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音乐为经典诗词插上传播的翅膀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用音乐为经典诗词插上传播的翅膀

来源:光明网2022-09-13 18:01

  作者:林凌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上下五千烟波浩瀚,纵横万里历久弥坚。五千年很长,消散了太多历史真相,数不尽的波澜壮阔如浮光掠影转瞬即逝,但诗词从未被遗忘,它是一种经久不息的精神,不管历经多少风雨飘摇,依旧传唱千古而不衰,它是璀璨星河中耀眼的明珠,其内涵简练精悍且包罗万象,是中国语言中的巅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诗词丰盈着我们的灵魂,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是我们的精神园地,也是我们传承文化后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在传承中创新,潜移默化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经典咏流传》火爆,开创传统文化宣传新模式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歌一阕词品荡气回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为开辟文化节目的破局之路,打造新时代文化节目新标杆,央视综合频道紧握“时代性”与“时尚性”两把钥匙,在各领域界限上突破创新,打破了文化类节目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创新出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广、穿透性强的精品力作。《经典咏流传》凭借精致的“央视气质”让诗词之美走进了千家万户,激荡的旋律加上诗词本身的凝练精华,配合歌者的演绎,让听者切身感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节目一经播出就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燃”遍了朋友圈,豆瓣打出了9.1的高分,频频上热搜得到了众多领导、专家、学者的认可,连教育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了赞!

  传统文化自带无穷魅力,诗词更是文化血脉中的精华。《经典咏流传》打破了人们对古典诗词传唱的固有印象,契合了诗人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经典在时代传唱中焕发新生,而传唱不是简单地为诗词配乐,而是要传递诗词背后的精神力量、剖析经典背后的时代,用当代的音乐载体,将中华文明的高洁风雅,亲和地传递给大众,让传世经典叩响当代心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让年轻群体从更年轻化的语态表现中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古典诗歌不会因为时光的荏苒而褪色,反而会在新时代的传承中愈发闪亮。节目以“和诗以歌”的形式,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传唱、演绎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让古典诗歌跨越千百年后,与新时代的精神家园建立有机的连接,让传承的经典再次成为流行的先锋,《经典咏流传》拓宽了横向维度,观众在历史和现实的对话中,产生出情感共鸣,在世界语境中,产生一场精神和鸣。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如何让经典“进入寻常百姓家”?人是唯一的传播主体。我们讲传承,但不是为了传承而传承,更不是用机械地复制去传承,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创新性的发展。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以人们喜欢的方式和创新的推广手段相结合,把那些历经岁月洗礼、检验后的优秀部分传承弘扬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到“润物细无声”。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经典咏流传》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高端的思想境界,心平气和地走向百姓,践行“流行的不一定经典,但经典的一定要流行”口号,在当今全媒体时代大趋势下,节目将AI技术首次跨界应用到电视综艺中,这些新技术的植入,一方面加深了传统文化的时代烙印,另一方面让文化节目曲高和众。推出“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这一全新概念和融媒体互动方式,推动文化传承与融合传播深度结合,观众在学习经典的同时,能直接参与到传唱行列,实现更加便捷的传唱经典。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和传播,此时的传唱就是在创造未来的经典。《经典咏流传》创新性的发展,以点带面,以诗词为抓手,积极探索中华优秀文化表达形式,全面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优秀的文艺创作引导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在诗词和歌曲中彰显中国自信

  十行通,不如一行精。文化自信的特性并不是在广泛互联网中雨露均沾,而是熟知自己所知的古典诗词。现在90后、00后的文化自信空前高涨,如何让这种情绪落到实处,回归本心。诗词是最有效的载体,文化自信不是喊出来的,是需要“背”出来,“唱”出来。试想表达爱情时,引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称赞老人家时,提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达爱国情怀时,用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既精辟简洁,又传神达意富有感染力,如果没有这些言简意赅的古诗词,我们的表达将是怎样的乏味无力?

  不学诗,无以言。诗词作为最古老、最崇高的语言艺术,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的追逐,字里行间展现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引导人们品读文质兼美的文化瑰宝,“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经典咏流传》跨文化传播,不仅为节目带来了广泛关注,最可以为观众加深传统文化理念,建立全社会成员的文化自信。

  现今网络覆盖全球,人们崇尚快餐文化,当西方文化炫目登场,人们曾忧虑国学传承之难,我们也在感叹之余恍然,现代传播并非束缚了国学之手脚,反而能给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在无数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已经看到诗词与音乐的酣然重逢,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亲近的理解,领悟到了经典的魅力,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