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故事:如何挖掘、提炼和塑造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中国故事:如何挖掘、提炼和塑造

来源:解放日报2022-10-13 10:37

  金涛

  国庆,对中国电影导演而言,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商业档期,这是一个致敬时刻,承载着国家记忆和民族情感;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表达着中国故事和英雄主题。无论是“建国、建军和建党”系列的明星大片献礼,还是“吾国和吾民”式样的拼盘小品歌颂,国庆档电影集中地体现了“合时而著”的主旋律美学范式:盛世述史、英雄叙事和精英创制共同构成的“嘉年华”风格。

  疫情之下,今年的国庆档电影不仅数量少于往年,类型风格也较为单一,其中的《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三部电影无一例外选择用平民视角,不约而同改编自真实故事。如果把这种转变看作编导们创作上的自觉,那么这意味着电影在中国故事的表达方面正在进入深水区。

  “基于真实故事改编”,这是国际商业电影创作的惯用套路,观众也常被附在影片首或尾的这行字幕所震撼。今年的国庆档电影集中触发了这一引信,引来的反响却不如预期。毕竟,故事片不是纪录片,仅有真实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所有的时空、人物、细节都是真实的,也未必能打动人。《钢铁意志》唤醒了我们对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集体记忆,《万里归途》刷新了我们对当代中国外交官的认识,《平凡英雄》让我们目睹了南疆生命接力的奇迹。但是,在影像纪实泛滥的多媒体时代,今天的创作者恐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要捕捉时代话题在现实中的流动,要引发内心情感和角色的共振,要触及人性更深处的幽微冲突,还要对“真实”本身进行更为精心的挖掘、提炼和塑造。

  题材:真实的两难

  真实的一重境界是故事。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是一面镜子,信奉艺术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编导们热衷从真实生活获取灵感,只是解决了一个叙事底座,并不意味着最终赢在起跑线。真实是一条捷径,避免了胡编乱造的悬浮;也是一副镣铐,限制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考验的是创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感知、对故事的合理加工。

  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根据2015年也门撤侨行动改编的《红海行动》,根据中国登山队两次攀登珠峰史实改编的《攀登者》,以及以“川航事件”为原型的《中国机长》等国庆档影片的成功,带动了真实题材的改编热潮,催生了以博纳影业为代表的以“中国故事”为投资策略的市场主体,同时,也在不断加深人们对“真实美学”创作规律的认识。

  同样是讲述归侨故事,中国的《万里归途》和韩国的《摩加迪沙》呈现了不同的表述。《万里归途》讲述了赤手空拳的中国外交官穿越战火,把125位同胞带回家的故事,内涵是中国的家国情怀。《摩加迪沙》表现了朝韩两国外交官,在异国他乡的危急时刻携手合作的故事,底色是半岛的民族伤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真实改编的故事逻辑:第一,改编的核心是类型化。真实只是题材,依托电影类型范式,才能转变成故事。《万里归途》遵循的是惊险公路片模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凭借节奏取胜;《摩加迪沙》是在惊险片的基础上,又掺杂了黑色幽默的喜剧片元素,故事更为丰满。第二,戏剧化的结构。二元对立是推动所有情节发展的驱动力,《万里归途》是新老外交官的过招,《摩加迪沙》是朝韩外交官的明暗交手。第三,基于细节真实的虚实结合。据当时亲历的韩国外交官讲述,当时朝韩双方的合作并没那么多曲折,而电影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让故事更精彩,原创了许多情节。同样,根据中国驻外人员被枪指头的真实经历,《万里归途》虚构了中国外交官和叛军首领展开“俄罗斯轮盘赌”的生死游戏,通过此种手段,联结现实和银幕,影片并不完美,但基本完成了从题材到类型的过渡任务。

  对大部分改编电影而言,需在情节真实、人物真实和细节真实的“三一律”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合理挖掘和适度取舍,但也有一种来自生活的题材,它本身就具备高度的戏剧化和类型要素,只要做到电影和生活的平行,就能成立。电影《平凡英雄》即具备这样纪录片特质的一例。8小时1400公里的生命接力,两座城市里素不相识的人们协力为断肢重生搭建生命通道。这样的故事常见于灾难片的叙事,生命和时间的冲突是最大的戏剧性,情节递进高度吻合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电影只要踏踏实实地还原即令人震撼。不过,《平凡英雄》的缺点也同样明显,而这里面涉及比故事更深层面的主题提炼和人物塑造。

  主题:表达的负重

  真实的二重境界是主题。在当下的传播语境里,现实主义电影创作不仅要满足娱乐的需求,还担负着公共文化产品的社会功能。受特殊档期的影响,电影的议程设置会被成倍放大,每一部热门电影的上映都会生产社会话题,也暗合着相应的大众情绪。例如,春节档的主题是“家”,团圆就是主流情感;国庆档的主题是“国”,爱国即为核心价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尤其要重视主题的提炼和演绎,它是统摄故事的灵魂,体现了作品的思想高度。

