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译:演员的痕迹减轻了,不同角色的不同味道就出来了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张译:演员的痕迹减轻了,不同角色的不同味道就出来了

来源:文汇报2022-08-09 10:53

  张译的表演,有着很纯粹的质感,你几乎体会不到什么角色之外的,让人“出戏”的因素,角色的色彩不被任何颜色侵染,甚至包括他本人的色彩。演员本人的痕迹减轻了,不同角色的不同味道,也就出来了。

  同时张译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固定的“招数”或者“套路”,表情和动作也是自然流露,没有雕琢的痕迹,是举重若轻还是力透纸背,根据角色和任务需要而定。这也是为什么张译饰演的角色虽多,却鲜少有雷同、重复之感,不会“演谁都像他自己”。他使劲琢磨人物,却未必使劲呈现人物;他的形象也许平凡,但善于用技巧把平凡演绎得不凡。

  能够凭一部作品同时获得金鸡奖和百花奖这两大最具分量的中国电影表演奖项的男演员并不多,如杨在葆(《血,总是热的》)、吕晓禾(《高山下的花环》)、李雪健(《焦裕禄》)、李保田(《凤凰琴》)等。如今,这个并不算长的名单上又增加了张译(《悬崖之上》)。同时,也是凭借这部影片,张译跻身中国电影的“百亿票房男主演”,在票房成绩上与黄渤、吴京、沈腾、徐峥、邓超等业界一线男演员进入同一行列。

  有业内重量级奖项傍身,也具备商业号召力和观众的信赖,现如今的张译,已经是中国电影行业的代表性人物,身处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创作的第一梯队。结合他的表演创作水平来看,这一切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然而,光辉成就的背后,是他在二十年演员生涯中面对无数次挫折和失望时的“不抛弃、不放弃”。

  “张再来”和“不好合作的演员”

  除了演员,张译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一名兵龄十年的退伍军人。他的演员生涯中几个最为关键的节点,都和部队息息相关。

  1994年,16岁的张译曾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播大学)播音主持系的专业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虽然由于高中尚未毕业只好作罢,但张译从此立志要从事演艺行业。后来的三年,他在哈尔滨话剧院学习过表演,也陆续去考了北广、中戏和军艺,却因为各种缘故接连失利。不服输的张译开始了“北漂”生涯,到了1997年,19岁的张译终于在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开始了演员职业和军人职业的双重起步。1997年到2006年,是张译毕生难忘的军旅岁月,也是他在演员道路上备受打击的十年。很多人并不看好张译当演员,觉得他既不够帅,也不是有特色的丑,在外形上就可以“一票否决”。张译给不少剧组投过自己的照片和简历,长达五年的时间,它们石沉大海,没有剧组录取他。张译也在剧场和片场做过场记、剧务、主持人、配音演员等工作,为了他热爱的表演事业,张译始终守住这份在行业里沉浸的虔心和定力。

  2006年出演电视剧《士兵突击》,是张译演员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翻身的机会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张译沉淀积累了多年,并且在关键时刻极力争取的结果。2002年,张译曾在部队参与排演话剧版《士兵突击》,那时他担任的是袁朗一角的B角,几乎没什么登台表演的机会,却在一次次漫长的磨练中,熟记了所有台词,透彻地理解了全剧的思想和情感。2006年,《士兵突击》要拍成电视剧,导演康洪雷曾经在2005年与张译合作过电视剧《民工》。为了能够参演剧版《士兵突击》,张译手书一份3000字的自荐信,陈述了自己扮演许三多的种种优势。最终他得到的角色是七连的“模范班长”史今,虽然戏份不算太多,但张译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塑造了一个认真而不失仁慈,铁血中有着柔情的军人形象,其隐忍、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军人品质的感人注解。张译塑造的史今,在男性群像个个出彩的《士兵突击》中也不落下乘,赢得了相当多观众的喜爱,他也从此开始崭露头角,参演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钢铁年代》《雪花那个飘》《北京爱情故事》《温州一家人》《辣妈正传》《鸡毛飞上天》等优秀国产电视剧。张译戏路宽广,从真汉子到小男人,从知识分子到生意人都可以驾驭。随着他的演技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张译逐渐从小荧幕走上大银幕,在《匹夫》《搜索》《亲爱的》《黄金时代》《山河故人》《绣春刀·修罗战场》《追凶者也》《我不是潘金莲》等近年来国产电影代表作品中担任配角。

