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倍速追剧 关键不在于耐心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倍速追剧 关键不在于耐心

来源:大众日报2022-12-20 10:58

  □ 李梦馨

  老话题倍速追剧最近又火了,起因是“为什么《卿卿日常》不适合倍速看”“《点燃我温暖你》舍不得倍速”等热搜词条的出现。“某某剧不适合倍速看”成了一种新的剧集营销方式。早先,《人世间》的编剧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观众用倍速看《人世间》,那肯定是我写得不够好”。观众是否倍速追剧,渐渐成为衡量一部剧好坏的标准之一。

  侧面能看出,倍速这种看剧行为该有多普及。1.25倍速、1.5倍速、2倍速甚至还不觉得快,如今的视频播放平台已经进化到最快四倍速。倍速追剧,往往被视为当代人过于浮躁、没有耐心,但随着其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追剧方式,逐渐被默认其存在的合理性。最近,人民网调查显示,76%的年轻人在看剧时会使用倍速功能。一项关于倍速追剧原因的投票中,10万人中有7万多人归结于电视剧内容节奏太慢。

  的确,如今的电视剧动辄几十集,注水严重,情节拖沓,制作粗糙。即便开启倍速观看,也不会影响追剧的效果,在情节能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花最少的时间看最多的剧。习惯了倍速看剧的观众,接受信息的速度也跟着提升,适应了1.25倍速后,渐渐提速到1.5倍速和2倍速,也能跟得上剧情发展。因此,倍速追剧有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即能比较快速地筛选掉无用信息,提升效率。

  对于是否选择倍速追剧,观众存在明显的取舍。对于那些一眨眼就可能错失掉某些重要细节和伏笔的剧集,观众当然舍不得倍速。比如被网友盘出包浆的《甄嬛传》,不仅不会倍速,还会“拿着放大镜看”,时不时地拉回进度条,琢磨画面中隐藏着那些此前未留意的细节、演员的眼神表情变化、值得细细品味的台词,甚至还有跟角色性格匹配的服化道等。而对于信息含量明显不足、制作水准也有欠缺的剧集,浮光掠影地看过,不会有什么损失。疑问随之而来,既然都要倍速观看了,为什么观众还要容忍继续看下去。这其实是个无奈的选择。毕竟,好剧的存量是有限的,一遍遍地重复观看也不能成为常态,想获得更多看剧机会,倍速追剧只能成为观众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或许意识到观众存在这样的心态,倍速追剧反而成为倒逼创作者反省内容制作的一个机会。不少编剧都在采访中说过这样类似的话:只要观众不开倍速,我觉得就算成功了。从内容供给侧开始自省并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和改变,提供更多不需要倍速的好剧,倍速追剧的频次才会降低。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