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由时代出题,构建主题与故事交相辉映的艺术新貌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由时代出题,构建主题与故事交相辉映的艺术新貌

来源:文汇报2022-10-13 10:50

  《大考》作为一部非典型意义上的家庭教育题材剧,将“高考”放置于新冠疫情的特殊时空语境中,超越了家庭教育题材的价值书写,达成与国家、社会同频的现实走向。

  作者:张斌

  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2022年重大主题电视剧再次迎来创作高峰期,《人世间》《警察荣誉》《大山的女儿》《幸福到万家》《麓山之歌》《底线》《大考》《我们这十年》等剧相继热播,成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观和“找准主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具体要求的生动实践,形成重大主题电视剧主题与故事交相辉映的艺术新貌。

图为《大考》剧照

  重大主题与类型题材交融建构精彩丰富的故事世界

  相较前几年聚焦党史的创作取向,2022年重大主题电视剧通过将作为观念意涵层面的“主题性”与产业实践层面的“类型化”实时缝合,锻造出主题性创作内部系统的多样叙事能力,建构起精彩丰富的故事世界。

  2022年重大主题电视剧由时代出题。基层工作直接关系到党“为人民服务”承诺的实践效果,区别于传统警察形象的英雄化塑造模式,《警察荣誉》将镜头对准基层民警群体,在日常民生矛盾纠纷中着墨出基层“调解员”的社会服务职能;《三泉溪暖》《春风又绿江南岸》《大山的女儿》重点刻画基层干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攻坚、实施农村改革的故事,在基层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等矛盾关系中展现“群众利益至上”的工作观念。重工业行业的改革转型通常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同构,《麓山之歌》在重工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阵痛中,以工人、科研工作者、企业家之间的互动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横截面,生动描摹出技术与人、技术与国家千丝万缕的时代命题。除此之外,纪念香港回归25周年创作的《狮子山下的故事》,以极其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与人文情怀,倾诉着港人回归的心路历程,以及香港与内地同根同脉的中华情。

  2022年重大主题电视剧实现了主题性创作的类型化表达。现实主义剧集采用“以小见大”叙事模式,展现不同时代下的“平民史诗”。《人世间》将新中国发展的50年历史铺展为时间轴,以“周家三代”和“六小君子”的命运沉浮为切入口,揭示出人物命运与时代变革相互映照的共振关系。《幸福到万家》通过聚焦女主角何幸福的成长脉络,着重探讨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对“新农村”与“旧秩序”间结构性矛盾的多重碰撞的展现,勾画出现实主义批判性与真实性统一的创作风格。职场与家庭题材长期是国产剧中雅俗共赏的热门故事类型。《底线》告别以往模式化的精英律政剧而以基层法官的工作与生活为故事起点,通过悬疑紧凑的叙事方式,在重大案件与民事纠纷的叙事穿插中展现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勇气与决心。《大考》作为一部非典型意义上的家庭教育题材剧,将“高考”放置于新冠疫情的特殊时空语境中,通过家长、学生、教育工作者众志成城,共同携手战胜疫情与洪灾的双重“大考”,由此超越了家庭教育题材的价值书写,达成与国家、社会同频的现实走向。

图为《大考》剧照

  典型人物与众生群像互存塑造集群多样的角色形象

  重大主题电视剧在塑造典型人物时,一般采用在宏大的故事篇幅中填充多条人物和线索关系,并汇聚到高度统一的主题之下,最终形成典型人物与人物群像共存的角色创作模式。在2022年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中,尤为重视对代际化群像、去身份化群像的关系描绘,实现典型人物由个体化塑造向集群化打造的创作转型。

  在家庭代际层面,重大主题电视剧以伦理精神传承折射时代发展变迁,凸显家庭群像叙事的故事张力。《大考》将家庭空间延伸至多维外部空间,以“常态化”高考和“突发性”疫情及洪灾,构筑社会全场域的群像叙事关系,凸显出当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型社会关系。在社会职场层面,“师徒模式”的群像叙事凸显自发式的职场代际模型,对建构社会公共空间的良性互动具有现实参照价值。《警察荣誉》以八里河派出所为叙事坐标,描写了李大为、夏洁、杨树和赵继伟四位新警员,与王守一、陈新城、曹建军等老警员组成传帮带师徒关系,在新老民警间火花四溅的群像故事中,勾勒出基层民警接地气的工作质感和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百态。《底线》同样围绕老中青三代法官梯队展开叙事,其中立案庭庭长方远与员额法官周亦安的“师徒档”,通过携手迎接来自法律、道德、人性复杂关系的多重考验,全景深描写基层法院内部体系,展示法官职业精神的代际传承。

