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动镜头语言让国宝“开口说话”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生动镜头语言让国宝“开口说话”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0-18 09:22

  十七载耕耘,收录海内外超一万件国宝绘画藏品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终于完成,而记录“大系”背后故事的人文纪录片,正于金秋十月正式拉开序幕。由浙江广电集团精心打造的三集人文纪录片《盛世修典》于17日20:30开始,以每晚一集的形式在浙江卫视播出。该片聚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一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以《汇聚》《赓续》《弥新》为分集,不仅全景式记录了海内外绘画珍品的数字化汇聚过程、揭秘国宝流传与失落过程中的故事,更以点带面,生动讲述了中国绘画史发展的文化脉络与精神传承。

  古画数字化“回家”梦想

  2005年,一个让散落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绘画数字化“回家”的梦想,在浙江“萌发”,“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启动。

  从2005年至2022年,“大系”项目组从零开始,让散失海外的3569件(套)绘画精品,通过高精度数字化方式重返祖国怀抱,与国内8910件(套)藏品图像“团聚”,最终收录出版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藏画 12405件(套),共同构成了纵贯两千余年的中国古代绘画史的恢宏图景。

  “四千精神”如何炼成

  “大系”项目组始终坚持“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十七年如一日地付出。纪录片《盛世修典》第一集《汇聚》中特别讲述了名画《女史箴图》聚散离合的背后故事,让观众能一窥大系团队的“四千精神”是如何炼成的。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失,目前已知最早的唐代摹本在经历1900年八国联军之乱后,被英军上尉约翰逊趁乱盗走,以25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由于年代久远,12段画面现仅存9段,且出现了严重的风化掉渣情况。是怎样的契机让“大系”团队说服大英博物馆提供了图像数据?他们又怎样让中华瑰宝《女史箴图》终于首尾相连,真实还原古代书画的气息与质感,最终完成了数字化汇聚?

  与“大系”相伴十七年的金晓明教授,也在纪录片中讲述了许多难以忘怀的经历。他为何要带领团队“三顾”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他又是如何耗费三年时间,经历沟通、谈判、陷入僵局、等待、再次沟通……才能完成一幅画数字化采集的?

  《盛世修典》不仅有大江大河,也有点点水滴,这些幕后故事也将在纪录片中逐一揭秘。“大系”项目组所付出的精力之多、所涉及的人数之众,难以估量。纪录片镜头里每一个“大系人”的故事,那些不平凡的生命体验都与这一重大文化成果紧密相连。《盛世修典》诉说着时间的力量,原来十七年时光过去,每一刻都不曾有过浪费。

  真实是底色 创造是灵魂

  真实,是纪录片的底色。在三集纪录片《盛世修典》中,有“我在故宫拍文物”的感人细节,也有“此画怎讲”的钩沉索隐。生动的镜头语言让那些沉默千年的国宝“开口说话”,同时也带领观众走入“大系”团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日常,跟随他们的足迹,走遍千山万水,展开世界级艺术巡礼。

  创造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国宝传奇,《五牛图》的回归有着怎样的传奇?收藏家张伯驹捐献《游春图》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曲折?“大系”通过寻访艺术史家、收藏家及他们的后代,同时也运用特效手段,展现国宝绘画的细节特征,以特有的知识性、观赏性和互动性,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文化内蕴。传世艺术珍品的数字化重现,让更多人能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诞生于不同时空的艺术精品,从中感受到中国之于世界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

  文/记者 祖薇薇 王磊

原标题:纪录片《盛世修典》首播 见证超一万件国宝绘画的数字化汇聚过程 生动镜头语言让国宝“开口说话”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