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儿童剧是只演给孩子看的吗?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儿童剧是只演给孩子看的吗?

来源:文汇报2022-10-11 10:46

  作为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第三部自制剧,《小台灯LUA》(中文版)将于10月15日与观众正式见面。在此前的试演中,这部独具哲思与诗情的儿童剧,就引发业界人士与观众的广泛关注讨论。相比于市场中以萌趣、欢乐为主的儿童剧,其无论从主题、节奏、台词还是呈现方式,都展现出颇为“成熟”的一面,由此引发话题——儿童剧是只演给孩子看的吗?

  “每天晚上临睡前,最年长的影子们都这样说起,他们告诉我,夜晚用星星打扮自己。”这部作品试图向小观众传递“光明与黑暗是对立统一的”深刻议题,尽管台词字里行间,仍是儿童的纯真视角,可连缀成篇,却留下可供回味的隽永与深刻。这一特质,在国内儿童剧创作之中,非常少见。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周笑莉看来,该剧给予创作者思考,优质的儿童剧,不只是儿童会喜欢,成年观众也能从中有所收获。相比于以低幼化的语言“迎合”孩子,更要用真挚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剧创作。

  用真挚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剧创作

  这是剧场与西班牙Volia剧团继《我要飞,去月球》(中文版)和《看不见的朋友》(中文版)后的第三次合作。故事讲述了在一座无影之城,居民们由于畏惧黑暗,总是开着灯。因而,影子们只好东躲西藏。直到有一天,一盏名叫Lua的小台灯克服恐惧,与小影子一起,展开一场探寻黑暗的奇幻旅程。

  如果只看故事梗概,很难了解到《小台灯LUA》所特有的气质风格。延续了前两部的特质,该剧依旧是一部独角戏,通过道具、多媒体互动的方式进行剧情推进。更进一步的是,该剧采用了国内儿童剧中鲜见的后现代戏剧装置手段,借用一个六级台阶,变换出剧中各种场景。

  该剧试图让小观众明白黑暗与光明之间对立统一关系,从而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并衍生出更多的思考。比如,工业文明与自然、科技引发的人际关系壁垒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看似深刻晦涩的命题,没有以说教方式呈现,而是通过儿童视角,以一种幽默调侃的方式穿插其中,令大小观众在细细回味中,品出戏剧“寓教于乐”的力量。而这也是剧场与Volia剧团所共同秉持的创作理念——拒绝俯视小观众,而是将他们视为完备的个体,怀着真挚平等的态度用舞台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落在具体实践上,就是创作出一出适合孩子同时也适合成年人的戏剧作品。

  为此,剧场制作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历时一年多,精心打磨作品。仅仅是带韵脚、有些诗化色彩的剧本翻译、本土化工作,就花费了三个月时间。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剧本先是经由西语专业翻译、英文专业翻译共同翻译,再将中文剧本一遍遍朗读给西班牙导演辛西娅听,不断调整更合适的韵脚。而在创排阶段,作为该剧唯一的演员,上海戏剧学院专业教师徐阳,居家排练中干脆在家中1:1“复制”了剧中台阶场景,通过远程连线方式一遍遍与辛西娅调整节奏。小到摆放小房子道具的轻重,都经过严格的“校准”。

  中外主创对于细节的“锱铢必较”,才能为观众铺展开可供解读的无穷空间。剧场总经理沈莉表示:“《小台灯LUA》像是一首交响乐,内涵立体丰富,充满哲思与诗情,相信每个观众都可以获得独此一份的感悟与体验。”

  拓展观众群,从面向全年龄的剧目创作开始

  演出前,主创不乏担忧。如此快节奏、大信息量的作品,小观众能不能“接得住”?一次《小台灯LUA》试演会,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不仅低幼观众全程看得津津有味,一群初中预备班的孩子更是在演出后,把演员徐阳围了起来,追着她交流对这部剧的感受。而一位90后设计师,更是在看完全剧后失声痛哭,回忆起自己的成长过程,感慨道:“我本人从小也很怕黑,后来害怕黑暗在我的生活中逐渐演变成害怕未知,如果我能早点学会与未知的黑暗相处,现在也许能更勇敢地迎接那些从黑暗中走向我的‘怪物’。”

  能够引发不同年龄层共鸣的作品,或许也能成为服务于儿童的专业剧场,撬动新观众群、扩大影响力的支点。面对疫情影响下的演艺市场挑战,加大原创力量是剧场不约而同的选择。而对于儿童艺术剧场来说,一方面为国内外优质创作持续提供舞台,另一边也着力搭建自己的“原创自制剧系列”。沈莉表示:“《小台灯LUA》制作,是剧场直面困难、积极主动完成的内容叠加,以形成多IP、多年龄段覆盖‘自制剧矩阵’的一次重要尝试。与此同时,也希望通过该剧在纵深开拓国内儿童剧的表现形式与文本内涵,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精神食粮,让他们在戏剧中照见自我,丰富对自身及他人的理解。”黄启哲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