。

  伴随着城乡现代化的进程,乡村进城的神秘性消失殆尽,农村不再是苦难的“根据地”,也不再是城市的“伴随者”,而是变成了新的“独立体”。这其实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不得不说,在这个值得欣喜的过程中,乡村的面貌再度模糊,乡村的苦难不再,呈现的是普遍性的美好,而“新农村”背景下的精神困境仍未被创作者普遍关注。

  摆脱悬浮,扎根现实,要把故事讲得朴实、温情。何天平表示:“这些年农村题材这座创作宝库被比较流行化的、通俗化的剧集遮蔽了。其实比起早些年的那种丰富且繁荣的农村题材创作,在过去的五到十年当中,农村题材创作其实是断裂的,以至于这些年来优秀的农村题材作品比较有限,比如《索玛花开》《山海情》以及《幸福到万家》。”

  眼下,优秀农村题材影视剧中的主人公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往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实际上是延续了《渴望》开始的悲剧叙事,精神意识以强调隐忍和牺牲为主。近年来的电视剧开始强调人物觉醒,面对困境的抗争,这是具有当代性的。比如《山海情》里黄轩扮演的马得福、《幸福到万家》里赵丽颖扮演的何幸福,他们自身都带着“自主与自强”的当代精神,这是与所有观众都可以共情的地方。

  题材只是故事叙事的载体,无论是农村题材还是城市题材,人物的命运变迁才是观众共情的理由。何天平表示:“农村和城市的命运是一个共同体,城市观众并非与农村相隔离。每一个观众看一个故事、一部剧,并不仅仅是看题材贴近性,有些题材可能是完全异乎于我们的生活经验的,那观众也会好奇。农村题材并不是跟城市题材完全对立的,它们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体两面的一种表达。”

  作为曾经以《甄嬛传》《功勋》等热播剧著称的制片人,在农村题材明显式微的市场中挑战这一类型,曹平表示自己的选择其实也在情理之中。“郑晓龙导演早年间也拍过《春草》,我自己也和黄力加导演合作过《满秋》,讲述的都是农村女性的励志故事,市场口碑和播出效果也都不错。”曹平认为,农村题材并不是天然的题材限制,真正重要的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态度去创作反映现实的题材。

  曹平直言,《幸福到万家》的故事虽然很朴实,但也有锋芒,故事中有对农村社会的关切,对农村建设充满了善意,作品的整体基调是温暖现实主义,人物的塑造、细节的呈现和案例的设计都是接地气的、真实的,“如今剧集播出后反馈也还不错,那就证明这样的故事依然被当下的观众所容纳和喜爱着。”

  作为曾执导过《红高粱》《急诊科医生》《功勋》等诸多口碑佳作的导演,郑晓龙在现实题材剧的创作上颇有建树。与此同时,他也通过《甄嬛传》等古装题材探索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在郑晓龙看来:“不论是哪种题材,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新,更多还是需要创作者去了解时代,了解时代中的人,引领正确价值观。”(文/记者张洁)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