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三尺讲台”到“文华大奖舞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从“三尺讲台”到“文华大奖舞台”

来源:四川日报2022-10-18 09:14

  原标题:从“三尺讲台”到“文华大奖舞台” 一所高职院校如何多次登上艺术高峰?

  □莫里  

  今年金秋,四川文艺圈被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刷屏”——川剧《草鞋县令》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川剧《草鞋县令》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与四川省川剧院联合提升打造。1997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四川省青年川剧团也曾凭借川剧《死水微澜》夺得过第七届文华大奖。

  一所艺术高职院校,凭何罕见地再夺文华大奖?又是如何打磨艺术精品?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道出背后的答案:“产教融合”。

  31位文华大奖、梅花奖得主传承“初心”

  “这不是首次,我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提起获奖,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阳春透露了一组亮眼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四川艺术职业学院1953年建院以来,培养了31名文华大奖、梅花奖等国家级艺术行业最高奖项的得主,这个数字占四川获此类奖项总人数的六成以上。

  川剧领军人物陈智林、川剧“女皇”沈铁梅、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席独舞侯宏澜、中国原创音乐发起第一人郭峰、金鹰奖和飞天奖最佳女配角邓婕等均毕业于此。作为全国最早创办的5所舞蹈专业院校之一,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师生曾获得全国舞蹈“荷花杯”“桃李杯”等30余项业内顶尖奖项,常年承担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全国重大文艺演出,创作《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等舞剧的四川青年导演周莉亚也在此筑梦求学……

  从讲台到舞台、从学校到剧场之间追梦的距离,让在校的学生感觉并不遥远,在前辈光环的感召下,未来可期。“能与行业传统的大师、前辈们同台,又能接触到业界最新的动态,这样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难得,所以我也如饥似渴地吸取养分,对舞台充满了敬畏心。”21岁的李雨洁,是《草鞋县令》3年前建组至今的“老成员”。她今年刚毕业就被四川省川剧院录取,最近一边忙着准备第六届四川省川剧青年演员比赛,一边加入川剧大幕戏《龙凤呈祥》的剧组。

  “平时在教室练功房教学生唱念做打,只有放到舞台上去检验,锻炼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才能把知识内化到专业表演中去。”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教师康晓琳认为。

  “传承创新,德艺双馨”的校训和初心,在一代代川艺人的守护和传递下,浸润在学生“拔节生长”的青春里,深埋在一部部为老百姓而创作的优质艺术作品里。

  产教融合创新“链”上戏剧改革里程碑

  川剧《死水微澜》历久弥新,是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众多原创重磅优秀作品之一。这部作品1997年获文华大奖,并获文华剧本、导演、音乐创作、表演等6项单项奖。这个由四川艺术职业学校创造的成绩,在全国教育和文艺界轰动一时,被誉为“戏剧改革的里程碑”,也开创了四川“产教融合”的先河。

  获得中国艺术教育贡献奖的张庭秀,时任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校长。他在教学中发现,职业艺术教育的师生艺术作品若局限于校园内部创作、彩排、考核,不仅师生视野有限,与行业总有“一墙之隔”。于是,他请教全国各地众多文艺、教育专家,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践,探索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新路径。与此同时,在四川“振兴川剧”的号召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他在校成立了四川省青年川剧团,以剧目创作为抓手,迅速买下著名川剧剧作家徐棻的《死水微澜》剧本,集结起谢平安、田蔓莎等一批师生主创,同心协力打磨艺术精品,最终载誉归来。“事实证明,产教融合让老师的技艺在舞台上得以锤炼,打破学生的技能与行业壁垒,教学相长亦演亦学。”张庭秀说道。

  这样的传承在25年后的《草鞋县令》里得以延续,行业与院校在双向奔赴。整个《草鞋县令》剧组中,主演、乐队成员中有七成就读、就职、毕业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川剧院副院长常艺回忆,《草鞋县令》在提升打磨时,剧组里所有人一条心,每天从早到晚无一人迟到,这些细节令她感动不已。她认为,《草鞋县令》利用“产教融合”的形式,集结了行业全年龄段的优秀力量,找到了好苗子,输送了人才。

  蒋万海是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一线教师,拥有30余年工作经验,是《草鞋县令》剧中主角之一,见证了《草鞋县令》如何从一个与德阳什邡政府合作的校地项目,蜕变成经过无数次打磨的艺术精品。“好戏是演出来的,舞台经验对演员来说十分重要。我在和同行切磋,和孩子们同台的一次次全国巡演中,不断积累起彼此之间的信任。”

  文化情怀与人性温度升华“艺术高度”

  近10年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打下多套巧妙的组合拳,“产教融合”的深度惠及每位师生,温暖着整个行业。

  四川省川剧院党委书记刘嫈认为,产业与教育的高度融合与深度推进,凝聚了行业的向心力、战斗力,师生、演员们用热爱浇灌了舞台,让梦想焕发了光彩,鼓舞了年轻人,也照亮了川剧人自己。“大家齐心的温度,挖掘的人性深度,最终塑造了艺术的高度。”

  “的确,我们与兄弟艺术院团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关系。”在李阳春看来,不少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走出来的骨干,一边为行业培根铸魂,一边又反哺学校教育,二者自然地融为一体。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依托非遗传承人群研习平台、文旅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建设起四川文旅发展智库、四川艺术创作孵化中心,转换研创成果,多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奖励与支持。

  在具体操作上,学校首先深化校企合作,攻坚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实施“1系1园1区”计划,“1专业1企业”计划,每个系对接四川及成都重点打造的文化艺术、文化创意园区,每个专业对接1个知名企业等。比如在最近引发关注的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掘现场,就有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的身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作品也服务于乡村振兴。

  此外,依托大师工作室,创新育人新模式,让川剧、蚕茧纸轩丝绘画等一批巴蜀非遗文化与大师工作室联通合成,对接市场,建立数据库,促进巴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化。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构建“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打造“双导师”专兼师资队伍,建立“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努力做好王牌专业的升本工作。未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将继续助力西南地区高职艺术教育,树立高职艺术教育的四川样本,形成具有国际范、中国范、巴蜀韵的艺术职业教育品牌。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险化解了,好日子就稳了

  • 看直博会上的新机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