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人艺《茶馆》为何常演不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北京人艺《茶馆》为何常演不衰?

来源:北京日报2023-02-06 10:16

  记者 王润

  2月2日,北京人艺后台,濮存昕像以往每次《茶馆》上演时一样,在化装间楼道里的小黑板上一笔一画写下“茶馆”两个大字,然后再在下面标注上从2月2日到2月12日每天的演出场次。从“726”到“734”,这一连串数字,是北京人艺“镇院之宝”《茶馆》从1957年一直演到这一轮的总场次。老戏迷也会在心里默默算一下,由梁冠华、杨立新、濮存昕从1999年开始挑大梁的这一版《茶馆》,到这轮演完应该是360场,距离当年于是之、蓝天野、郑榕于1992年谢幕的初版《茶馆》的演出374场,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每年北京人艺“老裕泰”的开张,都是一件文化盛事。去年人艺70年院庆,《茶馆》首次线上直播,更是创下了5000万人次观看的纪录。今年,终于迎来疫情之后的百分百上座率,《茶馆》1月19日开票,9场演出票秒光。能够抢到票的观众无不欢呼“幸运”:“新年到人艺看场《茶馆》,这可真是太大的享受啊!”

  北京人艺人常说,“每年演《茶馆》,就像过年一样。”今年《茶馆》演出,正好赶上春节期间,所以对于北京人艺来说,可以说是双喜临门,大家借此欢聚一堂、共度佳节,整个后台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但临近演出前半个多小时,后台就全部清场,变得非常安静,演职人员各就各位,没人再说笑喧闹。虽然这出大戏年年都演,但台前幕后,没有一个人掉以轻心,大家都用一种守护“传家宝”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场演出,这也正是《茶馆》这出人艺“看家大戏”能够常演不衰的原因之一。

  《茶馆》剧照。 均由记者 方非摄

  梁冠华:

  老舍先生的剧本太经典

  在《茶馆》舞台上,有一本道具“账簿”,每次演出,梁冠华都会在上面默默记录下演出场次和每场演出情况,比如换了新演员,或者出现了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厚厚的账簿里,很多都是不能外传的“幕后秘密”,因此也被剧组人笑称为“变天账”。每记满一本,梁冠华便再换一本,虽然是剧中道具,但也成了“《茶馆》大事记”的历史文物。“现在已经是第三本了,从2014年开始用的。前面两本有一本已经被人艺博物馆收藏了。”

  当年,梁冠华曾经参与过老版《茶馆》的演出。他跑过黄胖子的龙套;还曾是英若诚扮演的刘麻子的C制,只是从来没机会上台演过这个角色。但《茶馆》中所有的角色,他都烂熟于心,并且对那个时候老艺术家们的谆谆教导和严格要求至今难忘:“当年一个黄胖子上台,老先生们就给我排了七八次。”

  1999年,慧眼识珠的林兆华导演和北京人艺领导班子,选中了和于是之气质迥异但极具特色的梁冠华来主演王利发这个无数演员梦寐以求的角色。二十多年来,梁冠华对这个角色早已从忐忑紧张、小心翼翼到从容自如、游刃有余了,但每次演出前,他仍会保持着极其谨慎的态度。

  临开演前四十分钟,他就如同王掌柜附身一般,从化装间独自踱步到空无一人的舞台上,在幽暗的灯光下,摆弄柜台上的茶壶、杯子、抹布,检查戏里要用的道具……而且每场演出,那些熟悉的台词也依然让他心潮澎湃。“因为老舍先生的文字,和历史、现实都结合得非常紧密,能够感受到他剧本中那种对社会发展的洞见和预见,观众也能理解到这个作品的经典性。所以,真的让人特别佩服!”

  濮存昕:

  《茶馆》具备文物一样的品质

  刚刚在人艺新戏《正红旗下》中分别扮演老舍和老舍父亲的濮存昕与杨立新,又登上了《茶馆》的舞台,成为老舍笔下的“常四爷”与“秦二爷”。他们两个在后台给自己化装的过程,就连冯远征都会感叹:“那不是在化装,而是在脸上作画!每一笔皱纹,都画得很细;每画几笔,还要眯着眼睛看一看再画。就这样,在脸上画几百条皱纹。而这个过程,就是在进入角色。”

  濮存昕认为,观众爱看《茶馆》,演员们爱演《茶馆》,很大原因是因为“老舍先生的台词写得太好玩了!”“我们演员在台上演戏,也有津津乐道的那种陶醉,生活中也经常会引用《茶馆》的台词。于是之老师曾说,是文学养育着这个剧院,是这些了不起的作家们为剧院提供了文学的基础和品质。”

