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侯艳:用传承和创新,守住秦腔的根本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侯艳:用传承和创新,守住秦腔的根本

来源:光明网2022-10-17 13:52

  “窦娥”“杨三姐”“梁秋燕”“貂蝉”……舞台上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是梅花奖获得者侯艳的艺术灵魂寄托,也是成千上万戏迷追捧秦腔明星的情感投射。《让世界听到黄河的声音》系列专题片——侯艳:用传承和创新,守住秦腔的根本,用丰富、直观、多元的视角,亲切、感性、沉浸的叙述方式,向观众讲述着侯艳的故事。

侯艳:用传承和创新,守住秦腔的根本

  起源于西北、风格粗犷豪放的秦腔是宁夏人最爱的地方戏曲,2011年,文化体制改革,宁夏秦腔剧团和银川市秦腔剧团合并组建为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剧院先后创排了《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王贵与李香香》秦腔现代戏“三部曲”赢得了观众口碑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其中《花儿声声》《王贵与李香香》两部作品均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迈入行业排头兵的行列。

侯艳:用传承和创新,守住秦腔的根本

  2021年,出身中国西北秦腔世家的侯艳挑起了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院长的担子,她一手复排传统大戏中巩固市场,一手打造原创新剧目中拓展观众,让秦腔艺术扎根西北沃土。《狸猫换太子》是宁夏秦腔剧院的保留剧目之一,2000年斩获首届秦腔艺术节大小19项奖项,演出上千场。2022年的6月13日,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西安举行,侯艳带着下大力气复排的《狸猫换太子》来到古都西安,接受行业专家和资深戏迷们的检验。

侯艳:用传承和创新,守住秦腔的根本

  传统大戏扛住了观众的口味,侯艳又开始酝酿新作。2022年8月,根据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耀梅的事迹改编的秦腔现代戏《攒劲女人》进入排练。剧中58岁的李耀梅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龙源村的农民,前半生经历了两次丧子,三次癌症,一次车祸。为了还清家中债务,李耀梅用三年的时间扎了2万把扫帚,是当地人交口称赞的攒劲妈妈。为了让演员们找到真实的情感共鸣,侯艳带领团队多次来到李耀梅家,问近况、拉家长、把李耀梅真实的生活细节和经历融入创作。

侯艳:用传承和创新,守住秦腔的根本

  秦腔是长在黄土地上的戏,只有扎根基层才有生命力。在侯艳的带领下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把大篷车开到了乡村百姓的家门口,让基层的群众看到他们最喜爱的角儿。还戏于民,守住秦腔的根。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洞研学欢乐多

  • 颐和园秋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2024-10-25 09:03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4-10-25 09:02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益,又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10-24 09:05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