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底线》:现实温度的成功与伦理化策略的失灵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底线》:现实温度的成功与伦理化策略的失灵

来源:北京日报2022-11-11 10:28

  赵瑞君

  纵览近年来国产法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底线》无疑是表现亮眼的一部。该剧由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指导,用40集的长度汇集了近年来极具代表性的真实案件和社会现象。9月在湖南卫视、芒果TV等平台播出以来,《底线》被不少观众称为“法治题材剧集新标杆”,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出圈:微博、抖音等平台上,有人严肃讨论与剧集相关的社会议题。

  《底线》收获好评或许是一种必然。在大量职场剧刻板塑造精英、剧情悬浮的当下,《底线》与现实之间的联结显得颇具温度,接地气的职场书写让剧中“专业性”的部分亦能得以落地。但同时,部分观众的质疑又让人不得不略显“苛刻”地看待这部作品:在观众审美习惯逐渐改变的今天,在与“法理”同台竞技的剧集中,道德感召和伦理叙事如何适度展现?

  去精英化:职场剧的日常美学

  在近年来的国产剧发展中,不少电视剧类型成功实现突围,悬疑剧、古装剧频现爆款。与之相比,职场剧则低调许多,尽管有不少以职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但大多因行业性不强、剧情不真实而遭到诟病。而在犯罪、刑侦等题材的电视剧中,主角较多为警察,剧情追求惊险刺激,人物自带光环。

  在此背景下,《底线》的取材就十分注重“取巧”。该剧表现的是此前在国产剧中出镜较少的法院工作人员,但对观众而言,这一群体非但不陌生,而且回应着不少中国观众的审美期待。长久以来,民众对于公正的向往和对清官的企盼,使各类“包公戏”轮番上演、经久不衰,而法官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无疑是维护现代社会正义的包青天。但具有进步意义的是,《底线》并没有塑造披荆斩棘、全知全能的法官形象,而是回归生活,平实讲述基层法院工作人员为民众调解矛盾纠纷的日常。

  这种“日常感”在男主人公方远身上得以集中体现。剧中,镜头多次表现方远坐地铁上下班、地摊上吃早饭,这样的画面重复出现,加强了剧集的烟火气和真实感。在调解纠纷时,方远并不会运用身份优势充当说教者和审判者,而是在聊家长里短之间,帮当事人解开心结。同时,该剧并不将职业神秘化或刻意拔高,在整部剧中,方远积极争取升职是一大叙事动力,而在此过程中引出的主人公兢兢业业工作却遭当事人恶意投诉,体现了法律工作者乐观背后的无奈。

  当然,《底线》中的职场并不完全聚焦于一两位主人公,而是借案件的改换,呈现真实可信的人物群像。虽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院工作人员,角色之间却有鲜明的个体差异:叶芯被调侃为“教条姐”,但她看似激进的思想常在关键时刻点醒当事人;王秀芳是法院里的老前辈,但常因为观念差异与叶芯发生争执;年轻法官钟媛媛看似温婉,但时不时开怼领导信奉的“加班文化”……以群像为核心,剧集展现了法院人的努力、互助,也真实呈现了新老从业者的观念差异与弥合。

  现实主义:时代的新声与诘问

  除了人物回归“日常”,剧情设定也着眼时代与现实,司法建设新成就和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比较有效地与叙事缝合。这是《底线》可看性较高的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法院工作和民众维权的方式亦发生了改变,但普通群众对其具体情况往往所知甚少。在《底线》中,开篇便展现法官们对“电子卷宗”的讨论,随着剧情发展,开庭直播、跨域立案、云调解等新兴事物逐一被介绍。聚焦法院内部之余,镜头往往会穿插法庭外观看庭审直播的观众画面,他们可能是事件当事人的同行,也可能是出于质朴的关注和同情,在画面穿插之间,原本“置身事外”的观众被纳入场内。这些细节看似篇幅较少、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剧中围观群众的视角和观众的观剧视角往往会产生重合——在一种共鸣中,观众不仅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对法治建设的未来充满信心。

  当然,《底线》并不是一部死板的说教电视剧,能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是因为该剧秉持着现实主义的书写原则,将近年来大众关注的热点现象、社会问题有效网罗。例如,在“主播猝死案”中,法官们既讨论了“资本追逐利益”的弊病,也无奈地感叹“父母随机分配”;在“唐啸云弑母案”和校园霸凌事件的讲述中,丧偶式育儿、家庭教育方式失当等问题得以多重呈现。值得注意的是,剧中对女性处境两难的呈现十分真实,女性的继承权问题、就业难问题、遭遇污名化的处境在剧中皆有展现。可贵的是,事件当事人并未被塑造成爽剧式的“大女主”,女销售李芳凝工作能力强、衣着考究,但面临的却是异性同事得寸进尺的骚扰;公司老板娘吴华年轻时与丈夫共同创业,中年想再回职场时却不被丈夫理解。此类事件的呈现往往是一波三折,这也让观众再次正视:维护女性权益,改变性别偏见,是否依然道阻且长?

  伦理色彩:观众如何看待法理与情理

  除了着眼现实、引起共鸣的方面,《底线》播出后引起的争议也不容忽视。该剧的另一名称叫做“庭前无讼”,正如这一名称所暗含的,剧中法官们的工作策略并非“以法理震慑”,而是更加提倡“在道德上说服”,让当事人心甘情愿“遵守公序良俗”。在剧情上加强道德感召的确有一定可取之处,融合了中国观众最为熟稔的伦理叙述,切实带来了不少泪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道德感召是否有效地被大多数观众接受?

  正如学者斯图亚特·霍尔的论断,大众除了认同、协商式地对文本进行接收,亦有可能出现对抗式解码,即“完全理解事件中给出的字面意思和内涵意义的变形,但决定用一种与之相反的方式进行解码”。回归《底线》,该剧目前所遭到的质疑或许也有此种意味,过度的道德感召削弱了法理探讨的深度,也让观众产生了某种审美疲劳。例如在真实事件的改编中,江歌案中的母亲被改为丈夫,人物关系的变化直接钳制了叙事的走向;而在改编“货拉拉跳车事件”时,司机被强行加上孝子身份,改编者或许是想突出劳动者的不易和司机粗犷外表下的细腻,但这种做法却未被各方买账。

  本文并不否认《底线》的质量,剧集对社会现实和热点事件的聚焦无疑是极具勇气的。但在改编过程中,也应看到和尊重当下观众的审美蜕变。热点事件中的现实意义和法理启发是珍贵的原材料,或许不用泛滥的伦理叙事取而代之,也能在观感上达到更好的效果,并进一步引导观众提高公民意识。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