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92岁吕其明初心不改奏响新时代奋进曲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92岁吕其明初心不改奏响新时代奋进曲

来源:文汇报2022-10-20 10:17

  昨晚,吕其明作品音乐会暨五部红色作品新书首发式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 (主办方供图)

  ■记者 姜方

  “作为老党员、老战士,向我们亲爱的党胜利召开二十大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文艺创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个人表达,更不是用来孤芳自赏的,而是要赢得人民大众的喜爱。我们应该去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去关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接地气、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在热烈的掌声中,92岁高龄的“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激动地走上舞台。

  昨晚,“使命——吕其明作品音乐会暨五部红色作品新书首发式”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一曲钢琴与乐队《红旗颂》由张艺执棒的上海爱乐乐团燃情奏响,钢琴家孙颖迪指尖舞出华彩片段,赋予了这部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新的时代温度。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杰出作曲家,吕其明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初心不改,坚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与活力。此次最新出版、上演的红色作品五部曲,是对吕其明艺术创作,尤其是近十年来精心修改的系列作品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他的炽热情怀、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

  从钢琴版《红旗颂》到“红色作品五部曲”

  由吕其明创作、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红色作品五部曲”——钢琴与乐队《红旗颂》(总谱版)、交响组曲《使命》、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管弦乐曲《手拉手——中华大家园》以及交响诗《铁道游击队》等五部新书昨天首发,上海音乐出版社也向吕老颁发了“上海音乐出版社终身创作成就奖”。

  “我以最大的热忱来歌颂党、歌颂祖国和人民,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从未后悔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正如吕老在答谢词中所说,作为一位电影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用极具历史画面感和民族史诗性的交响音乐,奏响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强音。

  1965年春,他创作的《红旗颂》作为第六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开幕曲,一举大获成功。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管弦乐作品。1979年,《红旗颂》首版乐谱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此后40年间,吕老对作品精心打磨、反复修改,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正式出版定稿版《红旗颂》总谱。2021年,又推出管乐队版《红旗颂》。2022年最新推出的钢琴与乐队《红旗颂》,在2019年定稿版基础上,强化了钢琴在乐队中的作用,把钢琴作为主奏乐器和重要声部,还加入了可供选择的即兴华彩乐段,给钢琴演奏者以更大的表现空间,也进一步拓宽了这部经典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写于2012年的交响组曲《使命》,是吕其明和陈新光两位作曲家共同倾力打造。约40分钟的作品从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到呈现“路途艰难”的音乐画面,最后回到组曲的音乐主题,在号角声中融入国歌元素,把乐曲推向庄严、大气、辉煌的最高潮,既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特质,又巧妙运用了新的作曲技法。

  2018年,吕其明与陈新光再度携手创作的管弦乐曲《手拉手——中华大家园》,融入很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生动表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主题内容,寓意着“我们手拉手,永远心连心”、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境界、新气象。

  2020年新春伊始,吕其明从新闻媒体中看到成千上万名白衣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感人事迹,抑制不住发自内心的创作激情,联想到曾经为电影《白求恩大夫》创作的音乐素材,创作完成了时长17分钟的单乐章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以此歌颂白衣天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的英雄主义精神。

  今年1月,吕其明又在电影配乐的基础上,完成了交响诗《铁道游击队》的创作。这部时长约12分钟的作品表现了鲁南地区铁道游击队破坏日军铁路运输,有力打击敌人的故事,生动描绘了游击队员“扒飞车、搞机枪、闯火车、炸桥梁”的抗战传奇。

  “这五部作品都是我的心声,也是我践行着党的文艺方针、履行着我的入党誓言、传承着我的红色基因的结果。”老音乐家的话,掷地有声。

  “以人民为中心”精益求精笔耕不辍

  由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担任指挥,上海爱乐携手钢琴家孙颖迪、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唢呐演奏家左翼伟联袂演出,以“使命”为主题的吕其明作品音乐会昨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或昂扬、或深情、或激荡、或恢弘的五部红色作品,表达了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荣与骄傲,抒发了中华儿女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豪情壮志。

  音乐会上,最为激动人心的应属为钢琴与乐队而作的新版本《红旗颂》首次公开亮相。原曲中耳熟能详的旋律,通过钢琴的音色诠释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让观众在全新的视听体验中重温经典,感受震撼人心的力量。

  交响组曲《使命》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首次献演,纯朴、接地气、民族风格浓郁的音乐语言,呈现了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尾声将全曲情绪推向最高潮——神圣使命激励人们奋发向前,迈向灿烂的未来。最后,音乐会在欢快昂扬的管弦乐《手拉手——中华大家园》中落下帷幕。

  “我在党的怀抱里成长,红旗照耀我前进的道路,没有党对我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我的内心充满着对党的无限感激之情。”吕其明表示,今后他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党和人民赋予他的职责和使命毫无保留地回报给党和人民。

  吕其明红色作品系列出版项目获2021年度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爱乐乐团承办。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

  • 探洞研学欢乐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2024-10-25 09:03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4-10-25 09:02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益,又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10-24 09:05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