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国之重器,用之于民

来源:文汇报2023-01-16 09:57

  《大国基石》剧照。

  ■记者 卫中

  无论酷暑严寒,分布在四川省各处的四万多家火锅店一年四季都热气腾腾,这热辣鲜香的烟火背后,仰仗的是天然气源源不断的供应;贡山独龙江两岸过去由于偏远、封闭,曾被称为“信息孤岛”,现在却在5G通信基站的覆盖下与世界互联互通;2022年的夏季持续高温,巨大的用电波动对电网来说是严峻的负担,上海采用“虚拟电厂”方案对用电侧进行精确管控,无声无息间让上海这座两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的电网“削峰填谷”,保障了城市的正常运转……

  中国各项超级工程如何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国之重器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精彩故事?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一系列国之重器纷纷亮相,让观众直观感受中国经济运行的韧性、潜力和活力,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背后,是一块块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的牢固基石。

  震撼人心的中国超级工程,服务的是每一位中国老百姓

  纪录片《大国基石》在主题式创作过程中,注重通过小切口转换、分集进行切片式创作,用内在逻辑串联宏大主题,将宏大叙事转换为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故事。片子围绕“国之重器、民之命脉”这一宏大主题进行细分,深入阐释中国在公共服务、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等方面的重大实践成果。通过讲述14亿多人的天然气保障、煤炭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北斗导航便捷百姓生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生态治理共建绿色家园等方面的生动故事,提振发展信心,展现国家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

  宏大主题也离不开呈现各类超级工程的震撼场面。《大国基石》采用航拍、延时等拍摄方式,将超级工程惠之于民的震撼场景立体生动地呈现在镜头面前。如观察着拥有上万面定日镜的哈密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俯瞰着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等;也跟随着一群“空中舞者”,克服内心恐惧、高空乱流挑战,守护世界首条、容量最大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或期待着113米长的全玻璃纤维风机叶片缓缓露出“庐山真面目”。

  纪录片也在分集中绘制着“思维导图”,将触角延伸至各个细分垂直领域。这让该片既有纪实性影像留存价值,也有多角度多视角呈现。如在第一集《气蕴华夏》中,镜头为我们呈现出开辟天然气风险勘探这把“金钥匙”,既有直升机吊装勘探设备,也有技术人员采集分析地震波图像;超深井钻井作业、生产油管与测试管串精准对接,为天然气万米级钻探开采提供技术前提;聚焦难度更大的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天然气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等作为“能源粮仓”,为中国天然气安全供应和平衡供需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国基石》通过分集主题和内容,共同反映出国之重器的高光时刻,也展现国资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作出的贡献。

  有趣的故事和好看的画面,让中国的超级工程如此接地气

  作为全面系统梳理、深入探访超级工程背后故事的纪录片,《大国基石》遵循总台“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摄制组奔赴全国23个省市区,内容涉及15家大型央企、29项世界领先技术及应用,并走访多位院士,历时半年策划摄制完成。节目运用航拍延时、数据可视化、动画演示等技术创新手段,聚焦中国超级工程如何惠之于民的重大成果。通过宏大叙事与个体故事相结合,《大国基石》将各项超级工程故事化、具体化,用可观可感可触的镜头语言娓娓道来。

  百姓安居乐业的背后是一双双“看不见的手”,在各地各领域提供安全保障和支撑。对此,《大国基石》许多情节都有所体现:当居民们在武汉东湖绿道奔跑骑行时,离不开大东湖深隧工程对污水传输处理以及相关智能控制平台的智慧性与安全性保障;当汽车驾驶需要导航时,依靠的是北斗卫星系统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和地图技术;当河南暴雨多地通信中断时,翼龙-2H无人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及时报告灾情、恢复通信信号。

  《大国基石》将微观“瞬间”与宏观“时代”相融合,纪录片以央企奋斗故事为脉络,将国资央企在各类技术研发的创新实践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也通过平凡普通的奋斗者群像,将各类遥不可及的超级工程展示得富于生动性、贴近性。节目充分展现出各条战线持续奋斗、开拓奋进的时代新气象。

  如果观众对数据缺乏直观感受,那么《大国基石》对各项发展数字、技术应用中的抽象概念进行有效的呈现与信息传递,让各类数据不仅真实可感,又运用影像带来视觉冲击。如“华龙一号”采用自主研发的双层安全壳设计,内层钢筋混凝土墙厚度达1.3米、外层达到1.8米,使用钢筋粗4厘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的钢筋,宛如给核电站戴上了“金钟罩”;北斗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的尺寸为1.8×1.8毫米,镜头将芯片与一粒大米、一颗黑芝麻在尺寸上作对比,并纳入数据呈现。

  大量动画镜头也是《大国基石》的亮点,向观众直观阐释关键技术的原理与运行方式。由于拍摄对象的呈现形态与施工跨度较长,难以通过实景拍摄完整,通过动画方式最大化弥补了镜头的缺憾。如长洲水利工程修建后,安装北斗前后船只过闸的动态对比;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E21管节水下对接场景;即将建成的第一条北方跨海沉管隧道,和深中通道在全线贯通时的展望效果等细节,均采用动画效果完成。

  纪录片《大国基石》用生动鲜活的镜头语言,全视角立体化的动画效果,完美展现了超级工程的非凡实力,讴歌了开拓奋进的时代新气象。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城重庆: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

  • 山东:发展内河航运 畅通物流通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