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来源:光明网2022-07-29 17:15

  以“打造生态高地,守护中华水塔”为主题,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策划出品,青海省演艺集团创排,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执导的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盛大开启2022年巡演之旅,将先后在山西保利大剧院、天津大礼堂、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之源,民族之源

  壮阔史诗顺流而下 中华文明溯源之行

  大河之源,山之宗,水之源,路之冲。黄河、长江、澜沧江在这里汇溪成河,绵延不息,开启了最伟大的生命征程。

  河流是生命的歌,作为母亲河的源头,大河之源是孕育了华夏儿女的生命之源;拥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大河之源是滋养出中华文明的文明之源;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大河之源是维系着物种多样性的自然资源;汉、藏、蒙、回等多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大河之源是促进民族交融的和谐之源;从家喻户晓的索南达杰到前赴后继的巡山队员,大河之源是传承英雄理想的精神之源;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河之源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生态之源,是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证明。大河之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源。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正是生发滋长于此。主创团队先后三次前往三次采风,广泛收集创作素材,才完成了最终的文本创作:自沿海地区前往三江源旅行的主人公“我”,在探访河源文明的旅途中结识了当地藏族牧民扎西和他的巡山伙伴们,还有他美丽的女儿卓玛。在这里,“我”还见到了彩陶纹饰上最早记载的中国舞蹈,飘摇曳曳,舞姿曼妙,见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见到了“天下黄河青海清”,也见到了远古文明的呼唤,还有水与生命的绝唱……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大河之源》没有将视角凝聚于单一的英雄故事,而是看见了成千上万前赴后继的“守源人”和“护林人”。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和使命,所有人的命运最终扭结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对于“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诠释。在这片壮美与危机并存的辽阔土地上,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每个用力奔跑的生命都熠熠闪光。

  自2020年青海首演以来,《大河之源》于盛赞之中不断悉心打磨、步履不停,让这波澜壮阔的史诗顺流而下,也让越来越多观众领略到三江源这片净土的瑰丽与纯净。此次巡演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将随着源远流长的母亲河一同涌入绚烂璀璨的新时代,观众也将在史诗般的碰撞中触摸到文明的脉动。这是一场对中华文明摇篮的溯源之旅,一次对民族之源的诗意凝望。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彰显崭新时代意义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作为一次对生态、环境、社会与人类命运的融合创作与艺术表现,自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不同于一般舞台作品的时代使命。它的创排基于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的贯彻落实,也体现着对“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深刻理解。

  作品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远古与现代、蛮荒与文明、人与动物的强烈对比,诠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维关系,以诗意的舞蹈与丰富的舞台语汇展现着自然的壮阔与文明的璀璨,也以写实的手法与赤诚的真心呈现出大河生态状况与动物生存环境的古今变迁,将有力的反思和探讨以春风化雨之势渗入剧情之中,集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于一体。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不仅是一首献给大河之源、民族之源的赞歌,更对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内在的精神支撑与持久的信念支持,是对讲好青海故事、讲好黄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有力实践,对于弘扬传播黄河源头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崭新的时代价值。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大河浩荡奔涌 万物休戚与共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2022年巡演再启

  演出80场好评如潮,全青海团上阵以舞诉乡情

  气势磅礴大河交响 万物有灵诗意篇章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自2020年首演以来,已完成线上线下各类演出80场,演出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热烈追捧,200余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剧目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文艺界的一致赞誉和高度好评。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汇集国内舞台创作精英力量,以横跨山海、纵跨古今的立体视角,绘制出一幅万物共生的唯美画卷。

  《大河之源》由曾创作出《朱鹮》《记忆深处》《花界人间》《到那时》等舞剧精品佳作的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执导,是其“生态舞剧三部曲”的第二部。佟睿睿导演始终以真挚而温情的目光关照人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是她长期聚焦的命题。

  曾为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大热作品创作剧本的著名剧作家罗怀臻与佟睿睿二度携手,采用剧中剧、史中史、戏中戏的复式结构、运用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剪接手法,营造出别具匠心的戏剧效果。

  担任作曲及音乐总监的著名音乐制作人三宝曾为《金粉世家》《我的父亲母亲》等影视作品打造出经典影视金曲,是中国音乐剧界的“教父级人物”。在《大河之源》中,三宝融入大量于当地采风时收集的藏族、汉族、撒拉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元素,呈现出气势恢宏而富于变幻的史诗质感。

  舞美设计由曾打造歌剧《图兰朵》《赵氏孤儿》、舞剧《大梦敦煌》《粉墨春秋》的国内顶尖舞美设计大师、原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担任,服装设计由曾参与舞剧《孔子》《沙湾往事》《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著名设计师阳东霖担任,赋予了《大河之源》如诗如歌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国内顶尖舞者李祎然、潘永超、冯世扬、杨峥等原班人马将继续领衔演出之外,拉浪措、张亚森、彭措才旦、完玛卡卓、巴力玛金尼等来自青海省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团的优秀青年演员也将在本轮巡演中担纲主演,他们对喂养自己的大河怀揣着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对大河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也有着天然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自2022巡演计划启动以来,青海省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团的舞者演员不断精益求精,最终在“180天停工不停练”的高强度复排计划中顺利完成表演任务。此外,总编导佟睿睿也赶赴青海,从舞者表演、舞美服装等细节,指导《大河之源》呈现出更精湛细致的演出效果。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打破了舞剧一贯重抒情轻叙事的形式桎梏,将丰富庞杂的内容举重若轻地呈现于舞台之上,这部气势磅礴的大河交响所呈现出的时间长度、地域广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远超以往,将无限的想象空间置于有限的舞台,以生态舞剧之姿开创了舞剧领域新生态,既带给观众纯粹的美的享受,也给予观众直抵内心深处的震颤与感动。

  “生态兴则文明兴”,大河生生不息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祝《大河之源》奔流不息,带领越来越多华夏儿女踏上一次没齿铭心的溯源之旅。

(辛文)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