  焦菊隐导演对于《茶馆》也同样重要,濮存昕回忆道:“1999年复排《茶馆》时,我请黄宗江老师来看戏,他一路上没评论什么,只是说‘不容易’。那时林兆华导演对文本和布景都有了一些改动,老辈人尤其是对《茶馆》有着特殊感情的老观众好像不大接受。2005年,纪念焦菊隐先生诞辰100年的时候,又改回到原版的样子,这也是剧院对历史、对前辈、对经典的尊重。我觉得,如果没有更系统、更全面和更完整的创意,《茶馆》就按照老样子演下去。观众要看的就是这些有特色的人物和有味道的语言。其他的戏可以有新的面貌,但唯独《茶馆》,具备文物一样的品质,它的传统也是观众喜欢的理由之一。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品质上能够向老前辈们看齐。在老舍先生的剧本空间里,在焦菊隐先生导演的氛围中,我也很高兴杨立新这些年承担起复排的重任,演员们不断提高品质,见贤思齐,让这个戏继续有标准地一直传下去。”

  杨立新:

  熟悉的生活是最大优势

  杨立新除了要在《茶馆》中扮演“仨老头”中的“秦二爷”,而且因为林兆华导演年事已高,因此多年来一直担任《茶馆》复排导演。但他坚决不肯别人叫他“复排执行导演”,他说他只能算个“组织者”“看守”:“帮着看着点,守着点,别让该有的东西丢失了。”每次《茶馆》排练,60多岁的他都会跑上跑下,一会儿在台下,给其他演员“盯着点”,发现任何问题及时提出来;一会儿又跑到台上,继续演自己的角色。

  在杨立新看来,当年人艺老艺术家排《茶馆》《雷雨》这些戏时,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就是遇到什么地方不清楚怎么处理,可以直接问原作者是怎么想的,了解原作者的意图。“而我们这一辈的优势,就在于曾经跟他们一起同台演过戏,或者看过他们排练的过程。而且我们虽然年轻,但对北京的生活还比较熟悉。现在,生活日新月异地变化,观众却希望还能在台上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而这一辈年轻演员没有见过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那种生活也离我们远去了,所以创作也就越来越难了。”

  冯远征:

  “传帮带”传承人艺精神

  在《茶馆》中扮演“松二爷”的冯远征,作为北京人艺院长,对“《茶馆》的传承与接班”更是一直放在心头。“前几天我们还在排练厅讨论这个事,聊起年青一代什么时候能够接班。大家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别等我们演不动的时候再交班,还是希望年轻人能尽早接班。拿濮哥的话说,趁我们干得动,还能够帮助他们,否则年轻人平地起高楼的感觉,可能会吃力一些。”

  让冯远征感到欣慰的是:“这两年,剧院的老演员都积极回来和年轻人一起同台,哪怕就是很小的角色,能看出他们对人艺未来充满了期待,特别是对年轻人的这种期待,让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够在自己干得动的情况下,多教年轻演员,这其实就是传帮带。大家在一起特别团结,而且很多年轻人确实也让我们眼前一亮,给人艺带来很多希望。”

  从演员到院长,在人艺干了一辈子,冯远征认为《茶馆》久演不衰的秘密,首先是因为老艺术家们创立了北京人艺这个辉煌的剧院,一手把它打造成了金字招牌。虽然戏剧曾经有过低迷的阶段,但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文化。“像我们这代人,从年轻到成长到成熟,现在也成老一辈了。我们没有放弃人艺老艺术家创立的那些精神,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我们也希望把人艺的精神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挪威首相斯特勒

  • 温故丨“取法乎上”“见贤思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
2024-09-10 04:10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是极度贫瘠还是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观点。
2024-09-10 10:23
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常常难以找到满意的服务商,服务商有时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取得企业信任。
2024-09-10 10:20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吉林省正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4-09-10 10:17
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项目9日正式投产。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正式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
2024-09-10 04:10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与MCN一起打造出海内容繁荣生态。
2024-09-10 10:20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09-09 09:58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9-06 08:50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2024-09-06 08:48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24-09-06 08:46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2024-09-06 08:45
5日,在国家林草局举办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2024-09-06 07:20
回音壁印章设计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发工程师焦朋告诉记者,回音壁存在特殊声学现象,可以让声音形成回声。
2024-09-06 08:47
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2024-09-06 07:20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024-09-05 05:30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2024-09-05 08: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