  2018年,张译主演电影《红海行动》,这是他在电影里首次担纲主演,而角色又是一名军人——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这部展现大国风范、强军征途的新主流电影大获成功,张译也在此后进入了表演创作的收获期。2019年,他参演了国庆七十周年重磅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2020年,他同时出演了四部重量级影片《八佰》《金刚川》《一秒钟》《我和我的家乡》。2021年,他与张艺谋导演二度合作了《悬崖之上》,2022年,他们又第三次合作了影片《狙击手》。

  十年军旅生涯,不但成就了张译的艺术创作,也为他的人生打下了艰苦奋斗、顽强作战的底色,《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精神,也是张译执着于梦想,最终百炼成钢的写照。他曾经说过,当兵久了就会明白,要戒除自由散漫,任务在面前的时候,要能冲出去。由是观之,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他确有超乎寻常的意志力和坚韧的心性,从不走捷径,总是选择艰苦实干的路,有着敢冲敢拼的硬派作风。为了完成《悬崖之上》中的电击受刑段落,张译提前准备了仪器,把电流接到自己的脸部、手臂、腹部,感受电流对肌理的影响,在一次次体验和模仿之中探索精准的真实感。在《金刚川》剧组,张译得到外号“张再来”,因为他精益求精,拍完一条后就会要求导演“再来一次”,总觉得自己还能做得更好。拍摄《红海行动》时,他在爆破戏中腿部受伤,按照常见的做法,后面他的动作戏可以由替身演员完成。但是张译拒绝了替身,坚持要亲历亲为,于是剧组为他“量身定做”了杨锐受腿伤的戏份,让张译以瘸腿的形态完成全部表演。在《鸡毛飞上天》中他扮演浙商,去学习当地口音、观察当地市场里的生意人。张译自嘲自己是“不好合作的演员”,因为他对剧本挑剔、对合作演员挑剔、对拍摄结果挑剔,创作时又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还会跟编剧导演商量着改戏。他在表演创作上的严谨、较真,有种近乎于“轴”的执着,延续着他早年对职业理想的不抛弃、不放弃。

  他使劲琢磨人物,却未必使劲呈现人物

  总结张译的表演特质,最突出的一点就在于他呈现角色时投入、真诚的状态,观众能够体会到他的信念感。当他眼神笃定地沉浸在规定情境和人物状态中,他在相信这个人物所相信的,而他的专注,则让观众进一步产生了认同感。张译的表演,有着很纯粹的质感,你几乎体会不到什么角色之外的,让人“出戏”的因素,角色的色彩不被任何颜色侵染,甚至包括他本人的色彩。演员本人的痕迹减轻了,不同角色的不同味道,也就出来了。

  在创作《悬崖之上》时,为了塑造好地下工作者张宪臣,张译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但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如何站在现代人的角度认同张宪臣舍生取义的选择。张宪臣在敌人面前暴露,威逼利诱之下他都坚贞不屈,甚至下了必死的决心,为了塑造这样的人物和情节,张译认为首先应该真正地认可角色,理解信仰和革命的神圣,同时要体现人物的软肋,演员把这些精神和情感理顺了,观众才会接受。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影片中张宪臣在被敌人处决的时,最后一个表情是微微一笑。张宪臣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依然拒不招供,并且和战友里应外合,完成了任务,最大程度地保全了所有他在乎的战友和家人。面对死亡,他支撑着身体站立,坚决不跪,并且微微扬起头,似乎在看着天空,也好像在遥想胜利光明的未来,枪声响起的那一刻,他依然挂着松快的微笑,因为他知道有更多的人从此看到了生的希望。

  同时,张译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固定的“招数”或者“套路”,表情和动作也是自然流露,没有雕琢的痕迹,是举重若轻还是力透纸背,都根据角色和表演需要而定。这也是为什么张译饰演的角色虽多,却鲜少有雷同、重复之感,不会“演谁都像他自己”。他使劲琢磨人物,却未必使劲呈现人物;他的形象也许平凡,但善于用技巧把平凡演绎得不凡。张译基本不采用夸张过火的表演处理,很少“用力过猛”,他曾经从猫那种直接的本能反应中获得表演的灵感,理解什么是真实的、不虚浮的交流。在《士兵突击》中,张译饰演的史今班长起初并不看好许三多(王宝强饰)当兵,可是在交流中他逐渐被许三多打动,内心深处的隐痛涌起,再加上酒过三巡,史今心一横,决定收下许三多。张译重复的台词,显得语无伦次,用异乎寻常的激动展现史今的走心,突出他淳朴、简单的心性,更让人品味到这个人物的历史和心结。在这场戏中,观众不仅看到了史今接纳了许三多,更看到了史今对自我的重新接纳。

