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汲取母本力量,戏剧舞台再现经典文学强大魅力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汲取母本力量,戏剧舞台再现经典文学强大魅力

来源:文汇报2022-09-15 10:12

  360°旋转舞台将陕北高原风情地貌如数呈现在舞台之上,将一代中国青年人的日日夜夜编织成悠远梦幻的画卷,120万字的《平凡的世界》被浓缩为170分钟的波澜壮阔。伴随着幕起幕落的心脏跳动声,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在一只巨大眼睛的注视下全新讲述李雪莲的漫漫20年告状路。刚过去的中秋假期,两部由当代文学著作改编的舞台作品接连与沪上观众见面,以或深沉或荒诞的口吻再叙经典。

  文学与戏剧向来紧密相连,两者间激荡出的强大魅力吸引无数观众走进剧场空间,通过不同的视角寻找字里行间的缜密,主创们怀着尊重的态度“让戏剧回归文学”,又以鞭辟入里的笔力“将文学浓缩于戏剧”。接下来,申城舞台上的戏剧盛宴仍将延续,与《平凡的世界》同属陕西人艺“茅奖三部曲”系列作品的《主角》《白鹿原》将于本周陆续登场,在兼顾文学性和剧场性的同时,诠释来自文学母本的精神力量。

  刻画人物群像,凝聚对时代的思索

  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几代成长中的青年。面对史诗级原著,同名话剧的改编不负期待,被业内人士认为“让中国话剧史从此又踏上了新的高度”。编剧孟冰耗时八个月,七易其稿,几次深入探访陕北风土人情,了解路遥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提炼出四组人物感情主线,展现出了陕西农村十年间的世事变迁。

  孙少安与田润叶遗憾的爱情,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惺惺相惜,田润生和郝红梅的再次重逢,田润叶和李向前的兜兜转转……一幅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生动地站立在舞台之上,他们追求时的挫折、生存时的困顿、奋斗时的艰辛,都化为平凡世界中的一曲赞歌。

  “我把《白鹿原》和我的生命一起交给你们了,谢谢你们把它演活了。”著名作家陈忠实曾这样评价同名话剧。巡演七年、演出450余场,陕西人艺版《白鹿原》重现书中的精髓,从忠于原著的陕西方言到起承转合的叙事技巧,从传统世俗与现代思想的冲击到时代变迁中对人性的拷问,这一版《白鹿原》凭借其高品质赢得业内外的高度认可,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一抹高光。

  传统元素串联全剧,中国式审美成就舞台亮点

  六部秦腔剧目精巧连接起整部话剧,话剧《主角》改编自陈彦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忆秦娥的放羊娃,从剧团烧火丫头再到主角,在无数次命运轨迹的艰难抉择中始终坚守艺术初心、不断突破自我,并最终成长为“秦腔皇后”的奋斗历程。

  “全剧有奋斗感、挫折感、命运感,也有生命的成长感、辉煌感,是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观剧时,陈彦多次感慨落泪。与主题相呼应,《主角》剧中有戏,走出了单纯的话剧表演。演员为了塑造好秦腔剧团里的人物,前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戏曲身段训练,学习“四功五法”。对传统的考究也体现在细节之处,简约写意的一桌二椅,16根充满寓意的台柱子,306套华美的戏服,53个代表不同时空的场景转换,展现跨越几十年的时空和命运,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了一个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

  传统元素对舞台的增色效果也被敏锐的年轻创作者捕捉,戏曲元素在现代手法调度下体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根据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将故事焦点回归到原著中女主角李雪莲复杂的心路历程,为观众带来“一部从头笑到尾的悲剧”。剧中,李雪莲与戏曲形象“潘金莲”的超时空对话给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借由这一大胆的尝试,李雪莲这一角色得以延展,与历史文化中的女性形象相互观照。

  作为当今中国新一代青年戏剧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导演丁一滕热衷于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实验戏剧贯穿融合。在《我不是潘金莲》中,“男团”成员亮出的京剧、黄梅戏、川剧变脸等技艺让观众惊喜连连。丁一滕将这类中西结合的戏剧理念称为“新程式”:“这是一种跨文化的戏剧表现方式,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西方的现实主义表演进行结合,可以让演出更加丰富。”王筱丽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