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破晓东方》纪录片即将播出 首次全景展现幕后的故事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破晓东方》纪录片即将播出 首次全景展现幕后的故事

来源:北青网2023-01-06 11:26

  重大革命题材剧《破晓东方》改编自已故作家刘统的纪实文学著作《战上海》,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直接命题并指导创作,陕西省委宣传部支持拍摄,中央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出品,霍尔果斯贰零壹陆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百锦城影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电影制片厂、北京文投剧制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联合出品。

  《破晓东方》幕后纪录片《致敬历史》将于1月6日晚20:30在东方卫视播出,后续也将登陆上海纪实频道。近一小时的影片凝聚了剧组人员的全部心血,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下了《破晓东方》的整个拍摄制作过程,希望向观众展现剧集的精良品质和主创们的匠心精神,带领观众一起了解这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光辉岁月。

  缘起严肃文学填补空白 抓取典型呈现红色故事

  这部作品缘起于刘统老师的《战上海》,导演高希希在纪录片中提及自己对于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并且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充满敬仰之情。编剧龙平平也在采访中提到,“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有三道里程碑,第一是建立中国共产党,第二是成立新中国,第三是实行改革开放。而在重大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讲述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新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一段似乎是空白的。”《破晓东方》的诞生填补了这一段空白,为后人对于这一段历史的了解研究,也提供了相对应的艺术素材。

  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大考,对应的正是这段历史,要如何在短时间内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新中国的面貌,复兴一个民族曾经拥有的辉煌和荣耀,则是这个时期面临的首道难题。电视剧《破晓东方》在这一段历史中选取了上海这座城市作为典型,从革命先辈的角度切入,通过细节刻画来展现这段波澜壮阔的红色故事。

  《破晓东方》整个主创团队除了在题材创作上有所突破,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也不断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新尝试。纪录片中包含了剧集筹备期的幕后花絮,也将罕见地释出诸多未曝光的正片片段。《破晓东方》还原了共产党人接管上海、治理大型城市这段恢弘历史背景下的真实故事,也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在过往为解放上海做出牺牲的悲壮与勇敢,带给观众无限的感慨与感动。而这些片段的背后,是整个主创团队为之做出的巨大努力。

  力求还原真实历史 艺术成就高品质作品

  在将历史转变为艺术的过程中,剧组始终面临着很大难题。编剧秦溱在纪录片中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用戏剧的方式来展现这段故事,所谓的用结构、用人物、用整个的层级关系,去呈现一部史诗级别的历史大戏。”编剧龙平平也在采访中说道:“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创作时间,通过故事和人物命运的发展,从典型身上去与青年人共情,在故事情节上下很大的功夫,争取艺术规律,结构这个故事。”主创团队在保留历史真实性的同时,需要加入戏剧化的成分,还要将故事和人物的冲突和耐看性集中化的进行取舍和选择,让剧情得以产生观众能代入的效果,这也成为整个团队在创作过程中花心思最多的部分。

  在幕后的纪录片中,将全面展现《破晓东方》在拍摄过程中所面临的重重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于美术场景的还原。导演高希希直言“美术创作的难度,是有史以来遇到比较大的一次。”剧本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是真人真事,所以对于还原场景这方面来说是比较艰辛的,在筹备时间不充分、开机时间短的双重困境中,剧组美术组承担的压力毋庸置疑,但他们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不服输的精神迎难而上,利用手中大量资料,1:1还原大量类似工部局这样的主场景发生地,而剧组对于细节的把控,可以很自然地把民众代入到时代情境中,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对于如何体现角色造型的还原度,纪录片中的导演高希希也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剧中的角色都是领袖人物和革命前辈,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自己也坚持以神似作为主体,以形似作为辅助。”纪录片中,主演张嘉益也将首次披露自己的创作感想,“在面对‘开国元勋’这样的角色时,压力还是很大的。”为了重点体现出人物的精神和灵魂,除了在外形上的靠近,张嘉益也要求自己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原型人物的方方面面,去塑造一个更加鲜活、特点更加突出的人物。剧中的一众演员也将在纪录片里,讲述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对角色的揣摩和思考。

  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携手知名编剧龙平平、秦溱强强联合、匠心打造,张嘉益、刘涛、李泽锋、乔振宇领衔主演,冯绍峰、童蕾、颖儿、左小青特别出演的重大革命题材剧《破晓东方》正在CCTV-1黄金时间独家电视首播中,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每晚19:30播出,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咪咕视频、百视通22:00同步播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秭归:农活竞技欢乐多

  •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正脸照首度公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
2023-05-24 09:17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
2023-05-24 09:17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2023-05-23 10:52
中国以19373.35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为17610.47,前10名还包括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2023-05-23 09:33
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23-05-23 09:29
22日,青海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发布《青海植物名录(2022版)》。该名录对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编目和保护、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3-05-23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