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汲取母本力量,戏剧舞台再现经典文学强大魅力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汲取母本力量,戏剧舞台再现经典文学强大魅力

来源:文汇报2022-09-15 10:12

  360°旋转舞台将陕北高原风情地貌如数呈现在舞台之上,将一代中国青年人的日日夜夜编织成悠远梦幻的画卷,120万字的《平凡的世界》被浓缩为170分钟的波澜壮阔。伴随着幕起幕落的心脏跳动声,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在一只巨大眼睛的注视下全新讲述李雪莲的漫漫20年告状路。刚过去的中秋假期,两部由当代文学著作改编的舞台作品接连与沪上观众见面,以或深沉或荒诞的口吻再叙经典。

  文学与戏剧向来紧密相连,两者间激荡出的强大魅力吸引无数观众走进剧场空间,通过不同的视角寻找字里行间的缜密,主创们怀着尊重的态度“让戏剧回归文学”,又以鞭辟入里的笔力“将文学浓缩于戏剧”。接下来,申城舞台上的戏剧盛宴仍将延续,与《平凡的世界》同属陕西人艺“茅奖三部曲”系列作品的《主角》《白鹿原》将于本周陆续登场,在兼顾文学性和剧场性的同时,诠释来自文学母本的精神力量。

  刻画人物群像,凝聚对时代的思索

  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几代成长中的青年。面对史诗级原著,同名话剧的改编不负期待,被业内人士认为“让中国话剧史从此又踏上了新的高度”。编剧孟冰耗时八个月,七易其稿,几次深入探访陕北风土人情,了解路遥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提炼出四组人物感情主线,展现出了陕西农村十年间的世事变迁。

  孙少安与田润叶遗憾的爱情,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惺惺相惜,田润生和郝红梅的再次重逢,田润叶和李向前的兜兜转转……一幅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生动地站立在舞台之上,他们追求时的挫折、生存时的困顿、奋斗时的艰辛,都化为平凡世界中的一曲赞歌。

  “我把《白鹿原》和我的生命一起交给你们了,谢谢你们把它演活了。”著名作家陈忠实曾这样评价同名话剧。巡演七年、演出450余场,陕西人艺版《白鹿原》重现书中的精髓,从忠于原著的陕西方言到起承转合的叙事技巧,从传统世俗与现代思想的冲击到时代变迁中对人性的拷问,这一版《白鹿原》凭借其高品质赢得业内外的高度认可,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一抹高光。

  传统元素串联全剧,中国式审美成就舞台亮点

  六部秦腔剧目精巧连接起整部话剧,话剧《主角》改编自陈彦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忆秦娥的放羊娃,从剧团烧火丫头再到主角,在无数次命运轨迹的艰难抉择中始终坚守艺术初心、不断突破自我,并最终成长为“秦腔皇后”的奋斗历程。

  “全剧有奋斗感、挫折感、命运感,也有生命的成长感、辉煌感,是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观剧时,陈彦多次感慨落泪。与主题相呼应,《主角》剧中有戏,走出了单纯的话剧表演。演员为了塑造好秦腔剧团里的人物,前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戏曲身段训练,学习“四功五法”。对传统的考究也体现在细节之处,简约写意的一桌二椅,16根充满寓意的台柱子,306套华美的戏服,53个代表不同时空的场景转换,展现跨越几十年的时空和命运,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了一个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

  传统元素对舞台的增色效果也被敏锐的年轻创作者捕捉,戏曲元素在现代手法调度下体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根据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将故事焦点回归到原著中女主角李雪莲复杂的心路历程,为观众带来“一部从头笑到尾的悲剧”。剧中,李雪莲与戏曲形象“潘金莲”的超时空对话给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借由这一大胆的尝试,李雪莲这一角色得以延展,与历史文化中的女性形象相互观照。

  作为当今中国新一代青年戏剧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导演丁一滕热衷于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实验戏剧贯穿融合。在《我不是潘金莲》中,“男团”成员亮出的京剧、黄梅戏、川剧变脸等技艺让观众惊喜连连。丁一滕将这类中西结合的戏剧理念称为“新程式”:“这是一种跨文化的戏剧表现方式,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西方的现实主义表演进行结合,可以让演出更加丰富。”王筱丽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和终身名誉主席巴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谈及人形机器人何时能从“炫技”转向应用落地,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焦继超提出了分阶段的发展预期。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表示,预计明年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会出现采购交付数量过万台的企业。
2025-11-07 09:28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目光投向脑疾病领域,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诊断—监测—治疗—预测”一体的大脑实时“观景”。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可以让神经系统“说话”,通过高精度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对大脑的“意念读取”和精准诊断。
2025-11-07 09:18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电动车充电慢、冬天“趴窝”、安全隐患大……这些困扰电动出行的难题,迎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0:19
目前,我国约70%的待发现油气资源蕴藏在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及非常规等新领域。如何找到这些宝贵的油气资源,精准绘制“藏宝图”?
2025-11-06 10:1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于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2025-11-06 09:56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