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相约4年 大凉山的戏剧“态度”与“温度”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相约4年 大凉山的戏剧“态度”与“温度”

来源:四川日报2022-11-25 11:35

    作者:李婷

  莎士比亚说:“最好的戏剧也不过是人生的缩影。”4年来,每年冬季,渴望用戏剧睁眼看世界的大凉山,都会举办国际戏剧节以凝望世界,带观众回归人生的参差多态。11月11日,2022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在西昌如约而至,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在邛海之滨,在大自然里,演绎“回归与凝望”的主题。连续4年相约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委会艺术总监濮存昕感到惊喜和感动,称赞道:“这是大凉山对戏剧的态度,是邛海对戏剧的温度。”

  如果说戏剧是生活的花朵,大凉山这片多民族的文化沃土上,如何把对戏剧执着的态度,转化为能孕育戏剧好苗的温度,让戏剧行业绽放出更多生活的花朵,生生不息?2022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答案是:通过举办交响音乐诗、戏剧嘉年华、线上演艺、戏剧教育等活动,着力深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新探索。

  A

  民族诗歌变交响快闪

  奏出“对世界的欢迎词”

  “孩子们,要热爱人!”随着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这个世界的欢迎词》在西昌露天的谷剧场响起,蓝天白云,草地阳光,11月11日,2022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演出——交响诗《这个世界的欢迎词》,正式拉开本届戏剧节的大幕。

  谷剧场圆形木舞台内设置了一圈轨道,一位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时间见证者”推着一盏灯,在四周演员们的表演下周而复始地围绕着图腾在圆形轨道上移动。《清晨谣》《情人树》《回答》《阿一若的家书》《极地的心脏》《阿杰鲁》等节目依次亮相,带领观众一同触摸生命最初的图腾和繁衍。蓝天之下,邛海之畔,观众在草地上随意地错落而坐,以山为幕,演员们就在眼前表演,身边行走,恢弘的交响乐搭配原始的民族诵读久久回荡在山谷,直击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伴随着诵读声,场内的演员们身着各民族服饰环坐四周,彝语朗诵、树叶吹奏、原生态群唱、原生态女声等多种表演形式,穿插着翩翩起舞的舞者依次开展,让人眼前一亮,并沉醉其中……

  同样是民族诗词,在戏剧节的想象力里,它可以是交响诗,也可以是快闪。11月16日,一只古老的“豹”从朗诵诗里飞奔出来,它四处凝望、聆听着遥远的时空回响。“豹的速度我只敢想象,如果它向我扑来……”当天下午,位于西昌的火把广场传来一阵古老的吟唱——诗朗诵《豹》,一场充满民族特色的快闪吸引不少人驻足。

  “如果你读了原诗,你会联想到大自然的残酷、浪漫、生命力。”《豹》的相关策划人说,也正是基于这首诗,团队抓住灵感创作出这场快闪。“彝族人崇敬英勇,而‘豹’就是这样一个形象。”据《豹》的主演特久日呷介绍,《豹》是一首著名的彝族诗,本次演出主要通过汉语和彝语两种语言朗诵,其间还穿插一首歌颂英雄后羿的民间小调,表现出彝族人对英雄与火的崇拜,以及彝族男儿们的勇敢与豪迈。快闪现场,还有彝族服饰、羊皮鼓、月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将一幅浸染彝族独特风情的画卷生动又绚丽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向世界张开怀抱,大凉山以开放的态度迎接着人们对戏剧的热爱。

  B

  冬日“戏剧净土”,执着多彩好戏

  黄桃罐头、扎风筝、铅笔盒、雪糕、绕口令、葫芦娃……中文版《每一件美妙的小事》改编自英国编剧邓肯·马克米兰(Duncan Macmillan)的同名作品,剧中能引起“80后”“90后”回忆的标志性物件,就是由四川人艺引进后进行“本土化”改良的痕迹。整部剧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被抑郁症困扰的主人公,用记录每一件美妙的小事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治愈的故事,激起不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戏剧总是让人笑与泪交织,11月15日看完小剧场话剧《春逝》,不少观众红着眼睛从剧场出来。作为“话剧九人”剧团知识分子系列作品之一,话剧《春逝》是一部少见的以女性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双女主”作品。故事讲述了民国二十四年,一对年轻的物理学双姝携手抗拒随波浮沉,在短短一年的共度时光里,影响了彼此的一生。这对物理学双姝,一位是以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顾静徽为原型的顾静薇,另一位则是以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女物理学家吴健雄为原型的瞿健雄。

  “世人的眼光或许分男女,微小的原子与核子却不会,我们的努力,终究是能被看见的。”剧中,顾静薇给即将赴美留学的女弟子兼同事瞿健雄写下的这句话,让台下很多观众感动。本次演出也是该剧在西南地区的首次演出。在导演朱虹璇看来,“这是两位有力量和有建树的女性,为一个更好的世界做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大凉山的观众知晓她们的存在。”

