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讲好中华民族的治河故事 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首播告捷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讲好中华民族的治河故事 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首播告捷

来源:北青网2022-11-14 17:06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万里黄河,气象万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自古以来,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患灾害作斗争。

  在黄河治理的历史进程中,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歌颂治河精神,是新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挑战。

  近日,一部以黄河治理为主题的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登陆湖南卫视、芒果TV,一经播出立刻收获了广泛的热议和极高的观众口碑。播出前三日,《天下长河》收视率六网省级卫视第1;在80、90后社会中坚人群中份额高达11.43%,引发社会广泛的讨论;高学历人群份额近9%,剧集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受到用户点赞与认可;在新媒体端斩获全网热搜77个,剧集立意与创作水准获得了上百家媒体的肯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从治河史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胆识和气魄 塑造生动鲜活的治河群像

  《天下长河》以清朝年间的一段黄河治理工程为线索,讲述靳辅、陈潢两位治河能臣经历数十载风雨,欲护黄河安澜、还百姓平安的故事。剧集开篇直入主题,以一场暴雨为开端,切入了本剧最主要的核心故事——黄河水患。一边是汹涌的黄河水卷起惊涛骇浪,一边是河工全力守护河道,他们被洪水冲刷、撞击,却始终坚守不退,极具对抗感的镜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观众看到了中华民族治河者的胆识和气魄。

  滔天的巨浪冲击着河堤,也冲击着河工们的心理防线,而靳辅的出场,犹如一根定海神针,他伫立在人群之中,便有着安定人心的作用。在慌乱与恐惧之时,他表现出了超凡的大局观和临危不乱的领导才能,安抚人心,指挥守堤,并在关键时刻以一己之力承担责任,选择炸堤泄洪,守住河道,一个坚韧执着、临危不乱的实干型治河能臣跃入观众眼前。

  除此之外,陈潢以自身测黄河水流速的出场方式,“二十岁前走遍黄河故道,他日得志,早晚要收服黄河”的台词,也塑造出一个胸怀壮志、雄心勃勃的青年治河者形象。同时,剧集也通过黄河决堤后的百姓惨状,和康熙不拘一格招揽治河人才的行为,烘托出治河一事时不我待的强烈紧迫感,塑造了生动鲜活且丰富的治河群像。

  在看片会上,各家媒体对剧集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日报》点赞称:“《天下长河》拍出了电影的质感、史诗的恢弘,几位实力派演员对人物刻画方面也很见功底。”《中国文化报》的记者表示:“以黄河治理为题材的电视剧《天下长河》令人耳目一新。让历史通过文艺的表现形式关照现实,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谓意义重大。”《新闻晨报》肯定道:“实力演员群像出彩,治水故事一波三折,无论是为民守堤的坚持与担当,还是治水工程的艰难与挑战,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传递出真实历史的厚重与深刻。”

  以治河为题讲好黄河故事 传递久久为功的治河精神

  自古以来,从大禹的“改堵为疏”到汉武帝的“瓠子堵口”,再到潘季驯提出的“以河治河,束水攻沙”,河道治理工程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但却鲜少有关注到这块的影视作品。该剧的总导演、编剧张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治河史上有不少名人志士,他们为了治理黄河、守护百姓,不顾已身、鞠躬尽瘁,值得被大家铭记。

  因此,《天下长河》虽然以百年前的时间为背景,却并不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角,而是选择了以“人民”为主角,以“治河”为主题,通过讲述以靳辅、陈潢为首的广大河工,栉风沐雨、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治河之路,讲好黄河故事,传递久久为功的治河精神。

  黄河治理非一日之功,在剧中,靳辅与陈潢耗费十多年之久,才让黄河治理初具成效,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在剧外,新时代的黄河守护者们依然在默默奉献,守护黄河。为此,《天下长河》联动人民文娱发布“新时代黄河守护者”活动,通过数百年前靳辅、陈潢为治理黄河,饱经风霜、历尽艰险的故事,鼓舞每一位中华儿女为守护黄河贡献力量,活动话题收获了近千万阅读量,网友们纷纷表示:“向每一位默默坚守的黄河守护者致敬。”

  从角色塑造到台词金句,从编剧功底到镜头语言,《天下长河》的历史内涵、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都是同类型作品中的佼佼者,作品中既有气壮山河的治河过程,也有波澜迭起的朝堂论辩,既有舍生忘死的治河先贤,又有坚韧执着的治河精神,拍出了拍出了一部荡气回肠、跌宕起伏的治河史诗,起到了鼓舞当下的现实意义。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秭归:农活竞技欢乐多

  •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正脸照首度公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
2023-05-24 09:17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
2023-05-24 09:17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2023-05-23 10:52
中国以19373.35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为17610.47,前10名还包括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2023-05-23 09:33
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23-05-23 09:29
22日,青海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发布《青海植物名录(2022版)》。该名录对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编目和保护、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3-05-23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