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古装剧迭代传统文化的“荧屏复兴”需注意哪些误区?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古装剧迭代传统文化的“荧屏复兴”需注意哪些误区?

来源:文汇报2022-08-02 10:14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这是宋代孟元老的散记文《东京梦华录》序言部分所记述的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市井民俗景观,不仅成为今天我们了解赵宋生活的重要文献,还是不久前现象级电视剧《梦华录》所借用的剧名,后者试图将北宋历史文化符号进行影像化复现,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中国古代民俗的文化科普功能。

  与此前依靠滤镜刻意营造形式上“古感”的清一色宫斗古装剧不同,近年来的古装剧,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等越来越注重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符号的细节化呈现,从审美层面掀起了荧屏上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那么,荧屏上林林总总的传统文化传统符号讲述了怎样的“中国故事”?又存在着怎样的误区?

  历史文化符号的荧屏复兴

  从2019年《鹤唳华亭》《大明风华》等以充满历史质感和古韵文化符号著称的电视剧为开始,还有《别云间》《清平乐》《风起陇西》《梦华录》等展现古建筑、礼仪、饮食和生活习俗制作精良的古装剧层出不穷,不仅掀起了我国古装剧的新一轮审美潮流,还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大众传播与知识科普起到正面作用。

  例如,《大明风华》以明初永乐盛世为历史背景,不乏《单刀会》《千忠戮》等著名昆曲唱段,以及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大明宣德炉等仿制文物道具,明朝艺术精粹充分渲染了明代文化氛围。《长安十二时辰》不仅展现了火晶柿子、水盆羊肉等民间饮食,还在荧幕上首次出现了唐代唱喏和叉手礼;《风起陇西》中天水城内布景凸显其风沙遍地的干燥特点,棉麻质地的服饰和酒肆饮食都着重展现陕西“陇右文化”,极具三国时期的人文地理特征。

  《鹤唳华亭》《知否》以及《别云间》《清平乐》等剧,则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对北宋服饰冠冕、宋朝名画艺术作品、宫廷雅乐、江南菜系佳肴、宴饮游戏投壶、“樱桃煎”蜜饯小食、北宋七十二酒楼之首的矾楼场景等大量历史文化符号细节进行打造,力求全方位呈现宋代美学体系。到了《梦华录》,更是将宋代文化符号直接参与人物塑造与剧情发展之中。例如,一幅历史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成为引发顾千帆和赵盼儿命运纠葛的关键道具;斗茶段落里赵盼儿行云流水般的“茶百戏”表演,则塑造了该角色干练沉稳的性格;还有剧中钱塘县令的海运走私大案、男女主人公躲在漕船船底脱险的情节设置等,也侧面描绘北宋发达的漕运业之繁荣。荧幕上《梦华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观众对于宋文化的热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开始在各平台讲宋史、普及宋朝文化,游戏公司还以宋文化为“IP”打造出线上线下、荧幕内外联动的畅销书、漫画与游戏,将中国历史文化符号的荧幕“文艺复兴”审美潮流推向了顶峰。

  伪民俗审美与他者文化挪用

  但是,中国古装剧在审美层面的瞩目进步,是否意味着文化层面也同样取得了胜利?

  事实上,很多文化符号仅止步于渲染历史氛围,追求形式上的文化奇观,不仅出现了诸多“伪民俗”甚至文化常识错误,还有对并非中华民族的他者文化进行挪用与混搭,造成了文化身份语焉不详。

  比如《梦华录》里参与人物塑造的“茶百戏”,是否复原宋代已失传的茶道工艺在理论上已不可考,其表现形式亦存在“假非遗”的舆论争议。以古代宫廷的裁衣制服工艺为叙事核心的《风起霓裳》中,无论是服饰等级颜色与图案还是古代穿衣礼仪表演都存在大量谬误。《长安十二时辰》中作为关键道具的望楼旗语报信设置,也是想象出来的游戏化装置,望楼本身并不能传递复杂信息,而主角张小敬则犹如RPG游戏人物一般穿梭于星罗密布的长安城内,这种基于某城内以一天24小时为期进行破案解密破案模式,与早期RPG游戏《凡尔赛之宫廷疑云》《福尔摩斯探案之玫瑰纹身》等更为相近,很大程度迎合了青少年观众的某种亚文化审美偏好。

  再看以宋文化著称的《知否》,只是对古代白话小说语言风格的形式感模仿,却充斥着谦称与敬语乱用、儿话与现代汉语混杂的乱象,导致语言风格极为割裂。《大宋宫词》则是满屏的文化常识错误,例如直呼外族契丹人为“辽朝人”、后者称汉人为“宋朝人”,实际上“某朝”的称谓是后世对已灭亡的朝代才使用的国号称呼……可见,传统文化符号的荧屏复兴,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满足了观众文化想象。

  这种符号的静态表演,由于未能挖掘其内在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内涵,因此也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对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挪用抄袭。

  前不久身处舆论风口的古装剧《我叫刘金凤》,就为了展现所谓的“东方美学”而采用极具日式风格的造型设计,被广大观众批评“以倭代华”后不得不下架。还有《斛珠夫人》里备受争议的白灯笼、《梦华录》《上阳赋》《庆余年》等出现的日式石灯和“枯山水”庭院造型,以及尚未播出的《青簪行》《长相思》等先导海报和物料中的日式造型设计,暴露出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静态塑造只是提供一种“古风”氛围,虽比“滤镜审美”的古装剧更进一步,但其文化内涵与价值表达尚未被真正激活,形式与内容之间仍存在不容忽略的割裂状况。

  走出误区,打开更广阔的历史认知空间

  古装剧的伪民俗审美与对他者文化挪用必然导致历史的文化表达失语,那些令人兴奋的历史文化符号成为资本逻辑下的符号消费,讲述着去历史化的想象中的中国故事。

  《梦华录》的真正问题,并非仅仅是伪民俗审美之嫌,更在于故事虽取自《救风尘》但却不见元杂剧的底层叙事及其深刻的文化诉求。关汉卿笔下的市民生活描写并非市井猎奇,而是在表达对封建时代受压迫底层的深切体察,即便是《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汴京繁荣景象,也旨在表达“但成怅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家国意识,而这在荧幕上的赵盼儿、宋引章与顾千帆身上全然不见。同样,在《风起陇西》中,由于过度沉溺于“烧脑”逻辑、对蜀汉政权内斗过于简单化的理解,使得“斩马谡”“六出祁山”等诸多史实更像是一个个不合逻辑的闹剧,这也体现在《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剧中,历史由此沦为娱乐化的智力游戏。而在《陆贞传奇》中,导致北齐灭亡的政治家陆令萱变成善良智慧的女宰相,历史上阻碍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人物被塑造为历史主体。

  历史需要通过流行文化介入日常生活,因此,当下这一波传统文化符号的屏幕复兴值得赞许。与此同时,古装剧如何真正打开中国历史更加广阔的认知与接受空间,而不是因为种种误区而造成大众对真实历史的误读乃至隔膜,需要创作者从历史逻辑与文化内涵出发,更好地激活与使用琳琅满目的传统文化符号。(作者陈亦水为艺术理论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 中国向中埃塞农业减贫示范村捐赠一批农业设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