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破晓东方》纪录片即将播出 首次全景展现幕后的故事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破晓东方》纪录片即将播出 首次全景展现幕后的故事

来源:北青网2023-01-06 11:26

  重大革命题材剧《破晓东方》改编自已故作家刘统的纪实文学著作《战上海》,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直接命题并指导创作,陕西省委宣传部支持拍摄,中央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出品,霍尔果斯贰零壹陆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百锦城影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电影制片厂、北京文投剧制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联合出品。

  《破晓东方》幕后纪录片《致敬历史》将于1月6日晚20:30在东方卫视播出,后续也将登陆上海纪实频道。近一小时的影片凝聚了剧组人员的全部心血,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下了《破晓东方》的整个拍摄制作过程,希望向观众展现剧集的精良品质和主创们的匠心精神,带领观众一起了解这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光辉岁月。

  缘起严肃文学填补空白 抓取典型呈现红色故事

  这部作品缘起于刘统老师的《战上海》,导演高希希在纪录片中提及自己对于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并且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充满敬仰之情。编剧龙平平也在采访中提到,“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有三道里程碑,第一是建立中国共产党,第二是成立新中国,第三是实行改革开放。而在重大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讲述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新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一段似乎是空白的。”《破晓东方》的诞生填补了这一段空白,为后人对于这一段历史的了解研究,也提供了相对应的艺术素材。

  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大考,对应的正是这段历史,要如何在短时间内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新中国的面貌,复兴一个民族曾经拥有的辉煌和荣耀,则是这个时期面临的首道难题。电视剧《破晓东方》在这一段历史中选取了上海这座城市作为典型,从革命先辈的角度切入,通过细节刻画来展现这段波澜壮阔的红色故事。

  《破晓东方》整个主创团队除了在题材创作上有所突破,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也不断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新尝试。纪录片中包含了剧集筹备期的幕后花絮,也将罕见地释出诸多未曝光的正片片段。《破晓东方》还原了共产党人接管上海、治理大型城市这段恢弘历史背景下的真实故事,也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在过往为解放上海做出牺牲的悲壮与勇敢,带给观众无限的感慨与感动。而这些片段的背后,是整个主创团队为之做出的巨大努力。

  力求还原真实历史 艺术成就高品质作品

  在将历史转变为艺术的过程中,剧组始终面临着很大难题。编剧秦溱在纪录片中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用戏剧的方式来展现这段故事,所谓的用结构、用人物、用整个的层级关系,去呈现一部史诗级别的历史大戏。”编剧龙平平也在采访中说道:“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创作时间,通过故事和人物命运的发展,从典型身上去与青年人共情,在故事情节上下很大的功夫,争取艺术规律,结构这个故事。”主创团队在保留历史真实性的同时,需要加入戏剧化的成分,还要将故事和人物的冲突和耐看性集中化的进行取舍和选择,让剧情得以产生观众能代入的效果,这也成为整个团队在创作过程中花心思最多的部分。

  在幕后的纪录片中,将全面展现《破晓东方》在拍摄过程中所面临的重重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于美术场景的还原。导演高希希直言“美术创作的难度,是有史以来遇到比较大的一次。”剧本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是真人真事,所以对于还原场景这方面来说是比较艰辛的,在筹备时间不充分、开机时间短的双重困境中,剧组美术组承担的压力毋庸置疑,但他们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不服输的精神迎难而上,利用手中大量资料,1:1还原大量类似工部局这样的主场景发生地,而剧组对于细节的把控,可以很自然地把民众代入到时代情境中,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对于如何体现角色造型的还原度,纪录片中的导演高希希也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剧中的角色都是领袖人物和革命前辈,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自己也坚持以神似作为主体,以形似作为辅助。”纪录片中,主演张嘉益也将首次披露自己的创作感想,“在面对‘开国元勋’这样的角色时,压力还是很大的。”为了重点体现出人物的精神和灵魂,除了在外形上的靠近,张嘉益也要求自己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原型人物的方方面面,去塑造一个更加鲜活、特点更加突出的人物。剧中的一众演员也将在纪录片里,讲述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对角色的揣摩和思考。

  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携手知名编剧龙平平、秦溱强强联合、匠心打造,张嘉益、刘涛、李泽锋、乔振宇领衔主演,冯绍峰、童蕾、颖儿、左小青特别出演的重大革命题材剧《破晓东方》正在CCTV-1黄金时间独家电视首播中,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每晚19:30播出,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咪咕视频、百视通22:00同步播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