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舞剧这十年 全新观念迎来舞蹈时代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舞剧这十年 全新观念迎来舞蹈时代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0-21 10:39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永不消逝的电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等多部现象级舞剧在各地登台上演,呈现出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这一幕只是一个缩影,十年来,中国舞剧展现出了强劲的创作活力。在创作题材上不断丰富,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批艺术风格突出、具有较高审美的创作者成为了舞蹈行业的中坚力量,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与此同时,舞剧创作的繁荣也带动了观众的审美,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忠实粉丝。

  多部作品火出圈

  票房和口碑双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舞蹈被认为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中国舞剧的创作一度陷入尴尬。而近十年来,中国舞剧在创作上屡屡突破,探索出了一种属于舞蹈自己的叙事和表达方式,也因此推出了很多现象级的作品,收获了观众的认可。这其中的佼佼者当属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2020年春晚舞台上的一幕惊艳了所有观众:伴随着经典的《渔光曲》,一个个身着旗袍的女子缓缓走出,踩着小板凳、挥着竹蒲扇,在弄堂里起舞……这段出自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极富韵味的舞蹈一经播出,就迅速引发热议。

  这部由上海歌舞团排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上演之后,便迅速火遍全国,好评如潮。在获得观众口碑的同时,该剧还横扫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各类大奖。

  《永不消逝的电波》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得益于该剧的创作者非常明白“剧”和“舞”的关系,在赋予舞剧以戏剧性的同时,又不忘运用舞蹈特有的语言和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进而使整个故事真实感人。同时,该剧将石库门、里弄、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通过电影化的手法细腻地呈现在舞台上,剧中民族舞和现代舞的融合,都切合了当下审美。

  与《永不消逝的电波》对传统民族舞剧模式的突破相似,另一部从线下火到线上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同样也找到了用舞蹈与现代人连接的方式。

  主创团队将《千里江山图》中的主色调“青绿”作为视觉线索,艺术化地提炼跟《千里江山图》有关的非遗技艺元素,深入探察画作形成所需的篆、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的制作工艺,以此来展现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充满诗意的叙事、清新雅致的国色之美和刚柔并济的舞步,都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自2021年8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只此青绿》的热度不断攀升,所到之处,一票难求。登上春晚之后,《只此青绿》热度不减,从线下火到线上,从圈内火到圈外,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

  与此同时,该剧还推进文创产品开发IP授权,推出“只此青绿”数字藏品纪念票等联名产品,将作品的影响力从舞台引向社会生活,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馈。

  除了这两部作品外,近年来,《五星出东方》《朱鹮》《李白》《牡丹亭》《红楼梦》等作品都纷纷火出圈,在口碑和票房上均获得了双赢。

  近十年舞剧创作

  题材多样、风格多元

  无论使用何种艺术形式,让现代观众接受并喜爱才是检验主旋律作品创作是否成功的关键。近十年来,中国舞剧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创作出一大批题材多样、风格多元,并且深入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让承载着主导文化表征的主旋律舞剧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内心。

  从题材来看,近十年舞剧创作的题材可谓非常丰富。除了谍战题材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外,还有展现国宝文物的,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和舞剧《五星出东方》,虽然两部作品都取材于国宝,但前者是用舞蹈诗意地展现古代名画,后者则以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宝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有充满地域特色的,如以蒙古骑兵为题材的民族舞剧《骑兵》;有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原创舞剧《醒·狮》;有以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为创作背景的原创民族舞剧《天路》;有以全新艺术形式,讲述发生在50多年前的草原英雄故事的大型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有以国际珍稀保护鸟类朱鹮为题材的舞剧《朱鹮》等。

  在芭蕾舞方面,主旋律作品在选材方面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如用现代芭蕾讲述中国故事的大型原创交响芭蕾《世纪》、讲述徐秀娟为救鹤而献身的芭蕾舞剧《鹤魂》、以广州起义为蓝本的红色革命题材芭蕾舞剧《旗帜》、以大家熟知的银幕经典形象潘冬子为题材的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以巾帼英雄花木兰为题材的芭蕾舞剧《花木兰》、以王进喜为原型展现石油工人艰苦创业守业的芭蕾舞剧《铁人》等。题材的广泛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了主创团队视野上的开阔。

  主旋律作品在创作上

  不同程度融入民族文化

  从创作风格上来看,近十年,中国舞剧在主旋律作品的创作上不同程度地融入民族文化,无论是民族舞剧还是芭蕾舞剧,在创作风格上都充满了开拓和创造性。以刚刚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奖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为例,该剧通过器乐、歌舞等多元化表现形式生动还原了2000年前西域即古代新疆的历史人文风貌,剧中既展现了婀娜灵动的灯舞,又有威武雄壮的士舞,还包括端庄雍容的仕女舞等,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既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又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当然也显示了主创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芭蕾舞剧《铁人》将芭蕾舞、中国舞和现代舞进行嫁接,力求将多种舞蹈元素有机融合,碰撞出更多火花;《花木兰》则自觉地融入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芭蕾舞剧;带有鲜明红色文化基因的《旗帜》则将东方艺术中的写意性与虚实结合的特点化入芭蕾艺术的交响性中,以现代化的舞台表现手法,对芭蕾艺术进行创新、转化与发展。此外,《骑兵》《醒·狮》《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剧则分别融入了蒙古、岭南文化特色,将民族舞与当代舞蹈语言相结合,极具感染力。

  涌现一批舞剧创作

  和表演的中坚力量

  大量多元化的、符合当下审美的作品涌现,离不开新一代创作者的努力。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编剧许锐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十年新一代的创作者成为了舞剧的中坚力量。和老一代的舞剧创作者相比,新一代无论是选材、创作手法,还是艺术审美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批中坚力量很有自己的想法,艺术风格也很突出,他们在探索一种属于舞蹈自己的叙事和表达方式。”

  这批中坚力量中,有不少是“黄金搭档”。作为近年来中国舞蹈界炙手可热的两位年轻编导周莉亚、韩真曾连续荣获第十三届、十四届舞剧“文华导演奖”,被誉为中国舞坛的“双子星”,两人联手执导过众多脍炙人口的舞剧作品,如舞剧《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沙湾往事》《花木兰》等。导演王舸和编剧许锐这对黄金搭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合作创作了舞剧《五星出东方》《红高粱》《徽班》《骑楼晚风》等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伴随着诸多优秀作品的推出,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者,唐诗逸、朱洁静、王佳俊、黎星、谢欣等都成为了明星演员,他们的成名除了具备过硬的表演功底外,众多优秀的剧目也给了他们极大的施展空间。

  伴随着舞剧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在许锐看来,舞蹈的时代已经到来,“舞蹈与电视媒体的结合虽然在多年前就已出现,但今天新媒体和融媒体的出现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影像传播、视觉叙事的新时代。这恰恰对应着舞蹈的两大传播特征:一是视觉传播,二是身体传播。这个时代是舞蹈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意识到舞蹈自身的价值,要充分借助新的传播手段,推动舞剧艺术的发展。”

  文/记者 田婉婷

  统筹/满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