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拾文化综艺有效创新,《美好年华研习社》把历史“秀”起来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重拾文化综艺有效创新,《美好年华研习社》把历史“秀”起来

来源:光明网2022-08-18 12:07

  你有多久没看过令人破防的文化类节目了?文综赛道看似井喷,但实则创新匮乏,精品寥寥,难以触动年轻人形成共情。那么是创作者集体摆烂了吗?

  似乎也并非如此。最近,由芒果TV打造的首档青春文养综艺秀《美好年华研习社》登陆芒果TV和湖南卫视后引发广泛热议,实现热度、话题、口碑的多赢。节目为文化类综艺的“有效创新”提供了优质范本。

  高调性的文化审美、独到的年轻圈层视角、弘扬传统美德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思路使得《美好年华研习社》一开播就受到了关注。凭借年轻态的硬核内容,《美好年华研习社》携#看美好年华研习社学到了#、#柳岩演绎了孙寿的一生#等热议话题快速出圈。

  描摹年轻群体青春文化特色

  圈定青年圈层价值认同感

  首先要肯定的,是《美好年华研习社》独具感染力的青春文化底色。关注芒果TV的人不难发现,近年来,平台始终在深耕内容的青春化表达,努力坚持与创新,也因此孵化出了很多头部原创综艺,例如《乘风破浪》IP、《披荆斩棘的哥哥》等等,它们在业界内外,尤其是年轻圈层受众里备受喜爱。

  凭借着平台自带的年轻态基因,如今《美好年华研习社》的脱颖而出似乎也顺理成章。单从节目模式、嘉宾阵容来看,《美好年华研习社》在文综赛道已经显得别致出挑。节目集结了12位既有台前表演能力,又有幕后创作思维的优秀年轻人,他们对中华历史文化饱含热忱,抱着开拓创新传承的愿景与观众们一起研习中华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人物,并在学习与交流中交出作业大秀。

  年轻人,做年轻的事,为心中的向往和热爱而奋斗,《美好年华研习社》的创作逻辑非常对味年轻观众审美,容易获得年轻圈层的价值认同感。

  从已播的两期节目来看,12位年轻社员在研习的过程中视角独到、形式新颖,让历史文化及人物绚烂新生,踩在了时代的审美前沿。舞蹈名家赵飞燕、美妆代表人物孙寿、悲剧美学鼻祖虞姬、大哥背后的女人黄月英……单看节目提交的四位历史人物研习作业视角,无一不契合现代传播热点,以及年轻人感兴趣并认同的价值观。例如黄月英与诸葛亮的爱情,你画图我制作,你冲锋陷阵我做最强后盾,这种互为得力“工具人”的“双强爱情”非常契合当代年轻人爱情观,节目输出的态度非常“上头”。

重拾文化综艺有效创新,《美好年华研习社》把历史“秀”起来

  首期“梦回两汉”主题,赵飞燕的生平让我们体会到女性“活在当下”的幸运,鼓励我们产生自勉的内驱能量。而孙寿的故事教会不要惧怕成为“时代的特殊案例”,自我认可与勇敢表达也许能替我们打开人生崭新的视窗。

  第二期“乱世佳人”中,王怡人眼中的小乔温婉、活泼可爱、古灵精怪,她对小乔的审视证明了年轻人解读历史的多元性。而对虞姬的塑造,从造型到艺术形式都兼具了历史真实感与舞台视效冲击力,尤其是第二幕到第三幕的穿插,年轻社员们用揭掉红色短纱的舞台表演细节,展现从古代女性到现代女性的成长、蜕变,新意十足。

  有赏识、有敬佩、有借鉴,有评判……年轻社员们的感悟真诚而有态度,许多观点都打开了观众们的思路,非常有思考价值。

重拾文化综艺有效创新,《美好年华研习社》把历史“秀”起来

  从秀前的随堂考到作业秀观秀指南的知识点输出,再到大秀表演的多维度创意呈现,这些优秀的年轻人们用Z世代的态度解读着青年群体所认知的中华传统文化,用青春态的审美诠释着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的跨时空能量。《美好年华研习社》搭建起历史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共通“语言”,节目在拆解国风精髓、彰显文化态度的过程中圈定着青年圈层的价值认同感。

  除了主题设置契合时代审美,《美好年华研习社》在内容的设置上同样极具青春活力感。比如第一期的两汉“形制秀”打造了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汉服大赏,用趣味的形式再现古时场景,将知识转化为兴趣进行输出。

  第二期节目中的作业秀更将青春“潮”范儿玩出了新花样。在《虞姬》秀中,中国戏服与民间大鼓跨时空同台呼应,别样解读霸王与虞姬的悲怆故事;士兵们在战争上唱起方言山歌,将战乱下的悲楚氛围烘托到极致;张雨绮扮演的虞姬身着一身红裙,与士兵所筑成的人墙形成强烈对比,真正为观众们还原了“乱世佳人”的爱恨悲怆……古典与现代、力量与冲击,叠加出了独一无二的文化舞台。

  《美好年华研习社》不乏高品质、青春态的大秀。在《黄月英》三国女性群像大秀中,表演从貂蝉、孙尚香、小乔理想中的另一半为引子,将爱情观与女性自我觉醒精神完美串联,大秀充斥着年轻人的爱情向往和人生态度,风格独特、创意十足。

