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守正中创新 在提质中突破——2022国产电视剧创作观察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在守正中创新 在提质中突破——2022国产电视剧创作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2-30 10:34

  ①《大考》剧照。②《我们这十年之未来已来》海报。③《人世间》海报。④《县委大院》海报。⑤《麓山之歌》剧照。

  本文配图均由出品方提供

  2022年是电视剧创作多向发力、着力转型、全面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推动形成以现实题材为龙头、主题剧为核心、多类型剧共生并存格局,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市场增量的关键一年。

  2022年,我国电视剧在守正中创新,在提质中突破,主旋律响亮,多样化突出,呈现创作新特点,展示发展新态势。

  回首这一年,从年头到年尾,从大屏到小屏,好剧不断档:全民剧《人世间》领头,热门剧《县委大院》收官,中间有《大考》《麓山之歌》《幸福到万家》《山河锦绣》等。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主题电视剧展播贯穿全年,高潮迭起,引领全年电视剧交响。观察2022年国产电视剧创作总体态势,我们看到:现实题材剧密集推出,主题剧品质提升,革命战争剧着力创新,都市剧开始转型,职业剧增强价值,古装和历史剧推陈出新,悬疑剧别开生面……电视台、制作公司和网络平台的头部机构各有优势,既竞争又合作。可以说,2022年是电视剧创作多向发力、着力转型、全面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推动形成以现实题材为龙头、主题剧为核心、多类型剧共生并存格局,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市场增量的关键一年。

  主题剧突出新时代特色

  为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推出主题电视剧展播,一批书写国家发展和新时代成就的优秀电视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电视剧频道和头部省级卫视集结,包括《人世间》《超越》《大山的女儿》《狮子山下的故事》《三泉溪暖》《春风又绿江南岸》《麓山之歌》《我们这十年》《大考》《沸腾人生》《运河边的人们》《山河锦绣》《县委大院》等。这些剧都具有突出特点:

  一是时代感更加鲜明,敏锐捕捉时代变化,体现踔厉奋发的时代精神。主题电视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讴歌英雄,将审视的目光聚焦北京冬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聚焦重大战略、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超越》首次讲述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发展过程,折射出新时代和冬奥主题的丰富内涵,为冬奥营造良好氛围;《高山清渠》书写“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在贵州遵义山区带领村民开凿生命渠、开创幸福路的当代传奇;《大山的女儿》讲述驻村干部黄文秀带领广西大山深处的百坭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三泉溪暖》聚焦乡村振兴,展现新世纪初基层县乡如何走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之路;《我们这十年》塑造新时代普通奋斗者群像;《县委大院》反映党的治国理政思想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众多主题电视剧聚焦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形成了多声部的大合唱。

  二是更加深刻地展现新时代前进路上矛盾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新时代不是敲锣打鼓迎来的,而是党带领亿万人民奋斗出来的,主题电视剧生动反映了这一过程。比如《县委大院》深刻反映基层治理面临的复杂环境、“百姓吃饭”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以及基层干部的坚守;《大考》将镜头对准高考考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直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百姓的追求与苦恼;《麓山之歌》书写国企改革崛起的坎坷之路;《山河锦绣》反映扶贫的曲折和脱贫的艰辛;《幸福到万家》体现乡村传统观念和现代治理方式的反差等。2022年主题电视剧着力叙事创新,更有现实性、烟火气和厚重感、共情点。

  三是更加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与命运、向上与拼搏,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2022年主题电视剧努力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主角几乎全是普通百姓,写的是田间地头、街头巷陌和各行各业。《我们这十年》讲了11个单元故事,浓缩反映了新时代普通百姓的新风貌、新奋斗、新精神,观众评论说“能从角色身上看见‘世上另一个我’”“新时代的奇迹故事里,有你也有我”;《八月桂花开》讲述易地扶贫搬迁故事,塑造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女镇长和一群有情有义的村民形象;《运河边的人们》讲述了运河边百姓的生活生产和保护运河文化的过程。即便是英模剧,刻画的也是生活在基层的普通人,写出了平凡人的伟大,打破了“高大上”的写法,真实地再现社会浪潮下的生活底色,故事情节更接地气,人物形象更真实,人文关怀更动人。