  《大山的女儿》《高山清渠》等英模剧通过“英雄”的去身份化过程,还原英雄作为故事群像中的普通一员,进而填补英雄模范与人民群众的精神区隔。《大山的女儿》主角黄文秀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命名为“英雄”,全剧在讲述黄文秀先进个人事迹时,并不是对已知人物故事素材的繁复堆砌,而是通过将黄文秀一系列的行为、实践合理化、生活化,例如她选择回到百坭村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是缘于她曾经也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同时,剧中也在相应段落铺叙黄文秀作为普通青年女性,初到百坭村与村干部发生冲突时的委屈;得知父亲患癌时的失控情绪。尤为惊喜的是,全剧对农占山、蒙昌龙、兰双应、黄元军等人物群像的生动刻画,延展黄文秀作为“英雄”形象的生活弧光,最终奏响去身份化“平民英雄”的赞歌。相比黄文秀,《高山清渠》中主人公黄大发开篇就烘托出不同常人的传奇性,但在之后找水、迁坟、悬崖凿石、补漏等一系列事件之后,黄大发普通农民的“成长”过程跃然荧屏,特别在横跨数十年的故事时空中,黄大发与徐宏良、许怀春、关成瑞父子正反面人物群像的互动,使得其“英雄”身份逐渐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日常的平凡性。

  时代意识与地域记忆联结凸显一体多元的文化表达

  近几年,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有意识地呈现中国地域文化的多元丰富性,出现了《山海情》这样的精品。2022年重大主题电视剧继续深挖地域文化的价值空间,通过选取不同区域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强化传统记忆与时代意识的情感联结,不仅凸显主题性电视剧的文化表意功能,同时还为新时代电视剧的创作带来历史质感。

  一方面,多部作品积极打造区域文化符号,构建系统性的文化品牌矩阵,进一步扩大区域文化的全国影响力、辐射力。《运河边的人们》《三泉溪暖》《胡同》等主题性作品以区域典型的标识物与意象架构起整部剧的故事走向。《运河边的人们》以大运河为故事背景,围绕大运河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申报世遗等核心事件,全景展现新时代下大运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流动的运河文化在今昔的时空转瞬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记忆。《三泉溪暖》充分展示出齐鲁鲜明的地域风情,通过对龙山黑陶、铁艺非遗产业、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文化符号的描摹,展现着山东美丽乡村转型振兴的励志故事。《胡同》着力挖掘以“胡同”为轴心的老北京地域风土人情,同时“胡同”也见证北京基层居委会三代女性爱岗敬业,扎根人民群众的奉献故事。

  另一方面,重大主题电视剧在地域空间的叙事策略上,除发达地区外,也深入欠发达的省份区域,在“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的关系描写中,矫正大众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传统理解偏差,改善欠发达区域与社会总体进程间的发展错位现象。以广西最贫困的山村百坭村为故事背景的《大山的女儿》,通过北师大硕士毕业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优厚工作,主动请缨回到百坭村任职第一书记的抉择中,揭示出新时代下脱贫攻坚国家战略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作用。《高山清渠》聚焦贵州遵义极贫山村草王坝村,在主人公黄大发坚持修渠与村民迷信陈旧观念的戏剧冲突中,描绘出在党的领导下,人受困自然环境限制时依然努力不懈地摆脱生存现状的坚韧勇气。

  可以看到,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时代氛围中,2022年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在继承中积极创新,不断突破主题性创作的规定表达,收获不同圈层观众的集体共情。接下来,《县委大院》《战上海》《山河锦绣》《大山里的女校》等一批重大主题电视剧也将陆续登陆荧屏,期待它们能再续辉煌。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副院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 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