  另外,张译的创作方式固然脚踏实地,但并不是不知变通,他的访谈和自述总是体现出对表演艺术的深度思考,且有很多灵性和巧劲的部分。张译曾研究过自己外形上的局限——单眼皮,思索自己如何能像双眼皮那样生动、传神地表达情感。既然单眼皮限制了眼神戏的发挥,张译就调动面部的其他因素来提升表现力,让表情、神态、呼吸、语气、动作共同配合,丰富地刻画人物。

  在《鸡毛飞上天》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煽情”表演。张译饰演的陈江河苦寻八年心爱之人,终于在即将开动的火车上看到了对面车窗里的她。此时的表情表演处理节制而有层次感,先是恍惚不敢相信,所以面部表情一时间是松弛的,发力点在眼珠上,眼圈发红。确定对面真是心心念念的骆玉珠(殷桃饰),心情太过激动和突然,眼神直勾勾的,甚至不舍得眨眼,动作反而虚弱无力,徒劳地拍着手也没有声响,嗓子发干,只能用口型唤她的名字。终于喊出声,骆玉珠发现了陈江河,却不愿意相认。此时张译的表情哭笑莫辨,渐渐转为焦急,呼吸声变得急促,带着哭腔,开始大声喊话、倾诉衷肠。在人物情感尽情流泻之前,欲扬先抑地给他设置障碍,收住出口,造成一种延宕的艺术效果,更凸显了情感的强烈程度。

  张译在表演创作上的严谨和用心,为他赢得了很多导演的信任。张艺谋导演曾评价张译是个好演员,角色交给他就一定琢磨得比导演还要透彻。徐峥觉得张译身上有着“豁出去”的劲儿,并向张艺谋导演推荐了张译来出演《一秒钟》。曹保平导演也在《追凶者也》中保留了张译自己创作出来的“董小凤迁怒掌掴邻座乘客”的表演段落,从作品呈现来看,这一段颇有些神来之笔,将人物心狠手辣却不着调的矛盾特质幽默地呈现出来。

  演员共情能力的前提是了解观众

  张译与改革开放同龄。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四十岁的张译凭借《鸡毛飞上天》获得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奖。他在领奖台上感慨道,“我看到过一个‘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四十部优秀电视作品’的总结,非常有幸,我参演了四部。”这四部电视剧,《士兵 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恰好记录了张译作为一个勤奋的演员与行业共同发展的历程,也折射了不同时代国人的精神面貌和形象变迁。

  张译本身的形象和气质,比较接近于一个当代城市里的小人物,他也饰演过不少具有强烈当代气息的角色,例如《温州一家人》中的小生意人周麦狗、《鸡毛飞上天》中商海沉浮的商人陈江河、《辣妈正传》中受“夹缝气”的奶爸元宝、《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北漂农村小子石小猛,《亲爱的》中执着寻子、痛悔交织的商人韩德中,《山河故人》中去国怀乡的煤老板张晋生,等等。这些人物尽管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在命运的漩涡中不服输地挣扎,在情与理的困境中进退两难,他们渴望挣得更好的生活,总能让观众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奋斗者。即便是《江湖儿女》中欠了风流债被讹的食客,《我不是潘金莲》中溜须拍马、自作聪明的贾聪明这类戏份很少且不够正面的角色,张译也能抓住短暂的出场时间,将人物的一个横截面呈现得饱满、生动、自洽,强化了角色本身的讽刺意味。无论角色大小、戏份轻重,张译都演得投入、动情,也总能引发观众的共情。

  在张译看来,共情能力是当下创作环境中演员最重要的能力。观众的欣赏水平和眼光正在与日俱增,所以演员的水平和审美也要提升。因此,演员要研究市场,了解观众,才能创作与观众共情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

  对于时代和创作的关系,张译有着深刻的认知。他认为时代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时代的巨变才能催生出多姿多彩的文艺作品。就像陈江河这样的人物,如果不是生逢改革开放,恐怕就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的商海弄潮了,想做生意都很难。因此,张译在表演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真挚态度,以及对普通人栉风沐雨的奋斗历程的讴歌与关怀,正是表演创作呼应时代最好的方式。

  (作者罗馨儿为戏剧影视学博士后、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讲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