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沉浸式打卡江南水乡 《山水间的家》邂逅新时代乡村的诗与远方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沉浸式打卡江南水乡 《山水间的家》邂逅新时代乡村的诗与远方

来源:央视网2022-09-02 19:09

  8月27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CCTV-1迎来首播,为大众呈上一幅立体鲜活的乡村振兴图鉴,不仅让观众看到中国乡村的美,还勾起了许多人心底浓浓的乡愁。当期节目在全网收获热搜热榜39个,最高登陆微博热搜TOP4,多维话题讨论治愈全网,获网友点赞:“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走出去”!

  9月3日(周六)20:00档,《山水间的家》第二期节目即将开启江南水乡之旅,主持人撒贝宁、鲁健将领衔“山水小分队”分别走进江苏省礼诗圩村和安徽省西递村,领略江南古韵之美,探寻魅力水乡的致富密码。

  邂逅最美荷韵风光,感受“共享村落”的诗与远方

  礼诗圩村四面环水,村内水系、田园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近年来,礼诗圩村依托水乡特有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紧扣“共享村落,礼诗生活”的发展定位,通过共享厨房、共享菜园、共享棋社、共享琴社等共享项目,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康庄大道。对于许多人来说,去到礼诗圩村的“共享厨房”吃一顿原汁原味的农家菜,是旅游必打卡项目之一。

  本期节目中,由撒贝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歌手那英组成的“山水小分队”将化身厨房帮工,与礼诗圩村村民金玉仙共同完成共享厨房的订单挑战。为满足顾客需求,嘉宾们将前往荷花塘摸河蚌、捞田螺,开启一场山水间的寻获之旅。

  而面对客人席间提出的“五分钟上菜”挑战,撒贝宁会如何应对?那英为老乡亲手制作的东北特色美食又能否抚慰他们思乡的味蕾?

  值得期待的是,嘉宾们还将助力一场荷塘边的“时尚走秀”,走秀的主角是礼诗圩村的阿姨们。日常生活中,她们的身份是妻子,是母亲,但当她们换上美丽的裙子,迈出自信的步伐,开心的笑容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那英动容道:“每个大姐都把热爱生活写在了脸上,有点像时尚的田园生活,这种和谐与幸福感写在邻居之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上。”时尚又不失烟火气的礼诗圩村,治愈了许多从城市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活动策划人、创业青年施珺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她希望能够把礼诗圩村好的农产品,以及开发和延伸出来的文创产品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文化。

  既遵循着良好的乡风,又能积极拥抱新鲜事物,礼诗圩村将“共享”理念融入乡村发展,为村民带去更多可能。在撒贝宁看来,这是很难得的一个范例,“(礼诗圩村)始终是保持着活力和生命力在往前走,但与此同时,它又留住了那份宁静和安祥。”

  沉浸式探访“桃花源里人家”,对话千年古村“守夜人”

  西递村拥有古朴精美的建筑文化、山清水秀的生态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2021年,它入选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首批最佳旅游乡村。近年来,西递村借助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乡村高端民宿等为主的旅游业。2016年,西递村村民黄煜返乡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将自家住房升级改造成精品民宿,后来还成为乡村治理的带头人,“我1986年出生,西递村1986年开发旅游,所以也想整个西递能发展得更好。”

  本期节目中,鲁健将携手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张凯丽,在徽州三雕(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汪德洪的指导下,感受不同雕刻刀的用法。汪德洪16岁拿起刻刀,至今已从艺30余载,一直致力于传承徽州雕刻技艺,培养徽雕技艺后续人才。在学习木雕技巧的过程中,蒙曼为何深感手里的刻刀有“一千斤的份量”?又是什么让张凯丽直呼“太服气”?

  除了沉浸式体验木雕艺术,鲁健还将和当地村民一起“挑大梁”,把已经做好的横梁运送到需要修缮的老年祠堂,见证极具仪式感的“上梁”习俗。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量成片的木质古建筑,西递村自明清起就有“打更”的传统,提醒村民注意用火用电,保证整个村的安定和谐。打更队重新成立以来,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光锣就打坏了十几面,村子夜里没发生过一次火灾。黄煜介绍:“大家全是自愿来打更的,不光是年轻人,还有退休人员、工人、农民、清洁工,最小的今年才21岁”,这让鲁健忍不住感慨:“他们对于家园的热爱可见一斑,大家心里发自内心地接受、传承,才能够真正的传承下去。”

  山水小分队通过体验“修复古建”“非遗木雕”“打更夜游”等活动,仿佛穿梭千年同过去对话。蒙曼眼中的西递村既是世外桃源,又是烟火人间,“咱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活在了我们的生活里,而且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俯仰于天地之间,寄情在山水田园。9月3日(周六)20:00档,让我们随CCTV-1《山水间的家》走进绝美江南,邂逅新时代乡村的诗与远方。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秭归:农活竞技欢乐多

  •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正脸照首度公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
2023-05-24 09:17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
2023-05-24 09:17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2023-05-23 10:52
中国以19373.35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为17610.47,前10名还包括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2023-05-23 09:33
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23-05-23 09:29
22日,青海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发布《青海植物名录(2022版)》。该名录对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编目和保护、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3-05-23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