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侯勇:“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侯勇:“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来源:新华日报2022-08-04 10:37

  站在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颁奖台上,55岁的“老戏骨”侯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出演了100多部影片,获得过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金鹰奖、飞天奖等众多重量级奖项的他,此次凭借电影《守岛人》摘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作为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席,颁奖典礼后,侯勇接受了家乡媒体的采访。他坦言:任何环境下,演员都要有自己的坚持和选择,不盲目追逐演“大片”“主角”,在艺术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电影《守岛人》根据“人民楷模”、我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的事迹改编,讲述了32年间王继才夫妇驻守开山岛,把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海防事业的感人故事。影片中,侯勇饰演了县人武部部长王长杰。虽然王长杰只是个“配角”,侯勇对这个角色却有深刻的理解,“王长杰和王继才有深厚的兄弟情谊。他既有把王继才‘忽悠’上岛的内疚,也因为王继才在岛上的坚守,心里感到很踏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

  提到侯勇,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他为“黄金配角”。这些年来,他塑造了《冲出亚马逊》中的特种兵王晖、《大染坊》中的爱国商人陈寿亭、《烈火英雄》中的总指挥吴晨光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但他出演更多的是配角,有的甚至是没有名字的小角色。有人不解:身为国家一级演员,为什么要去接戏份这么少的角色?侯勇却认为,选择角色的标准,首先要看自己喜不喜欢这个角色、这个题材,“一个职业演员,更多时候考虑的不是演主角还是配角,而是只要这个人物写得好,我就想去演去表达,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职业冲动。”

  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侯勇对待每一个角色都会细心揣摩,力求把对角色的理解完美地展现出来。“一部戏,光有主角怎么行?用行话讲,演戏从来都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就算是戏份少的配角,人格和戏格也都不能降低。”他浑然天成的表演和深厚的台词功力,来自于多年来一点一滴的积累。侯勇说,从来不觉得“跑龙套”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一个专业术语,也是一种工作状态:“我相信大部分演员都经历过这样一个状态,进剧团你是学员、青年演员,要从零做起,不管你从艺术院校毕业成绩如何好、能力如何强、形象如何棒,都要从跑龙套开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去修炼自己才能有精彩的台上十分钟。”此次获奖的电影《守岛人》里,侯勇饰演的王长杰就有这样一幕镜头:王继才最后一次和王长杰见面,身患肺癌晚期的王长杰已在病榻之上。侯勇为了呈现一个人在弥留之际的状态,下了很大功夫揣摩、练习,真诚自然的表现让观众和专家纷纷点赞。

  “我有个创作上的习惯,不是说接到角色才去为它做准备,而是平时在生活中就有积累。”侯勇说,在生活中去理解角色是自己的“独门诀窍”。“比如,台词都是编剧写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话来说,就得好好揣摩,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怎么交流才显得自然,这样才能让人物更加丰满真实。”在《人民的名义》里,侯勇饰演的赵德汉出场只有两集,加起来才20分钟,却将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吃面条就大蒜的赵德汉,表面清廉,内心却欲壑难填,东窗事发后,从佯装平静到惊恐万分,再到垂死挣扎,侯勇精准地表现出这个角色心理防线崩溃的过程,以及面对失去一切的痛悔与无法被满足的贪婪之间的复杂心态,让一个“小官巨贪”的形象深入人心,愣生生将一个配角演成了“主角”,令众多观众至今津津乐道。

  不知何时起演艺圈流行一种说法:评价一个演员成不成功,就看能不能演“大片”做主角。对于这个说法,侯勇并不认同,他特别提醒,演员别被市场“裹挟”向前。“我在年轻时候也演过男主角,确实很稚嫩。那个时候没有舞台经验、表演经验,需要一场戏一场戏地去分析角色,通读整个剧本,在剧组里学习很多东西。现在50多岁回过头来看,我觉得那个经历没有白过,走得很坦荡很结实。”

  2020年,侯勇当选为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与江苏电影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意味着我从原来一个只考虑创作的演员身份,转换为为大家多服务、多沟通的角色,比如利用自己的这份专业能力,为江苏电影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侯勇表示,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度,“配置”优质的电影资源到江苏,让江苏成为电影人的筑梦之地、逐梦之地、圆梦之地,让江苏电影走向文化高峰。吴雨阳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