  不难发现,两期节目看下来,《美好年华研习社》真的将芒果文化类综艺的“寓教于娱”优秀基因呈现得淋漓尽致。

  用艺术形式串联历史文化

  高调性审美展多元文化态度

  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向来不靠“呐喊”,而要靠“感知”。相比于说教式的文化传播,真正让观众代入那个时代洪流中,让他们自己去感知、体悟无疑更有意义。《美好年华研习社》独辟蹊径,以“时空交叠”的体验形式带领观众们重回历史,用多元的艺术形式串联起璀璨艳丽的文化,让观者感受历史与现实碰撞融汇,所迸发出的奇妙化学反应。

重拾文化综艺有效创新,《美好年华研习社》把历史“秀”起来

  例如节目的开场,两期看下来依旧新鲜感十足。身着各色汉服衣饰的观光团成员缓缓而出,他们的妆发精致复古,姿态挺拔盎然,入场的过程中或低声交谈、或挥扇怡然。落座于观众席的“同袍”们亦同样以古人的姿态翘首观望,那一瞬间,我们仿佛时空错落,古代和现代交叠,让人难以分清是汉人来到了现代,还是现代人穿越回了汉代。

  第二期的虞姬大秀开场,观众们与项羽、虞姬隔了一个时空,项羽与虞姬又隔了一个时空,时空与时空的交错让画面充满想象力与悲壮感。这种意境式的技术流表现形式“时空交叠”,打开了历史文化的新大门,历史与今天、传统与现代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迸发出新奇的光彩,让人的思绪在那刻被定格。

  除了“时空交叠”的观感体验方式,《美好年华研习社》更是涵盖了摸底考、音乐、舞蹈、戏剧、时装秀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用高调性审美来展现多元化的文化态度。例如摸底考,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玩出新活力——“东汉和西汉哪个距离现在时间更久”“男子汉和汉朝有关系吗”“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后册封的第一个皇后是哪一位?”“鸿门宴中舞剑刺杀刘邦的人是项羽还是荆轲?”看似严肃的历史知识却被节目玩出了新梗,看着年轻社员们捧腹答题,观众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埋下了知识的“种子”。

  此外,主题作业大秀中所揉杂的多元表演方式也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差异化审美需求。在孙寿秀中,音乐剧《催妆歌》创意十足,美妆展示、知识问答在演员们一唱一演中被诠释得尽善尽美,趣味十足。而孙寿新闻发布会更是紧跟时代潮流,“折腰步”、“龋齿笑”的现场教学更是将互动玩到了极致。

  再比如虞姬大秀,先是以意境流的剧场表演形式引出“乱世佳人”主题,紧接着上演舞蹈剧、音乐剧,多形式多样态的表演让人大饱眼福。节目在展现历史文化领域独具匠心,创意十足。

  尽管仅播出两期,但《美好年华研习社》已被不少网友盖章“高调性、高格调、高雅致”水准,这自然也离不开节目总导演张一蓓及其团队始终在线的审美力。他们创作的《越策越开心》、《天天向上之中华礼仪之美》等代表在传播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的同时,更能将寓教于乐的成长智慧、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大众。有这样硬核的幕后团队持续为节目赋能,《美好年华研习社》的未来值得被期待。

重拾文化综艺有效创新,《美好年华研习社》把历史“秀”起来

  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弘扬高尚美德引领行业赛道

  “我们每个人都是继承者,也就是把先人们传下来的东西,我们接住,然后传下去。”节目中,汪涵的一席话道出了文化工作者的心声,“把有传承价值的东西变得有传播价值”也正是《美好年华研习社》这档节目的初心。

  节目对传统文化选取视角的创新力和开拓性可见一斑。与很多文化类节目严肃、刻板的宏大叙事相比,《美好年华研习社》将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审美力、时尚感、艺术性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同时在尺度把控上合情合理,以易于年轻人接受的形式将其展示,让具有传承价值的文化精华,释放出传播价值和现实意义。

  例如通过汉服将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进行普及,借助三国女性的爱情故事向年轻人传递积极正向的爱情观。节目通过契合当代年轻圈层审美及最易于年轻人接受的新视角,将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内容进行传播、传承,让年轻人感受中华文明魅力的同时,更增文化自信。

  文化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要有题材之宏大、维度之全面、意义之厚重,也要有如何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最具精华、最有价值、最能与时代共情的内容,再利用创新形态将其有效传播,充分做到“小而美”。

  《美好年华研习社》之所以能快速出圈,被年轻人喜爱,除了艺术价值亮眼外,更是因为节目兼具了社会价值和行业价值,为节目夯实了品质基础。先说社会价值,《美好年华研习社》在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实现了传统和时代潮流的跨时空对接,为年轻人开启了了解历史文化、学习传统高尚美德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了文化自信。

重拾文化综艺有效创新,《美好年华研习社》把历史“秀”起来

  正如节目中所言,“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大国历史文化,我们身上是有责任感的,我们应该去告诉更多的年轻人,什么叫做我们的文化”。

  再来看行业价值,文综赛道近年来虽然看似垂类细分多样化,比如今年诞生了很多聚焦民俗文化、作家创作竞演、国潮设计、人文探索等较为新颖的题材细分,但究其根本,这仅仅是敲门砖。真正能让作品成为黑马、形成受众黏性,就需要像《美好年华研习社》一般,在进一步拓宽文综赛道多元性的同时,还要实现行业创新和青年文化的引领,用实力征服那些思维天马行空、对文化未知充满探索欲的年轻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好年华研习社》的确为文综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模板,行业价值斐然。(文/艾蕊)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秭归:农活竞技欢乐多

  •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正脸照首度公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
2023-05-24 09:17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
2023-05-24 09:17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2023-05-23 10:52
中国以19373.35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为17610.47,前10名还包括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2023-05-23 09:33
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23-05-23 09:29
22日,青海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发布《青海植物名录(2022版)》。该名录对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编目和保护、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3-05-23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