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卡吧!吃货团》第二季开播在即 深度趣味全面升级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打卡吧!吃货团》第二季开播在即 深度趣味全面升级

来源:北青网娱乐2022-07-28 11:19

  东方卫视大型户外美食趣味综艺《打卡吧!吃货团》第二季官宣阵容。丁禹兮、刘雨昕、李泽锋、王濛、杨迪、翟潇闻等组成“吃货团”,以“好好吃饭快乐打卡”为口号,在旅行的过程中挖掘宝藏城市的美食,领略不同城市的美食和人文风情。该节目由康师傅果汁达人独家冠名,东方卫视、欢乐传媒、成都文旅联合出品,据悉,节目将于7月29日晚9点档上线先导片,30日起每周六晚黄金档时间正式上线东方卫视。

《打卡吧!吃货团》第二季开播在即 深度趣味全面升级

  扎根东方卫视 新老阵容联盟引发期待

  在最新公开的全阵容海报中,丁禹兮、刘雨昕、李泽锋、王濛、杨迪、翟潇闻等表情有的轻松自然、有的欢乐愉悦还有的略带紧张,大家或站或坐于摆满美食的桌子前。身后贴着写有城市名字的便签,5座城市之间由虚线勾连,暗示着吃货团将在祖国各地寻觅美食,也预示着这将是一场欢乐与挑战并存的旅程。

  本季吃货团由3位老朋友和3位新朋友组合而成,“耿直吃货“丁禹兮、“欢乐吃货”杨迪、“潮流吃货”刘雨昕在上一季都留下许多名场面。丁禹兮帮本地路人朋友完成心愿凸显细腻温柔;刘雨昕猜歌环节与正确答案完美错过喜提“游戏黑洞”;杨迪向客人撒娇唱歌发挥社牛属性……

  上一季的精彩瞬间数不胜数,新朋友们的加入同样引人期待。西安演员李泽锋参加综艺节目的经历不多,作为家喻户晓的热播剧演员,不知道在旅行途中和各地居民擦出怎样的火花?心直口快爽朗洒脱的王濛,对着美食来一段热辣点评会是什么样的滋味?清爽帅气的翟潇闻面对美食前的挑战,能否抵挡诱惑顺利完成?看点与期待十足的第二季,即将带来一波新的美食记忆。

  美食地图传递“热梗” 深度与趣味齐飞

  《打卡吧!吃货团》第二季用初心再续佳篇。节目契合当代人们的生活观念,伴随着完成心愿清单的形式,打卡不同城市美食,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播前官方发布的美食地图可谓是“暗藏玄机”,图片上手绘着6座城市,横跨祖国大江南北。每座城市旁边绘有当地代表性的美食,配文是各地的方言,暗示新一季节目在地域文化和网络热梗上的双重发力。探寻风味各异的美食同时,接地气的方言而引发共鸣的文化议题将吸引更多观众。

  以美食为承托 探寻文化渊源体会人间烟火

  《打卡吧!吃货团》第二季在城市文化中解锁新玩法。曾拍摄过《极限挑战》《中国达人秀》的王海龙团队在游戏设置和文化展现上颇有经验。围绕“美食地图”,分组自助旅行,在经典和小众旅行的不同路线下打卡记录美食大片。这样的内容设置,很大程度上模拟了每位观众现实中的美食旅行,观看节目即可获得沉浸体验的感觉。

  还记得第一季节目中,从百味汇聚的上海,到慢节奏的成都,持续出圈的不只是各地美食,还有那些关于城市、饮食习惯、美食历史的人文知识!如今,来自不同领域、性格迥异的六位MC全新集结,这样的组合让网友分外好奇会擦出什么火花,新老成员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碰撞?近期节目录制的路透中,嘉宾们身着各色古装,品尝美食,网友直呼已经等不及节目播出了。

  第二季将继续为美食出发,却不仅仅聚焦于美食。香气和味道挑动了嗅觉和味蕾,还有美食背后的城市文化基因。一道接地气的小吃,背后可能蕴含着市井烟火中最动人的爱与温暖。观众在跟随吃货团一路逛吃的同时,也将收获一个个值得珍藏于记忆的暖心故事。敬请期待东方卫视《打卡吧!吃货团》第二季7月29日晚9点档上线的先导片,以及7月30日起每周六晚黄金档时间的正式开播。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