  现实主义创作成果不断深化

  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3个季度,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161部、5358集,其中现实题材127部、4121集,占比分别约为79%和77%。第三季度现实题材剧更加突出,共有43部、1340集,占比达91.49%、91.97%,创近年来新高。这些数据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现实题材剧创作已成行业自觉和制作企业投资重心,现实题材得到更广泛的发掘,市场竞争将加剧。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头部省级卫视黄金时段首播的电视剧绝大部分是现实题材剧,质量高、收视好的电视剧也主要出自现实题材,现实题材剧向新向深向精步伐加快,步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一是现实题材剧向时代纵深开掘。口碑大剧《人世间》被誉为2022年现实题材剧扛鼎之作。该剧讲述了一个城市街区十几位街坊和一个家庭50年跌宕起伏的故事,在时间的纵深中再现生活的温暖和社会的多彩,被誉为当代中国的“平民史诗”。《山河锦绣》聚焦西北一个贫困村庄的历史与当下,书写我国30多年的扶贫史和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过程。正是这种纵深取向,为现实题材剧增添了更强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二是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得到广泛发扬。2022年现实题材剧紧紧围绕时代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矛盾进行表现,真实反映了时代特征。《大山的女儿》兼具英模、脱贫攻坚和农村题材的特征,其成功之处在于用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叙事,展现出严谨的写实风格、真诚的情感温度、充盈的精神力量、朴素清新又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为新时代乡村题材和英模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新经验。《警察荣誉》《底线》《沸腾人生》《风吹半夏》《幸福到万家》《三悦有了新工作》等各自以不同题材与现实主义手法相融合,为电视剧创作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魅力,现实题材剧表现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是创作的典型化与纪实化融合实现新突破。2022年现实题材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写实风格的强化。口碑剧均以真实、平实、朴实的艺术风格赢得观众,而且这类写实融合了高度典型化,因而是高浓度的生活萃取,形成弱情节、强内涵的审美范式。《大考》徐徐展开江南小城和高考家庭百姓的生活画卷,剧中人物典型特征十分突出,在熟悉且看似平常的生活流中,让观众感知、思考其中的精神内涵。《人世间》《县委大院》等剧在写实美学上开拓了新境界,基于生活的服化道与置景进一步强化了细节还原真实的效果,再现了生活的原貌,形成了纪实型、尚质朴的艺术风格。

  四是创作上更加注重体验生活和生活体验。对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深入体验是现实题材剧创作的关键环节。国家广电总局大力推动主创团队深入扎根生活,对提升电视剧质量产生了显著作用。《大考》《县委大院》《底线》等剧的主创团队均历时数月深入生活进行调研,角色化体验实践工作,获得了真实多彩的角色生活感知和立体的基层工作图景。他们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撷取故事素材,设计情节冲突,掌控叙事节奏,拓展了观赏的维度,增加了作品的社会价值。

  类型剧内涵与品质提升

  近年来,类型剧守正与创新双向奔赴,内涵与品质同步提升,转型发展态势明显。都市剧、青春剧、悬疑剧、古装和历史剧等共生共长。2022年可谓类型剧品质提升之年,各个类型都出现了优秀作品。

  职场剧着力创新,优秀作品迭出。医疗、体育、律政、警察、商战等职场剧融合都市剧,都有新品上架,不断掀起话题。以《亲爱的生命》为代表的医疗剧,以《跨越》为代表的体育剧,以《底线》为代表的律政剧,以《大博弈》《风吹半夏》为代表的商战剧,以《警察荣誉》为代表的警察剧,以《麓山之歌》《逐梦蓝天》为代表的工业剧,以《勇敢的翅膀》为代表的军旅剧等,均收获良好口碑。这些职业剧打破了过去“职业+偶像+爱情”的套路,不仅注重讲述角色的人生故事,还注重展示角色所从事职业的特色和专业技能,注重从行业透视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知识性、专业性、观赏性得到强化,让观众了解不同行业,从中体悟人生哲理,获得精神感召。

  古装和历史剧注重内涵表达,精品化取得新成果。口碑较好的古装和历史剧《天下长河》《梦华录》《风起陇西》等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话题,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向民族历史致敬,在文化厚度和内容深度、广度以及制作品质上发力,以精良制作刻入观众的年度记忆。《天下长河》致力于历史剧创新,集古装、传奇、历史于一体,演绎荡气回肠的治河故事,热忱礼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敢于担当、勇于付出、富于创造的精神。《星汉灿烂·月升沧海》《苍兰诀》《卿卿日常》等发力传统文化的年轻态表达,展示出守正创新的成效。

  悬疑剧探索模式突破,融合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强化价值内涵。悬疑剧主要是网剧,特有的网络审美叙事加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它们展现出新的魅力。《开端》《江照黎明》《对手》《对决》《猎罪图鉴》等借助悬疑题材的外壳,注入生活内涵和社会情感,表达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关注人的生存际遇与心灵世界,强化弘扬向善向上的价值导向。应该说,现实主义理念推进了悬疑剧的探索和创新。

  2022年电视剧行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网剧的发展与创新。这一年是网剧提质增效的起步之年,网剧数量明显增长,现实题材网剧质量提升,原创性加强,网台同播加快拓展,推动网剧变革走向主流化、精品化。

  回首2022,电视剧创作取得了可喜的创新和突破。未来,电视剧行业要努力“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真实反映伟大时代,真诚描绘社会生活,真心讲好百姓故事,不断提升精神能量、文化内涵、审美功能,扎根生活的热土,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气象。

  (杨明品,作者系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