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记者 姜方
中国大戏院剧场二楼,黑色西装、半边面具装扮的音乐剧演员郑棋元,看上去内敛、孤独又神秘;《每当我害怕》的旋律一次次由他唱响,这个仿似幽灵的人物内心的光芒,传递到这座92年历史剧场的角角落落。音乐剧《夜半歌声》散场了,为郑棋元而来的观众走出中国大戏院,她们在马路上讨论着剧情,成为岁末年初上海演艺大世界的一道风景。
“上海引领了全国的音乐剧市场,我在上海特别是环人民广场演艺区生活了半年多,下个月又要回到这里排演《哈姆雷特》。”确实,过去一年里郑棋元的诸多高光时刻留在了上海演艺大世界,从音乐剧综艺《爱乐之都》中“魅影”的惊艳亮相,到音乐剧《赵氏孤儿》《夜半歌声》里的投入表演,还有“奇缘”音乐集结对音乐剧唱段和歌曲的走心演绎,在这座城市挥洒热情与汗水的他,积攒了很多“上海故事”。不排练时,他喜欢在上海的马路上走走,或者去沿街的小店里坐一会儿、发发呆,“很享受这座城市里属于自己的片刻宁静时光”。
有“大神级”唱功,更有对人物的高阶塑造
位于演艺大世界区域的中国大戏院,承载着深厚的海派底蕴。郑棋元的中剧场首秀,献给了这座能容纳800位观众的戏院。“第一次走进这里,就感受到强烈的复古感。二层包厢很精美,而《夜半歌声》的舞美也很能体现老上海的怀旧感。”相比大剧场里很多观众拿着望远镜“望眼欲穿”,郑棋元认为在中剧场里,“大家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演员脸上的细微表情,观演氛围特别好”。
谈到角色,郑棋元的眼神格外晶莹透亮。明知原创新戏不好演,但“这个人物和这部剧的音乐打动了我”。“幽灵”宋丹萍坐在幽暗的角落里,书写着想要完成的剧本,伴随着弱起的大提琴声,他的吟唱格外动人。唱段《每当我害怕》在剧中反复响起,传递的情绪各异——无法接受女主角绿蝶看到自己真实面貌时的纠结,回到房间时内心孤独的独白,被火舌吞没完成自我救赎后的释放……不使用很多夸张的动作或表情,光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站在那儿,就能让观众入戏。“幽灵”的怒火、痛楚与孤独可以是狂暴恣意的,郑棋元却选择通过“很内敛、很东方、往里收”的演绎展现角色内心的层层绽放。“他展示的不仅是无可挑剔的‘大神级’唱功,更是对人物、对戏剧的高阶理解和塑造能力。”有观众观剧后在微博上这样留言。
“绿蝶的扮演者之一喻越越首演那天,听到她唱了最后一首歌,我差点哭了。这个戏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郑棋元回忆,《夜半歌声》合成时,陆续有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阳”了,可即使台上只有四个演员,大家也没有放弃。“哪怕剩下最后一个兵,也要站在现场。有时候觉得我们很渺小,但也可以顽强,对艺术和舞台的执念让我们拼尽全力和病毒‘斗争’。”
从不怠慢舞台,用歌声带给听者希望
待在上海的半年多时间里,剧组排练就是郑棋元的“日常”。“没有特别的业余生活”的背后,意味着对舞台、对角色的敬畏,对自身业务能力的高标准、严要求。“作为已有二十年舞台经验的资深演员,从不敢说自己‘可以随便演’或者怎样,只有不断再学习和再积累。”
“我不能看见黑暗欺压星光,因为我心也要一直点亮,风暴随时会将我灭亡,但是善良从未荒凉,我会像熊熊大火一样。”《赵氏孤儿》程婴的这段唱词,让扮演者郑棋元感受到了他灵魂中向光的一面,而宋丹萍与程婴有相通之处。“在他看似灰暗的人生即将谢幕时,即使又一次被大火所吞噬,肉体消失了,但是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那颗心,却可以一直留存于世。”郑棋元认真地告诉记者,在一些艰难的日子里,最开心的莫过于听到观众说“看完演出品出一些对人生的感悟,获得了心灵的治愈”。
音乐剧市场已然繁花似锦,郑棋元仍然保持着清醒与冷静。他对行业的良性发展,有着更高标准的期待。对演员来说,市场火了是幸福的,也可能是危险的。他特别寄语还没毕业就已登台演戏的年轻人,“要珍惜每一次舞台实践的机会,不断提升完善自己,让艺术道路走得更稳才能更长远”。他同时指出,不仅是演员,还有制作、剧本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实力和专业度,“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戏,做出好的作品,整个行业才会有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