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扫黑剧”的三次转向映照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扫黑剧”的三次转向映照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来源:文汇报2023-02-06 08:32

  《狂飙》(上图)中,张译(右)与张颂文(左)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该剧开篇便开宗明义地提出,扫黑除恶要在专项斗争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新阶段

  肖军

  近期,一部以扫黑除恶为主题的电视剧《狂飙》热播,凭借紧凑的故事节奏、精湛的演员演技和宏大的叙事背景成功出圈。近年来,反映同类主题的影视剧不在少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借案件来彰显公义。这些影视剧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的变化,还彰显了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步,真正做到了与时代同步、与现实同行。

  从法治角度来看,扫黑除恶影视剧叙事内容经历了三次转向。观众在观看影视剧的同时,感受到了我国的法治进程,影视作品成为了最好的科普媒介。

  转向一:

  从办理普通刑事案件到加大力度办理涉黑涉恶案件

  《扫黑风暴》《对决》

  2022年上半年播出的《对决》借角色之口强调,我们现在办的案件不同于普通的刑事案件,而是涉黑涉恶案件。这类案件跟普通的刑事案件不同,我们要全方位地研判所有与陈锦辉、陈锦发陈氏兄弟相关联的案件,确定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全面收集涉及他们的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和危害性特征的证据,为下一步的起诉、审判打好基础;而关于法律适用、证据认定等问题还要重视和检法机关的沟通。在剧中,中央督导组在督办风州市涉黑涉恶案件时强调,涉黑涉恶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强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日常监管,从源头上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

  2021年播出的《扫黑风暴》也是从一开始的刑事案件转向涉黑涉恶案件侦办,如麦自立埋尸案、杨冬菜霸案等。

  这一个转向,看起来反映的是侧重点的不同,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直接反映,还人民群众一片净土。

  转向二:

  从办理涉黑涉恶案件到开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罚罪》《巡回检查组》《扫黑·决战》

  2022年下半年播出的《罚罪》,以开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主线展开叙事,表现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办案机制与以往打黑行动的区别,即除了要铲除黑恶势力,还要打伞破网,扫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改善基层的政治生态;黑恶势力的扫清,还要直指基层腐败、官商勾结等一系列问题。剧中反复出现的赵啸声家族祠堂里撑起来的一把“伞”格外醒目,“伞”上挂满了盒子,盒子里存放着印有大大小小官员照片的扑克牌,象征着赵氏家族有保护伞的“庇佑”。观众看到,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进行,不仅赵啸声家族被铲除,家族的保护伞也轰然坍塌,这意味着侦办涉黑涉恶案件与打击“保护伞”相结合,切实做到了同步侦办。剧情的发展恰好呼应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中的各个时间节点。为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攻坚仗,维护一方安宁、扫除黑恶势力,剧中父子两代警察不畏艰险、前赴后继。2020年播出的《巡回检察组》中的检察监督过程不仅还原了案件的真相,还揪出了以黄雨虹为首的黑恶势力以及以武强、王剑鸣为首的“保护伞”。在此过程中,消除负面因素的关键,亦是“打伞破网”。同样由张颂文主演的《扫黑·决战》也是明线暗线同步推进,明线是侦办以宏远集团总经理孙志彪为首的地方黑势力系列案件,暗线则是揪出了此前一直以儒雅正义形象示人的县长曹志远和原县委书记曹顺华,最终曹氏父子只手遮天的“家天下”梦告破,魏河县老百姓也寻回了希望。

  上述的影视剧也让观众明白,从办理涉黑涉恶案件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党中央决策的全新部署其广度、深度、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扫除的是黑恶势力,净化的是政治生态,赢得的是民心凝聚,展现的是党和人民雷霆万钧的气势、必战必胜的决心,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转向三:

  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扫黑除恶常态化

  《狂飙》

  《狂飙》开篇便是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彰总结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大会,开宗明义地提出,扫黑除恶要在专项斗争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常态化的同时对政法队伍进行教育整顿。

  这个剧情,对应的是2021年3月召开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这也为本剧奠定了总基调,即剧情围绕着扫黑除恶常态化展开。剧中有一个情节,退休干部黄老对徐忠的工作表示不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是结束了吗?徐忠以拉家常的方式向他解释说,扫黑除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常态化。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在此处得以借剧情向观众普及。

  此外,《狂飙》反映了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情况,如在第4集、第13集片头,以旁白方式说明:在这次教育整顿工作中,经常会谈到初心,其实大多数人的初心都是好的。但在长期的工作中有的人却一步步放松了警惕,被腐蚀、被拉拢,沦为犯罪分子的保护伞。这说明,坚持初心,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些人不理解:教育整顿工作何非要倒查呢?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二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某些地方政府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由此滋生的资源垄断和权力腐败,让老百姓怨声载道。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绝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从根源入手,让老百姓看到党中央刀刃向内的决心。无论是当下发生的还是过去发生的,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就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教育整顿来说,退休不是免死金牌,贪腐分子更不可能安全上岸,因为老百姓不答应,党和国家更不答应。这一段表述所呼应的,正是2021年2月召开的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剧中这场政法队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

  该剧在后半段也是围绕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展开叙事的,比如专案组在收集强盛集团犯罪团伙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证据的同时,还要求京海全体政法队伍自查自纠,每一名公务人员都要填写自查表。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扫黑除恶常态化并与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扫黑除恶工作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效率与效力,更好地诠释了两项工作之间的联系,在为观众展示出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的同时,全面构筑起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基石。

  扫黑除恶题材影视剧中法治内容的三次转向,体现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变化,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法治化进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努力。影视剧叙事重点的变化印证了这一点,因为大多数该类型影视剧是根据全国扫黑除恶过程中的真实案例和所处阶段的经历改编。内容的三次转向,不仅反映了国家扫黑除恶的决心、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还对黑恶势力起到了威慑作用、对广大民众起到了警示作用,更是将法治宣传教育贯彻到底,对观众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接受法治教育的契机。

  艺术是一个表现形式,叙事是为弘扬法治服务的,为观众展现出扫黑除恶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价、成果人民共享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部分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事,更是每个公民的事,每个公民都要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来。正如《狂飙》中讲到,治安与治理,虽然一字之差,但差别巨大。影视剧告诉公民(观众),每个人都是治理的主体。公民(观众)不仅要时刻牢记法律的界限、遵守道德的底线,还需要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作贡献。唯此,才能齐心协力共建平安中国,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刑侦剧研究中心主任)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