  据统计,戏剧节前3年,完成了12个国际戏剧类别、5类国粹剧种、10个国家的114部知名剧目共演出997场次的“成绩单”,每年李亭、濮存昕等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艺委会成员,都会提前至少1年时间开始在全国乃至全球“搜好戏”,从戏剧的口碑、票房、原创性、民族特色等方面把关,以认真的态度把有意思、有干货、有品质的好戏带到四川。

  今年冬日相约,除了《春逝》,定制话剧《隔离2》、彝文化风情实景剧《阿惹妞》、话剧《我是余欢水》、儿童剧《国学小戏班》、跨界影音现场《Bonjour,小怪物》等陆续上演,多彩的戏剧绽放在大凉山这片“戏剧净土”上。

  C

  24小时暖心陪伴,“云上戏剧村”上新

  除了传统的线下演出,今年戏剧节重磅推出“云上戏剧村”,以实现常态化的艺术陪伴,探索科技和戏剧行业更多的可能性。

  中央歌剧院的歌剧《图兰朵》、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伽利略》、北京人艺出品的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11月12日,2022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重磅新产品——五彩云霞“云上戏剧村”正式升级上线后,迎来第一批“入住村民”。

  点开五彩云霞“云上戏剧村”网站,话剧《哈姆雷特》、舞台剧《浪潮》、话剧《邯郸记》等映入眼帘,有的作品仅需支付1元即可观看高清版本,有的限时以公益的形式免费提供给感兴趣的网友观看。

  在“云上戏剧村”里,戏剧是核心。展播内容分为“限时点播”与“公益展播”两大板块。北京人艺出品演出、蓝天野最后一部导演作品《吴王金戈越王剑》,中央歌剧院版歌剧《图兰朵》,西安话剧院出品的先锋版话剧《哈姆雷特》,小剧场原创多幕剧《居伦剧院》等精彩剧目均能点播或免费观看。

  如果你没法来参加本次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也可以在“云上戏剧村”里,从一位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点击网站或手机应用的地图,你就可以在五大戏剧空间的相关位置,观看正在演出的活动,或者相关回放与图片。

  如果你是一位对戏剧充满热爱的学生,却苦恼于自己的作品无处投递,五彩云霞“云上戏剧村”也特别设置了相关专栏。比如,最近平台专门面向艺术高校发布“召集令”,召集优秀学员拍摄或制作优秀片段。召集成功后将开启“舞台公演”。“公演”后,再由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委会出题进行“命题创作”,鼓励大家自编、自导、自演。最后通过大众互动点赞评选出“最受喜爱剧目”“最受喜爱演员”“新剧目优秀公演剧目”。此外,该活动还将邀请戏剧名师进行指导、授课、交流。

  D

  布置戏剧“命题作业”,随堂开启创作风暴

  一场场演出是暂时的,长久的戏剧种子,需要在行业播种。11月13日凌晨,西昌音乐基地拾光者Live House小剧场却灯火通明。一群因戏剧而聚在一起的大学生,正在这里进行紧张的排练。在2022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期间,戏“聚”凉山活动将4所高校的学生聚在一起,通过创、编、排、演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戏剧交流展示的平台,演绎了戏剧教育的无限可能。

  夜虽深,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陈欣却一直在忙碌着,一边和学生讨论剧本,一边回复着各种信息。学校带来了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片段。在陈欣看来,这样的机会对学生来说,非常难得。“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搭建了院校沟通展示的平台,让我们看到其他院校的实力。”与此同时,成都文理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高校的学生,也在本次戏“聚”凉山活动中表演了不少经典作品。

  随后,4所高校的20位学生随机抽签,重新进行分配组合,将分别创作完成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委会成员、发起人李伯男出的3道随机“命题作业”。“我抽的是《邛海之约》,目前还没太多想法。准备明天抽空去邛海边找找灵感。”来自成都文理学院传媒与演艺学院表演专业的国晓娜坦言,未来几天她将和另外3所高校的7位同学共同完成《邛海之约》的剧本撰写、创作排练和登台演出。“很新奇,自己也很期待!”而其他12位同学则将分别创作《隔离之前》《一次别离》。

  在他们创作期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委会的老师们将实地探班并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最后,在戏剧节期间,学生们将登台表演自编自导的“命题作业”,其作品也将同步在线上进行展播,并通过大众点赞评选出“最具潜力奖剧目”。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一道随机“命题作业”、一次戏剧课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以表演为目标,而是注重学生们参与、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不仅提升其综合素养和艺术表现力,更演绎了“戏剧即生活”的理念。

  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上海戏剧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凉山州基地先后在西昌授牌成立。4年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将戏剧教育作为其重要单元,先后举办艺术教育高峰论坛、戏剧大师班、青年戏剧人计划、戏剧工作坊等大量有关戏剧教育的活动,以提高大众对戏剧的认知理解和关注度。

  通过戏剧,让凉山睁眼看世界,也让世界关注凉山,让凉山连线世界。在戏剧文化的浸润中,大凉山正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