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竖屏看青春 央视全新IP《这young的夏天》展青春之姿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竖屏看青春 央视全新IP《这young的夏天》展青春之姿

来源:光明网2022-08-15 09:43
  炙热的青春,与夏天有关,在流火的季节,将青春绽放出万般绚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文艺节目中心、总经理室、央视娱乐传媒联合推出的网络直播节目《这young的夏天——2022夏日歌会》,总台主持人与歌手们齐聚这个夏天,以零距离、强聚焦的竖屏形式,放飞斑斓的音乐梦想,将青春的绚烂谱成华章。一首首青春之歌,鼓舞着每一位青年人踔厉奋发,勇担时代使命,笃行不怠向未来。

竖屏看青春 央视全新IP《这young的夏天》展青春之姿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这young的夏天》以横跨几代人的青春歌曲,展现每一代人不懈奋斗的青春风貌,从时空跨度上赋予节目以厚重感;节目设置上,又以网感十足的新颖形式,满载着真挚情怀,使节目整体张弛有度,令人耳目一新。户外夏夜里,漫天繁星下,音乐响起,每位观众都从中找到了独属自己的那段青春岁月。

  节目播出后,直播累计观看3223.2万,全网话题阅读量16.87亿,视频累计观看量1.38亿,全网热搜热榜数量111个。不少网友点赞“他们唱的不是歌,是我们走过的青春!这young的情怀玩得太高级!”“有那种夏日户外,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弹唱说笑的感觉了,我从头到尾看进去了!”

  经典聚首高唱青春之歌,笑谈青春诠释奋斗底色

  如80年代的青春,是在充满机遇的新时代里,怀着“打不死”心态向理想挥手的《不再犹豫》,也是青葱校园里,抱着吉他弹唱的那曲《光阴的故事》;是90年代《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的激情与热血,也是00年代高唱《孤勇者》的铿锵与勇气......这是一次沉浸感十足的集体回忆与集体共创。节目邀请了小柯、老狼、BEYOND乐队的叶世荣等80后们的记忆,李健、李宇春、萧敬腾、朴树、周深等90后们的青春,及旅行团乐队、房东的猫、北京天使合唱团等00后们的钟爱,携手总台主持人们与观众共赴青春,让不同年龄层的网络观众都能融入音乐与节目,实现共情共鸣。

竖屏看青春 央视全新IP《这young的夏天》展青春之姿

  恰似撒贝宁在节目中所说:“很多音乐,当它响起的时候,你才发现它在你心里扎的根有多深”,主持人们以歌为引,聊校园故事,话青春成长,谈笑里是不同年代的青春故事,一脉相承的奋斗与担当。《这young的夏天》正是通过用心且巧妙的内容设置,用音乐打通几代人的青春记忆与时代情怀,以节奏感极强的内容设置,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情怀与创新互动,呈现出青春之最亮丽的奋斗底色,也诠释了永葆青春的密匙,是不同年代展现出的奋斗精神与青春担当。

  “同场感”探索艺术新表达,“交互性”竖屏观看拉近距离

  《这young的夏天》从节目编排、舞美装置、视听效果等呈现形式上创新升级,堪称一场“沉浸式、同场感、交互性”的线上视听盛宴。难能可贵的是,整台演出用音乐讲述不同年代的人生故事、传递每一代青春人的情绪,也使音乐本身成为隔空连结表演嘉宾与网友情感的桥梁。以央视频为媒介平台的线上演出所具有的强社交属性,更是唤起了不同年龄群体有关青春的集体回忆,得到广泛的共鸣和共情。此外,《这young的夏天》创新升级强聚焦的竖屏形式,缩短了与网友的距离感,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为文艺行业新时代发展做出了新探索。

竖屏看青春 央视全新IP《这young的夏天》展青春之姿

  央视频以新的技术和创新手段做到了为时代而赞的文艺创作新实践。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新气象。《这young的夏天》用音乐传达青春态度,彰显当代青春新貌的同时,也激励着当代青年在新时代砥砺奋进。不仅如此,央视频近年来深耕垂类赛道硕果累累,在融媒体创新方面推出了系列精品。央视频始终发挥主流媒体价值引领,正在孵化打造更加创新、更具创意的头部IP。单是2022年,央视频在冬奥会期间推出的“VR看冬奥”产品、“数字雪花”互动活动让人印象深刻;五四期间新媒体特别节目《UP青春》开启“云上青春秀”,以创新的形式、轻松的镜头表达俘获年轻用户的芳心。

竖屏看青春 央视全新IP《这young的夏天》展青春之姿

  视野宽、选题好、内容新、形式活。央视频用层出不穷的好节目践行着四条标准,以创新打动观众,用丰富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做到让观众喜闻乐见,用不断创新引领新媒体潮流。未来,央视频还将以更加新颖的表达形式,传递青春心声,展现青春姿态,形成更加多元且立体的青春声浪。(李文)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港口码头夜以继日装卸忙

  • 40年“零火灾” 他们这样守护布达拉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实现陕西电网大型调节电源的新突破。
2024-12-13 04:20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2-13 04:20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通过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12-13 10:21
《自然-医学》12月12日发表年度预测文章,介绍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
2024-12-13 10:16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
2024-12-13 10:15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在疾病防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12-12 10:05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优点,但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基于这两个现象,研究团队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
2024-12-12 09:46
“化石研究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随着更多身体部位的化石不断被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居民”的体貌特征逐渐清晰。
2024-12-12 09:45
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等也成为多方发力布局重点。同日,豪森智能(688529)表示,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
2024-12-12 09:35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携手,首次观察到一类特殊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2008年和2009年,来自法国南巴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半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
2024-12-12 09:31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地球空间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太阳爆发事件,大多起源于日冕中。
2024-12-12 10:16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