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守护江河之源,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8月北京上演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守护江河之源,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8月北京上演

来源:光明网2022-08-18 12:03
    奏响生态发展强音,以生态舞剧之姿开创舞剧领域新生态。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策划出品,青海省演艺集团创排,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创编的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盛大开启2022全国巡演,于2022年8月17日至18日登台北京中央歌剧院剧场。通过艺术化的舞台呈现,为观众开启一场震撼心灵的溯源之旅,展现青海人民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坚守。

守护江河之源,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8月北京上演

    顶级主创联手,以生态舞剧之姿开启舞剧新生态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汇集国内舞台创作精英力量,以横跨山海、纵跨古今的立体视角,绘制出一幅万物共生的唯美画卷。由国内戏剧、舞剧剧本领域最具权威性、专业性与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剧作家罗怀臻担任编剧,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担任总编导,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音乐制作人三宝担任作曲及音乐总监,国内顶尖舞美设计大师、原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担任舞美设计,著名服装设计师阳东霖担任服装设计,共同围绕中华母亲河源头三江源构建出一个亦诗亦幻的美学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大河之源》是导演佟睿睿与编剧罗怀臻继大获好评的舞剧《朱鹮》之后第二次联手创作,自诞生之初已备受瞩目。

    在舞剧创编上,总编导佟睿睿从女性导演视角出发,启用女舞者饰演灵动的朱鹮与机警的雪豹,不断致力于打造更丰富的舞台女性形象,并将创作目光聚焦于人类与自然、与山水、与动植物、与人自身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命题之上。

    在剧本创作上,编剧罗怀臻则采用剧中剧、史中史、戏中戏的复式结构、运用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剪接手法,营造出别具匠心的戏剧效果。而在音乐创作上,作曲三宝则融入大量于当地采风时收集的藏族、撒拉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元素,呈现出气势恢宏而富于变幻的史诗质感。

守护江河之源,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8月北京上演

    舞美设计则由曾打造歌剧《图兰朵》《赵氏孤儿》、舞剧《大梦敦煌》《粉墨春秋》的国内顶尖舞美设计大师、原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担任,服装设计由曾参与舞剧《孔子》《沙湾往事》《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著名设计师阳东霖担任,赋予了《大河之源》如诗如歌的美感。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打破了舞剧一贯重抒情轻叙事的形式桎梏,将丰富庞杂的内容举重若轻地呈现于舞台之上,这部气势磅礴的大河交响所呈现出的时间长度、地域广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远超以往,将无限的想象空间置于有限的舞台,以生态舞剧之姿开创了舞剧领域新生态,既带给观众纯粹的美的享受,也给予观众直抵内心深处的震颤与感动。

守护江河之源,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8月北京上演

    万物休戚与共,每一滴水都是不朽的篇章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也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素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的故事正是生发滋长于此。

    为更好地呈现三江源头故事,主创团队曾先后三次前往黄河源头采风,观察当地特有的自然风貌、地域文化及其民族特色,广泛收集创作素材,才完成了最终的文本创作。讲述了自沿海地区前往三江源旅行的主人公“我”,在探访河源文明的旅途中结识了当地藏族牧民扎西和他的巡山伙伴们,以及他美丽的女儿卓玛。在这里,“我”看见了记载中国最早舞蹈的彩陶,看见了清晨背星辰水的少女,见识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寻访了“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河源,还有那些常年在这里守望着圣山、圣水、圣乐、圣灵,质朴善良勇敢的人民。

守护江河之源,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8月北京上演

    舞剧《大河之源》中,“扎西”守护江源的故事令许多观众感慨万分。他的人物故事取材自20世纪90年代为保护藏羚羊而牺牲的“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1994年1月18日,他与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时惨遭歹徒袭击。杰桑·索南达杰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先后查获非法持枪盗猎团伙8个,牺牲时年仅40岁。

    此外,《大河之源》剧中身手矫健的“雪豹”也深受观众喜爱和感动。它在人类第一次踏上高原时被屠杀,又在现代社会再次死于盗猎者的枪下。编导创作了多段形态逼真的雪豹独舞、动物群舞,以及雪豹与扎西互动的双人舞,通过具象化的表达,展现高原生灵曾面对的屠戮及濒临灭绝的困境。这一角色不只是某一只雪豹,也不止代表雪豹这一物种,而是代表着从古至今,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生活过的所有生灵。

守护江河之源,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8月北京上演

    观众可以在舞剧《大河之源》的现场真切地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不可分割,从而获得对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主题的崭新思考。

    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彰显时代崭新意义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作为一次对生态、环境、社会与人类命运的融合创作与艺术表现,自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不同于一般舞台作品的时代使命。它的创排基于对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学习和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的贯彻落实,也体现着对“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深刻理解。

守护江河之源,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8月北京上演

    作品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远古与现代、蛮荒与文明、人与动物的强烈对比,诠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维关系,以诗意的舞蹈与丰富的舞台语汇展现着自然的壮阔与文明的璀璨,也以写实的手法与赤诚的真心呈现出大河生态状况与动物生存环境的古今变迁,将有力地反思和探讨以春风化雨之势渗入剧情之中,集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于一体。

守护江河之源,奏响生态发展强音,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8月北京上演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不仅是一首献给大河之源、民族之源的赞歌,更对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内在的精神支撑与持久的信念支持,是对讲好青海故事、讲好黄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有力实践,对于弘扬传播黄河源头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崭新的时代价值。(张文)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