  主题,不能先行,更不能过载。一些旨在献礼的电影创作尽管真材实料,但总见模式化的乏味,症结还是在于内容表达上的“多”。电影《钢铁意志》是近年少见的工业题材大片,通过聚焦“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鞍钢,追溯了共和国工业化起步的史诗历程,隐喻了人生和钢铁融为一体的奋斗主题。遗憾的是,这条主线串起的珠子甚为零散,出现了献礼片常见的结构问题:一是全景和局部的冲突。要在100分钟内全景式展现鞍钢几十年发展中的重大史实,内容只能浮光掠影,剧情无法聚焦,甚至情节推动只能靠字幕和画外音;二是主线和枝蔓的纠缠。影片故事线庞杂,同时铺陈了多个主题,跳接变成了堆砌;三是风格和节奏的不统一。非连续性的段落组合中,因缺乏稳定的叙事逻辑,风格比较散乱。

  解决好真实,症结还是要克服内容表达上的“多”。

  面对恢宏的真实历史事件,编导们习惯采用全景式的纪实框架,进行史诗性的表达。一如2021年的《中国医生》,尽管故事聚焦在金银潭医院,仍引入了指挥部、方舱和雷神山建设等内容,并间或穿插真实的新闻报道和影像,试图对武汉抗疫进行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呈现,而忽略了这对电影叙事节奏和人物塑造的破坏。

  这种内容表达上的“多”,正是中国故事讲述的难度所在。

  人物:单向的模糊

  真实的三重境界是人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往往都有人物原型,角色的心理、动作、性格以及人物关系的聚散,除了遵循基于真实生活的行为逻辑外,也依赖于更具艺术色彩的形象塑造。遗憾的是,一些电影中再造的形象往往不如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精彩。《平凡英雄》中的一句台词耐人寻味:平凡人做平凡事,跟你在哪没关系,跟你相信什么有关系。同样,电影对真实人物的再造,不在于他是否真的做过,而在于让观众相信。

  《万里归途》在国庆档的一枝独秀,固然有题材本身的红利,爱国主题元素的加持,关键还是靠人物形象的支撑。张译饰演的外交官宗大伟,演绎出了外交官角色的立体感,即非单一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个兼具勇敢、智慧与怯懦、纠结的普通人,这种“反战狼式”的处理反而让人物复杂、鲜活而生动,使得观众愿意投入他的感情世界,与之共振。

  《钢铁意志》中,刘烨演绎了共和国第一代钢铁工人的形象。遗憾的是,这个人物没有超过当年“铁人”王进喜的高度。编导只是在“生猛”的“钢铁直男”的坯底之上,添加了一些“憨萌”。影片中,主角经历了从战士、工人到管理者的巨大转换,但缺乏人物的心理轨迹。团队创造了从无到有的许多“第一”,但无论是造出第一面国徽,还是研制出第一个战斗机加油的操纵杆,却少了技术研发的专业细节,基本上是“攻关全靠决心,克难都凭发狠”。给人留下印象的,倒是林永健塑造的角色,这位重男轻女的车间师傅,把炼出第一炉钢水称作“钢炉生娃娃了”,欣喜之余笃定老婆生的第五胎一定会是“带把儿”的,此刻人物的情感是朴素和写实的,但终究是碎片化的陪衬,繁杂的故事线根本没有余地给他来塑造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角色。

  人物形象的模糊,也不全是表演的问题。现实主义创作中,无论英雄颂歌,抑或生命礼赞,集体主义美学的价值导向成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范式,群像大于个人。好比《钢铁意志》,创作主旨是在展现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的过程中,一代代钢铁人也在淬炼中走向成熟,锤锻出了钢铁意志。如同《中国医生》,要借医生的群体反映抗疫保卫战中的奉献和牺牲。这也注定了在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精细打磨的情况下,在有限的篇幅里,电影只能展示群体的风貌,很难展示个体细微、复杂的变化。

  这一点也集中体现在《平凡英雄》中。该片的底层逻辑是《中国机长》和《中国医生》的合体,影片的重心都是事件,而非人物。编导试图通过对危机事件的全过程追溯和全要素呈现,展现大国担当和实力。博纳影业在“中国系列”的运作中,已经形成了此类电影的标准化流程。在某个紧急事件的发生、预警和处置过程中,每一个人所处位置各不相同,但是承担的功能都是相同的,即大事件中的小齿轮。这样,电影呈现的是以职业群像为特征的人物塑造模式,优点是节奏明快不拖沓,缺点是千人一面单向度,为了刻意煽情,甚至出现了在飞机客舱内吹拉弹唱的悬浮剧情。

  必须看到,不是所有的中国故事,都能按照某种印模来复刻。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因为观众有全知视角,它和纪录片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优秀的电影始终游走在现实真实和银幕虚构之间,从中走出来的平凡英雄兼具神性和人性,无需用悬浮的现实去歌颂,无须用宏大的概念去图解,更不用多余的眼泪来煽情。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