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舞剧这十年 全新观念迎来舞蹈时代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舞剧这十年 全新观念迎来舞蹈时代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0-21 10:39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永不消逝的电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等多部现象级舞剧在各地登台上演,呈现出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这一幕只是一个缩影,十年来,中国舞剧展现出了强劲的创作活力。在创作题材上不断丰富,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批艺术风格突出、具有较高审美的创作者成为了舞蹈行业的中坚力量,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与此同时,舞剧创作的繁荣也带动了观众的审美,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忠实粉丝。

  多部作品火出圈

  票房和口碑双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舞蹈被认为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中国舞剧的创作一度陷入尴尬。而近十年来,中国舞剧在创作上屡屡突破,探索出了一种属于舞蹈自己的叙事和表达方式,也因此推出了很多现象级的作品,收获了观众的认可。这其中的佼佼者当属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2020年春晚舞台上的一幕惊艳了所有观众:伴随着经典的《渔光曲》,一个个身着旗袍的女子缓缓走出,踩着小板凳、挥着竹蒲扇,在弄堂里起舞……这段出自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极富韵味的舞蹈一经播出,就迅速引发热议。

  这部由上海歌舞团排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上演之后,便迅速火遍全国,好评如潮。在获得观众口碑的同时,该剧还横扫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各类大奖。

  《永不消逝的电波》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得益于该剧的创作者非常明白“剧”和“舞”的关系,在赋予舞剧以戏剧性的同时,又不忘运用舞蹈特有的语言和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进而使整个故事真实感人。同时,该剧将石库门、里弄、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通过电影化的手法细腻地呈现在舞台上,剧中民族舞和现代舞的融合,都切合了当下审美。

  与《永不消逝的电波》对传统民族舞剧模式的突破相似,另一部从线下火到线上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同样也找到了用舞蹈与现代人连接的方式。

  主创团队将《千里江山图》中的主色调“青绿”作为视觉线索,艺术化地提炼跟《千里江山图》有关的非遗技艺元素,深入探察画作形成所需的篆、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的制作工艺,以此来展现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充满诗意的叙事、清新雅致的国色之美和刚柔并济的舞步,都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自2021年8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只此青绿》的热度不断攀升,所到之处,一票难求。登上春晚之后,《只此青绿》热度不减,从线下火到线上,从圈内火到圈外,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

  与此同时,该剧还推进文创产品开发IP授权,推出“只此青绿”数字藏品纪念票等联名产品,将作品的影响力从舞台引向社会生活,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馈。

  除了这两部作品外,近年来,《五星出东方》《朱鹮》《李白》《牡丹亭》《红楼梦》等作品都纷纷火出圈,在口碑和票房上均获得了双赢。

  近十年舞剧创作

  题材多样、风格多元

  无论使用何种艺术形式,让现代观众接受并喜爱才是检验主旋律作品创作是否成功的关键。近十年来,中国舞剧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创作出一大批题材多样、风格多元,并且深入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让承载着主导文化表征的主旋律舞剧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内心。

  从题材来看,近十年舞剧创作的题材可谓非常丰富。除了谍战题材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外,还有展现国宝文物的,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和舞剧《五星出东方》,虽然两部作品都取材于国宝,但前者是用舞蹈诗意地展现古代名画,后者则以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宝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有充满地域特色的,如以蒙古骑兵为题材的民族舞剧《骑兵》;有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原创舞剧《醒·狮》;有以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为创作背景的原创民族舞剧《天路》;有以全新艺术形式,讲述发生在50多年前的草原英雄故事的大型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有以国际珍稀保护鸟类朱鹮为题材的舞剧《朱鹮》等。

  在芭蕾舞方面,主旋律作品在选材方面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如用现代芭蕾讲述中国故事的大型原创交响芭蕾《世纪》、讲述徐秀娟为救鹤而献身的芭蕾舞剧《鹤魂》、以广州起义为蓝本的红色革命题材芭蕾舞剧《旗帜》、以大家熟知的银幕经典形象潘冬子为题材的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以巾帼英雄花木兰为题材的芭蕾舞剧《花木兰》、以王进喜为原型展现石油工人艰苦创业守业的芭蕾舞剧《铁人》等。题材的广泛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了主创团队视野上的开阔。

  主旋律作品在创作上

  不同程度融入民族文化

  从创作风格上来看,近十年,中国舞剧在主旋律作品的创作上不同程度地融入民族文化,无论是民族舞剧还是芭蕾舞剧,在创作风格上都充满了开拓和创造性。以刚刚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奖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为例,该剧通过器乐、歌舞等多元化表现形式生动还原了2000年前西域即古代新疆的历史人文风貌,剧中既展现了婀娜灵动的灯舞,又有威武雄壮的士舞,还包括端庄雍容的仕女舞等,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既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又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当然也显示了主创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芭蕾舞剧《铁人》将芭蕾舞、中国舞和现代舞进行嫁接,力求将多种舞蹈元素有机融合,碰撞出更多火花;《花木兰》则自觉地融入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芭蕾舞剧;带有鲜明红色文化基因的《旗帜》则将东方艺术中的写意性与虚实结合的特点化入芭蕾艺术的交响性中,以现代化的舞台表现手法,对芭蕾艺术进行创新、转化与发展。此外,《骑兵》《醒·狮》《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剧则分别融入了蒙古、岭南文化特色,将民族舞与当代舞蹈语言相结合,极具感染力。

  涌现一批舞剧创作

  和表演的中坚力量

  大量多元化的、符合当下审美的作品涌现,离不开新一代创作者的努力。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编剧许锐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十年新一代的创作者成为了舞剧的中坚力量。和老一代的舞剧创作者相比,新一代无论是选材、创作手法,还是艺术审美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批中坚力量很有自己的想法,艺术风格也很突出,他们在探索一种属于舞蹈自己的叙事和表达方式。”

  这批中坚力量中,有不少是“黄金搭档”。作为近年来中国舞蹈界炙手可热的两位年轻编导周莉亚、韩真曾连续荣获第十三届、十四届舞剧“文华导演奖”,被誉为中国舞坛的“双子星”,两人联手执导过众多脍炙人口的舞剧作品,如舞剧《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沙湾往事》《花木兰》等。导演王舸和编剧许锐这对黄金搭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合作创作了舞剧《五星出东方》《红高粱》《徽班》《骑楼晚风》等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伴随着诸多优秀作品的推出,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者,唐诗逸、朱洁静、王佳俊、黎星、谢欣等都成为了明星演员,他们的成名除了具备过硬的表演功底外,众多优秀的剧目也给了他们极大的施展空间。

  伴随着舞剧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在许锐看来,舞蹈的时代已经到来,“舞蹈与电视媒体的结合虽然在多年前就已出现,但今天新媒体和融媒体的出现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影像传播、视觉叙事的新时代。这恰恰对应着舞蹈的两大传播特征:一是视觉传播,二是身体传播。这个时代是舞蹈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意识到舞蹈自身的价值,要充分借助新的传播手段,推动舞剧艺术的发展。”

  文/记者 田婉婷

  统筹/满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夜迎“双十一”

  • 大理崇圣寺三塔安装避雷装置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谈及人形机器人何时能从“炫技”转向应用落地,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焦继超提出了分阶段的发展预期。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表示,预计明年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会出现采购交付数量过万台的企业。
2025-11-07 09:28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目光投向脑疾病领域,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诊断—监测—治疗—预测”一体的大脑实时“观景”。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可以让神经系统“说话”,通过高精度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对大脑的“意念读取”和精准诊断。
2025-11-07 09:18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