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以赤诚之心为中国“交响梦”上下求索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他以赤诚之心为中国“交响梦”上下求索

来源:文汇报2022-10-24 10:42

  “纪念朱践耳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昨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 《致·践耳纪念朱践耳百年诞辰室内乐精品》黑胶唱片昨日在上海首发。均记者 叶辰亮摄 制图:李洁

  ■记者 姜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离骚》中,著名作曲家朱践耳极为推崇的一句诗,也是他第八交响曲“求索”的立意来源。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朱践耳穷其一生对“音乐梦”和中国“交响梦”上下求索。

  今年是朱践耳先生诞辰百年,全国多地陆续开展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昨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的“纪念朱践耳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上,管弦乐《灯会》等朱老的四部作品奏响,彰显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一名忠诚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声。

  朱践耳不仅是中国德高望重的作曲家,也是西方音乐世界了解中国音乐创作的重要窗口之一。在朱践耳百年诞辰之际,美国著名音乐学者、南佛罗里达州大学终身教授约翰·罗比逊撰写的Zhu Jianer and the Symphony in China由彼得郎学术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名专门研究亚洲和非洲现代作曲家的音乐学者和演奏者,约翰·罗比逊认为“朱践耳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跨文化作曲家之一”,并将朱践耳与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列为研究生交响乐文献课程中的研究对象。该书中译本《朱践耳和中国交响曲创作》也于今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朱践耳先生的交响曲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当代中国和西方音乐文化,也承载着老一辈中国音乐家的理想,更启迪青年一代奋勇向前。”正如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所说,上海交响乐团将继承和发扬朱践耳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笔游象牙塔,心系万民情”贯穿着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提起朱践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首在半个多世纪里被国人无数次吟唱的旋律。其实,作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朱践耳在其近70年的创作生涯里,除早期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及《节日序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更是涉足几乎所有音乐体裁,留下11部交响曲、17部管弦乐、15部室内乐、8部声乐作品。

  朱践耳本名朱荣实,为践行效法聂耳精神,21岁时更名为践耳。正如他的更名初衷,朱践耳一生心怀家国,作品饱含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每部作品背后,都有他在崇高使命感驱使下,对于人文哲思及音乐美学上的探索,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交响乐的发展,更用音符记录下了一位作曲家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关于民族命运的思考和洞见,恰如朱老的自勉“笔游象牙塔,心系万民情”。

  “至诚至真,乐之灵魂。至精至美,乐之形神。若得万一,三生存幸。孰是孰非,悉听后人。”这是朱践耳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交响梦”的概括。在1975年成为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后,他创作的十部交响曲及一部小交响曲,“或潇洒虚幻,或余音绕梁、高瞻远瞩、别有寓意”,这些创作也彰显出朱践耳作为一名当代音乐家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昨晚,驻团指挥张洁敏、助理指挥张橹挥棒上海交响乐团演绎了朱践耳的四部作品——管弦乐《灯会》、交响组曲《黔岭素描》、女声独唱与弦乐队《水龙吟》及《第十交响曲“江雪”》,其中《水龙吟》由著名女高音黄英担纲独唱带来上海首演。这场纪念音乐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交响乐团承办。除此之外,11月18日上海交响乐团北极星四重奏还将上演朱践耳多部室内乐作品,缅怀这位伟大的作曲家。

  而就在前天,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也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党的光辉照我心——纪念朱践耳诞辰100周年音乐会”。

  他的交响曲是中国当代音乐的艺术水准标杆之一

  朱老的创作轨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交响乐创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交响乐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看来,朱践耳的交响曲带给了世界重要的信息,“当代中国音乐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1990年,朱老的《第四交响曲》获瑞士玛丽·何赛皇后国际作曲比赛唯一大奖;同年,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的《世界音乐名人录》。

  除了纪念音乐会,上海交响乐团还从去年底开始策划整理朱践耳创作中较少被人关注的室内乐作品,并与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参考先生生前出版的《朱践耳创作回忆录》,最终选定了《记忆》《梦》、琵琶与弦乐四重奏《玉》、女声独唱与弦乐队《水龙吟》、为管弦乐队及五件中国乐器而作的《丝路梦寻》、《孤独》等七首上交从未录制发行过的作品,于今年3月和6月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演艺厅分批完成黑胶唱片的录制。

  多次指挥朱践耳作品的张洁敏,在该唱片录制中担任指挥。“朱践耳作为我们团的驻团作曲家,乐团经常会演他的作品,但录制室内乐还是第一次。”她表示,唱片里的作品各具特色,“像《丝路梦寻》用了很多音响,而《水龙吟》则是用了不同的调性叠加在一起,更多的是意境营造”。

  此外,上海交响乐团微信公号也于近日推出了纪念朱践耳的线上生平回顾展“心为音之源,音为心之华”,观众可聆听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在音乐中漫步他的交响人生。近期全国各界专家也将齐聚上海,就朱践耳先生的艺术成就、音乐创作等举行专题研讨。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