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去无限接近把大众逗乐的“最大公约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去无限接近把大众逗乐的“最大公约数”

来源:文汇报2022-12-19 16:39

  ■记者 黄启哲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以下简称“二喜”)将于本周末迎来总决赛。作为一档原创喜剧竞演综艺,两季以来,节目成功将蒋龙、张弛、史策、王皓、土豆、吕严等一批优秀喜剧人推送到大众面前,让这群昔日自嘲不是“顶流”的“脚腕子”“腰部”艺人,被激发出创作和表演潜能,带来一批有笑有泪有回味的、流量与口碑“齐飞”的喜剧作品。而节目所打出的“新喜剧”方向,集纳“Sketch(素描喜剧)”、漫才、偶剧、独角戏等各类形式,拓宽了大众对于喜剧的认知。

  不过,高起点也带来高预期。新一季开播8.8的评分,置于今年一众综艺中已是“优等生”,但观众在对“二喜”《进化论》《少爷和我》《虎父无犬子》等一批优质喜剧作品给予高度认可的同时,也会用更专业、更理性的目光审视比赛、拆解作品,围绕创作、表演的讨论,已经远远超过“好不好笑”的范畴。“Game点”“人物弧光”“翻三番”这样的行业术语,更高频次地出现在了网友的讨论之中。

  面对观众审美迅速成长带来的不满足,主创有着怎样的看法?为此,《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总制片人、节目制作方米未传媒联合创始人牟頔接受专访时表示:“观众审美被培养起来了是好事,这反过来要求我们要提供超越预期的创作。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创作者应当坚定一点,那就是我们不是要持续给予观众更大刺激、更强烈的观赏冲击,而是要提供给观众具有价值引领,能获得长久回味的好作品。”观众对于“好笑”与否仁者见仁,作为创作者,只有通过持续创新与反复试错,去无限接近把大众逗乐的“最大公约数”。

  用共创理念改变“单打独斗+自上而下”的喜剧创作模式

  从第一季《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父亲的葬礼》,再到第二季《代号大本钟》《进化论》,他们持续推出一个又一个令观众惊喜的作品,“胖达人”小队的土豆和吕严,成为年轻观众心中的新晋喜剧“顶流”。当演出完《进化论》后,作为嘉宾的资深演员黄渤、于和伟对他们大加赞赏,土豆先是请出了助演的其他选手,接着又对PK对手感激不已。原来,当期节目与他们同台PK的对手之一松天硕,是他们第一季参赛时的表演指导老师。参赛之初,他们入行不过两三年,不是科班出身对于舞台表演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能够在舞台上大放异彩,除了自身努力与喜剧天赋之外,也离不开幕后编剧团队与表演指导团队的护航。

  而这便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推出之初就已秉持的底层方法论——改变“单打独斗+自上而下”的喜剧创作模式,以“共创”理念持续打磨好的作品。何为“共创”?就是对既有的创作模式反其道而行之,一众主创围绕任何一个人提出的一个创意,即“Game点”,不断添砖加瓦从下而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而这样的创作过程,较之此前的喜剧创作,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过去通行的创作方式是,至少要有一个核心作者想到一个主题,然后据此先将结构和‘三番’拉出来,再去着手往里填台词。有一些创作是以个人审美、个人经验与个人创作能力为支点去推动的。而在我们的节目中,作品最开始的‘Game点’并非是一先行的概念或主题,它可以就是创作者在头脑风暴中随口说出来的,它可能是不成熟、不完整,甚至是天马行空的。只要是大家都感兴趣的创意,就可以不断生发,生成一个完整的戏剧作品。”

  正是有了这样一套创作方法论,我们得以看到许多“脑洞大开”而又意味深长的作品。比如《进化论》最初的创意,源自于土豆参观动物园的一个想法——人类会进化,会不会动物也在进化,只是朝着和人类不一样的方向。这一不着边际的构想,最终通过后续叠加的获得智慧就会收获孤独这一主题,加深了作品的意涵。而《开不了口》则是源自选手郭耘奇的亲身经历,成长过程中父亲很难开口表扬自己。而这一点感受得到很多创作者的共鸣,创作会上,大家通过聊天持续贡献自己的生活素材形成作品的包袱。牟頔补充说:“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急于否定这个创意点本身能否最终形成一个好的喜剧作品,我们先不去评判和反驳,不去自上而下地构建。”而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以往个别喜剧作品主题先行带给观众套路化、说教的观感,带来更有创意性的表达方式,由此也让作品最终的主题实现“软着陆”。

  避免经验主义,节目最重要的标准是“观众喜欢”

  然而,探索出一套创作的底层方法论,并不意味着通向绝对的成功。好作品更要放到舞台上一遍遍“滚”出来,一句句台词“磨出来”。就拿一亮相就“炸场”、登顶微博热搜的《少爷和我》来说,他们感慨在节目播出前的三个多月,经历了线下数十轮的展演试错。此外,在节目录制后,节目组还会邀请观众看片收集反馈。

  相比于上一季,“少爷和我”“胖达人”等喜剧小队的头部效应更突出,但另一边,作品和创作者也要经受观众更专业和更严苛的检视和评判。更充分的前期创排准备,并不意味着在播出时就能收获更高的观众评价。

  复盘这一结果,牟頔觉得,与其说是线下积累的观众样本不够多,不如说是难以回避线上线下观看场景、动机预期差异带来的不同反馈。面对当下一些观众对于“二喜”的更高预期,她并不回避,甚至乐见挑战。团队做了七季的“爆款”节目《奇葩说》也曾经历大众口碑的波动。所以早在制作第二季之初,她就不断提醒导演组——避免经验主义。“最重要的标准是‘观众喜欢’。不管是选人还是选作品,我们要更多地把定义权交给观众。而如果做错了,一定就是放大了导演组自己的标准。”带着这样的理念,她希望节目受到大众关注之余,能够为喜剧行业发展输出新鲜力量与新的创作理念,“愿我们能够在未来继续诞生《我爱我家》《武林外传》这样的好作品。”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旅游热 祖国山河美

  • 建设巅峰气象观测网络 揭示极高海拔区气候变化特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