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演戏要贴着人物的灵魂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演戏要贴着人物的灵魂

来源:解放日报2022-09-23 10:05

  方家骏

  近日,第十七届文华奖评选结果揭晓,上海沪剧院名家茅善玉凭借《敦煌女儿》摘得文华表演奖。茅善玉感慨道:“表演奖是个人的,也是上海的,代表着上海沪剧院,给奋斗10年的《敦煌女儿》剧组,给我60岁人生、48年舞台生涯一个圆满的交代。”

  《敦煌女儿》剧组的10年奋斗史,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也蕴藏着诸多的艺术思考。

  多年前,随剧组赴敦煌下生活,领队是当时身为上海沪剧院院长的茅善玉,她将在《敦煌女儿》一剧中饰演第三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扎根大漠半个世纪的樊锦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茅善玉伫立三危山,眺望上下五层的莫高窟时,眼含热泪,激情难抑。同时,她心事重重,沪剧习惯了小情小调,能不能表现好一代又一代“敦煌守护神”的博大胸怀,能不能将樊锦诗这位兼具江南温婉和西北豪放的杰出女性形象树立在舞台上?就如樊锦诗所说:当我第一眼看到敦煌,就注定是敦煌人;茅善玉认定要把这一感动人心的故事搬上舞台,就再也没放下。

  转机出现在2018年。经过又一次推翻剧本、重构戏剧框架,新一版《敦煌女儿》一改沪剧常规叙事方式,用时空切换来反映人物不同时期的命运转折和内心纠葛,表现人物的精神进阶。而这种“切换”有时产生在瞬息间,舞台上的樊锦诗一个转身,前一秒在和守护敦煌的先贤们作灵魂对话,后一秒便陷入了令人愁肠百转的现实矛盾,这给表演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沪剧舞台上也很少出现这一类戏剧处理。然而正是这种灵活的戏剧结构、洒脱的诗性品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历史纵深感和内容的丰满度,也进一步贴近了樊锦诗“写敦煌不是写一个人,要写一群人”的愿望。

  《敦煌女儿》浓缩了樊锦诗从25岁到80岁的人生经历,从两挂小辫到风华正茂的中年,再到白发苍苍、步履略带滞重的老年,不仅是外形上的“此时非彼时”,更有知识涵养、精神气质的深刻变化。茅善玉说:“我演过几十个角色,这一次的人物创造最为独特,也最具挑战。”她之前扮演的角色大多为青年女性,带有鲜明的江南特征,而眼下所有的表演经验都不足以支撑“敦煌女儿”这一角色任务的完成,这是茅善玉最初的痛苦。她甚至怀疑,剧中樊锦诗在不同年龄段来回穿梭、快速跳跃,有时“抢装”时间不足一分钟,其中的技术性问题能否得以解决。渐渐地,她意识到,既然没有适配的表演模式可借鉴,那么,一切表演经验都可以放下,一切都将从突破自我开始,而探索新的表演路径,第一步就是实打实地走进人物的心灵。

  8次赴敦煌,近距离接触樊院长,从樊院长一言一行中感受其人格魅力,从老人坚定的目光中获取信念和力量,这给了茅善玉极大的信心,她仿佛触摸到了那块表演的基石;那些日子,樊院长也多次亲抵上海,看排练,看彩排,与演员们促膝谈心,为正处于艺术创作艰辛阶段的剧组带去鼓励。茅善玉十分珍惜每一次与樊院长相处的机会,在她心里,所有的细枝末节都是创造角色的宝贵素材,都可以累积为支撑人物形象的筋骨。日复一日,茅善玉和樊院长逐渐成为忘年交,此时,人们欣喜地发现,她在舞台上饰演的“樊锦诗”,不仅神似,更是呈现出神形兼备的表演境界。当樊锦诗踽踽走向舞台深处的一刻,那一头如霜短发以及略略佝偻的身影,几乎令观众真假难辨。事实上,茅善玉不仅仅善于捕捉人物原型的神韵,加以模仿,同时也用心汲取了传统戏曲“老旦”的步履、手势,将其融化在生活化的沪剧表演中,以丰富舞台形象的质感。

  排演过程中,樊院长的老伴彭金章不幸去世。两位老人相濡以沫、坚守共同理想的爱情神话深深感动了茅善玉。在她的请求下,剧中增设“樊锦诗”手捧老彭留下的围巾,倾诉对其无限思念的完整唱段,茅善玉亲自为唱段设计唱腔。一段“清板”,入耳入心,质朴无华,“老彭你是一个好学者,好男人,我的好丈夫,打着灯笼也难寻”,如诉家常的吟唱,表达了“任绵绵密密数十年,不老情话细流淌”的深切情怀。茅善玉总是唱得声泪俱下,观众也为之唏嘘——“感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当朴素的角色创造理念升华为一种表演境界时,茅善玉最深切的感悟是演戏要贴着人物的灵魂。

  全剧260多句唱词,汇聚了沪剧最具表现力的各种板式;结尾处大段声情并茂的念白,表达了樊锦诗决心推进“数字敦煌”建设、为敦煌遗产保护翻开新篇章的坚定信念,弱小的身躯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现场观众无不感受到,艺术化了的樊锦诗真实而温暖,演员与角色在精神层面的契合成就了新的艺术高度。

  极简风格的舞台,空间作了大量“留白”,但《敦煌女儿》给人的视觉感受丰满而绚烂。因为,作为樊锦诗的扮演者,茅善玉站立在舞台上,她“眼前”的石窟,乃至所有的壁画、彩塑、佛像都是真实、具象、可感的;岁月的印痕中,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清晰,可以轻轻地触摸到。她用真诚的表演把自己所感受到的灿烂和崇高,真真切切地传递给了观众。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