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京味风情与红色文化的深入发掘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京味风情与红色文化的深入发掘

来源:北京日报2022-11-21 11:06

  赵建新

  当代著名作家刘绍棠终其一生都在自觉地传承中国乡土文学的传统,他开创的“大运河乡土文学系列”以细腻隽永、清新质朴的文笔书写了运河中的欸乃桨声,描绘出运河人家的劳作艰辛、坚韧顽强与悲欢离合。中国评剧院深入挖掘北京本土文学资源,根据刘绍棠中篇小说《蒲柳人家》历时数载改编创作的同名评剧新作,在努力传达其原著小说田园牧歌式精神意蕴的同时,生动绘就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京东北运河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图卷,让观众在体会蒲柳人家、运河乡音的京味风情之余,也深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戏剧作品改编经典小说是一把双刃剑,其方便之处在于原著可以为舞台提供相对清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原型,其难点在于经典原著从故事到人物所蕴含的整体审美风貌早已深入人心,戏剧舞台能否使之保持甚至予以强化,这是对主创的极大考验。令人欣慰的是,评剧《蒲柳人家》基本把握了刘绍棠小说的基调,从剧本改编、舞台调度、舞美展现、音乐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努力营造出诗意传奇、乡土民俗的生活画卷。

  评剧《蒲柳人家》延续了原著的传奇性和民俗性,在“奇”与“俗”两方面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营造意境。

  首先,舞台上展现了一系列极富传奇色彩的“奇人”形象,如本领高强、急公好义、犹如绿林英雄的赶马人何大学问,大胆泼辣、铁面佛心、和扈三娘有着一样绰号的一丈青,敢爱敢恨、情深义重的鼓书女艺人云遮月等,都是运河岸边心地纯良、侠骨柔肠的奇人。此外,戏里还提到以摇船摆渡为生的柳罐斗、老木匠郑端午等,他们或参加过义和团,或经历过京东农民大暴动,个个深藏不露,在艰难贫困的日子里隐忍不发,但又似一簇簇火种,在民族革命的高潮到来之前积蓄着力量,只等春风一到便呈燎原之势。

  在原著中,作家是以塑造群像的方式来凸显作品之传奇色彩的,但改编之后的评剧基于舞台艺术之规律,势必要删繁就简,突出主线,在尽量展现运河岸边民间群像的同时,也要抓住几个主要人物来提纲挈领地叙述故事,营造悬念。经过这样的改编,原著中穿插讲述运河故事的孩子何满子被隐去了,叙述视角从儿童变成了作家刘绍棠本人,通过跳出跳进的方式回忆望日莲和周檎的爱情波折。原先故事主人公由何满子、何大学问和一丈青转换成了望日莲和周檎,在此基础上再辅以何大学问和一丈青、柳罐斗与云遮月、麻雷子与董太师等正反方人物,这使得评剧版更倾向于戏曲“一人一事”的传统,在保持原著散文式的白描基础上又增强了故事性。

  除了“奇”,主创还努力在评剧舞台上凸显“俗”。刘绍棠的作品像极了北方乡村农家饭桌上的打糊饼、摊煎饼、轧饸饹、金裹银儿、贴饼子、熬小鱼、马齿苋大馅团子,样样都是家常便饭,但它们却是粗粮细作,食之如甘饴;他的小说又如乡村园子里的鲜菜,生长于运河岸边的沙土地,闪烁着清晨的露珠,沐浴着夕阳的余晖,采摘后一经热炒冷拌,便做成了一桌土菜佳肴,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入口醇正绵长。小说经过评剧改编后,其中的何大学问、一丈青、望日莲、柳罐斗、云遮月、董太师、豆叶黄、麻雷子等等,依旧栩栩如生,单凭这些独特而迷人的人名,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显得鲜活而真实。中国评剧院的新生代演员们不负刘绍棠的诗意抒写,他们清新刚健的唱作表演让作家笔下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乡风、水色、世俗人情,立体地展现在了评剧舞台上。

  刘绍棠先生生前曾给自己五百多万字的作品浓缩评定为八个字:田园牧歌,微言大义。笔者认为,评剧《蒲柳人家》的主创恰恰抓住了“微言大义”这一思想精髓,并非全然展现纯粹的牧歌情调和田园风光,而是进一步凸显和强化原小说中若隐若现的革命色彩和红色主题,使这出戏在京味风情之余又多了一重红色革命的主题表达。在原著中,周檎发动乡民抗日的线索放在了后景,而在评剧舞台上,主创则把他们与麻雷子为代表的日伪势力的较量和斗争予以明朗化和清晰化,讴歌了这些“奇人”“俗人”和“好人”,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勇敢担当,最终成了走在时代前列的“能人”和“大写的人”。

  当然,高超的“俗”并未一味的下里巴人,关键是能在下里巴人的俗言俗语、乡俗民俗中又能散发出诗意的光芒。评剧《蒲柳人家》的舞美和音乐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舞美突出了运河特色,强化水、蒲、柳等元素,后景不断变化的写意水墨和旋转舞台体现了运河的流动性和运河人家的勤劳质朴与智慧坚韧;音乐创作将民族音乐与交响乐伴奏相结合,同时有机渗入八角鼓等曲艺元素,丰富了音乐色彩,不失为有益尝试。

  既要保持原著小说的美学风貌,又要在评剧舞台呈现上坚守剧种特色和戏曲艺术的基本规律,这势必会给改编者带来一些难度。目前看来,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评剧《蒲柳人家》尚囿于原著的框架,没有完全做到把小说打碎后再予以重新整合提炼。例如,既然叙述视角从儿童何满子切换成了刘绍棠,不如干脆删掉何满子这个人物,让情节更显简洁凝练。还有,某些人物的传奇性要么没有交代清楚,要么为了交代清楚导致过于繁琐。相信假以时日,此剧在这些方面能获得更大提升。

  (作者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