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让科学家精神直抵心灵

来源:北京科协2023-02-03 13:17

  新年伊始,由北京市科协牵头拍摄的《大先生》节目在北京卫视黄金时间首播。这是全国首档青少年科学教育节目,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融合实景科考、科学实验、科学辩论等创新形式,为推动科学家精神与青少年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新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面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北京正持续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加强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统筹。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正是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优势释放,从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精神指引。在新的春天里,首都科技界和全社会应进一步将科学家精神发扬光大,大力彰显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让科学家精神直抵心灵,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

  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教育导向护航

  教育是国之命脉。青少年正处于价值取向形成的特殊时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将激励人为之奋斗终身。1978年1月,《人民文学》刊登了一篇名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迅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让数学家陈景润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激发了无数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当年孩子们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会响亮地回答:“我要当科学家!”

  科学家精神之于青少年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勇于探索,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培养爱国情怀,涵养坚持不懈、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品格。

  当代青少年的价值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面向青少年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充分理解青少年价值需要,采用更加新颖的表达方式。

  在1月31日播出的首期《大先生》节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带领青少年“未来团”走进考古现场,将科学精神映射到科学探索的情境中,通过妙趣横生的科学实践,引导青少年主动探索,在寓教于乐中感悟科学家精神。

  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顺应了青少年的好奇天性,呵护了青少年敢于挑战、敢于质疑的求真精神,在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同时撒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了孩子们成为科学家的内生动力。

  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创新凝聚力量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科学家放弃国外的名誉地位和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科技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科技工作者应如何理解爱国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坚定地认为:“科技创新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爱国方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何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如何实现从“追逐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广大科技工作者唯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赓续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以创新寻求突破。

  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大量艰苦的工作,经受长时间考验。在首都科技工作者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苏东林说:“科技工作者要敢于和困难做斗争,要耐得住寂寞,勇于挑战科研难题,大胆地提出一条新的探索之路,在国际科研博弈中,做到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科学家精神,坚守着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无数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接续奋斗,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科学家精神让人才发展薪火相传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科学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伟大时代精神同频共振。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将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8条宝贵经验之一,强调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科学家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既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信念与追求,也为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开拓创新提供了力量源泉。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再到钟扬、黄大年,他们身上彰显的科学家精神感人至深。学习感悟科学家精神,能够激发爱国情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不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对新时代人才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

  “青年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选择,一定要和国家的需求,跟时代的进步相结合。”在“科技之光”的舞台上,84岁的杜祥琬院士深情讲述老一辈科学家为氢弹和激光事业奋斗不息的故事,向新时代青年传递深情嘱托。

  从2020年开始,市科协持续开展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庄文颖、刘清泉、江毅、刘莉等一批科技工作者代表成为青年人才的榜样标杆。

  这些生动鲜活的科学家形象,曲折又丰满的科研历程,质朴感人的探索故事,无不诠释着科学家精神的真谛,以心灵和情感的共鸣激励着广大青年,最终汇聚形成引领新时代人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精神的力量无穷无尽,精神的传承生生不息。以科学家精神滋养教育、培育创新、引领人才,涵养科技创新良好生态,既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应有之义。

  我们应将弘扬科学家精神贯穿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广泛动员全市各级科协组织,积极联动大中小学、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科技企业等多元主体,构建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的新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激荡奋斗豪情!(柯嘉平)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