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足尖红楼浪漫舞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2-20 10:13

  当芭蕾遇到中国古典名著,会幻化出怎样的舞台浪漫?2月10日,备受瞩目的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红楼梦》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亮相。这部历时3年精心筹备的年度大戏,用芭蕾编织了一段亦真亦幻的东方奇缘,以兼具“国际化”与“民族性”的艺术视角,实现了东西方艺术融合的一次大胆探索。

  芭蕾版的贾宝玉与林黛玉。

  令人兴奋且期待的挑战

  作为影响深远、享誉中外的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自诞生以来就被各种艺术形式反复改编。

  “在中国艺术传播史上,哪一种艺术形式改编《红楼梦》都是大事。过往戏曲、影视对《红楼梦》的改编比较多,芭蕾的改编并不常见。”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表示。他认为,《红楼梦》是讲情的,讲一种雅致的生活美学,用芭蕾来改编《红楼梦》其实非常合适。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歌剧舞剧院排演的舞剧《红楼梦》主要以中国戏曲舞蹈为基础,吸收了芭蕾、现代舞等元素。1982年,中央芭蕾舞团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四幕芭蕾舞剧《林黛玉》,塑造了芭蕾版的林黛玉形象。上世纪90年代的交响芭蕾《红楼畅想曲》、随后广州芭蕾舞团创排的《梦红楼》,则是以现代视角解读《红楼梦》的实验先锋性舞剧。

  “将《红楼梦》呈现在芭蕾舞台上,是中芭继创作《林黛玉》后,以更丰富的人物、情景的交叉、时空跨越的转换来演绎这部经典巨著。对于所有的创作者和全体演职员来说,这是一次令人兴奋且期待的重要挑战。”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说。

  冯英是此次芭蕾舞剧《红楼梦》的总策划、制作人。据她介绍,中央芭蕾舞团为芭蕾舞剧《红楼梦》的创排集结了一支阵容强大的主创团队。作曲叶小纲、总编导佟睿睿、编剧冯俐、舞美设计刘杏林、服装造型设计阳东霖等一众业界“大咖”,前期用大量时间精读原著,虚心观摩其他艺术门类独特的演绎手法,认真聆听专家学者不同角度的深度解读,力求从当代视角出发,呈现一部无愧于经典的精品力作。

  多元融合彰显艺术魅力

  西方的芭蕾艺术如何表现中国的古典名著?舞蹈怎么编,音乐怎么写,人物如何塑造?

  “芭蕾版《红楼梦》不是简单地用芭蕾演绎《红楼梦》里的故事。”总编导佟睿睿说。曾编导过《扇舞丹青》《水月洛神》《罗敷行》《记忆深处》《朱鹮》等众多舞蹈佳作的佟睿睿,此次首度涉足芭蕾舞剧的创作。

  在她看来,芭蕾舞剧《红楼梦》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口。通过这个契口,将多种元素自然融合,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语言和舞蹈语汇。让芭蕾向上和直立的特色,与中国舞那种一呼一吸之间的美感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既要在芭蕾舞上做文章,也要在中国味道和中国语汇上花工夫,但又不能是“两张皮”,怎么办?主创团队采用了“抽离—进入—再抽离”的叙述方式,避开叙事的束缚和演绎的窠臼,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既富有西方芭蕾色彩又兼具中国意韵审美。

  邱芸庭(中)在剧中饰演林黛玉。

  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叶小纲为芭蕾舞剧《红楼梦》创作了兼具舞蹈韵律与人物塑造的音乐框架,将其定位为“一部具有中国古典式浪漫主义的舞剧音乐”。他表示:“《红楼梦》的音乐要想立得住,首先要和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紧密关联,这部剧具有鲜明的中国旋律,但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而是完全用西洋化的乐队来表现中国音乐色彩。”剧中跳跃张扬的“贾宝玉”、外柔内刚的“林黛玉”、亲切包容的“贾母”等,都通过不同音乐主题呈现于舞台之上。

  作为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在这部剧的创排过程中,张庆善曾担心芭蕾语汇能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比如王熙凤在小说中的出场,靠一句话就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舞剧怎么表现?再比如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这段故事,舞剧怎么讲述?

  “后来,主创们运用舞蹈语言、音乐、舞美等手段解答了我的疑惑。”张庆善看完演出后说,“王熙凤出场时的场面、动作、音乐无一不体现了她的身份和性格。在宝黛共读西厢这一情节中,通过近景和远景两个舞台把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这些手法非常巧妙,让人不禁惊叹舞台艺术有别于文学的艺术魅力。”

  精彩演出助推传播

  芭蕾舞剧《红楼梦》舞台之上既有水袖翩然,又有足尖飞舞,有芭蕾的优雅身姿,还有中国古典意蕴。

  为了让观众进入古典意境,主创团队在视觉呈现上下了大工夫。舞剧以贾宝玉踏上归隐之路作为开篇,舞台上,一块长12米、宽9米的白色墙面悬置在中央,墙面中央最下端一个圆形孔洞,像是通往另一世界或红尘的入口。跟随着宝玉的回忆,巨大的墙面慢慢翻转,背面竟是金红斑驳的颜色,荣国府簪缨世家的故事徐徐开启。

  “这部剧的主体舞台结构来自‘雪’的意象,悬置在舞台上的白色‘雪墙’在前后纵向移动或360度旋转中,与背面斑驳的金红色交替变幻,成为不断铺陈种种视觉元素的底图,隐喻人物身处飘忽不定的世界,营造出有与无、真与假、虚与实的无尽交织。”舞美设计刘杏林表示。

  突破以往舞台的线性叙事,芭蕾舞剧《红楼梦》别开生面地将观众带入宝玉的心灵世界,在亦真亦幻的时空轮转中,体味宝黛间的真挚爱情,发起对人间之情、生命之爱的思索与追问。剧中,黛玉进贾府、宝黛初会、宝钗进府、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玉挨打、怡红夜宴、抄家丢玉、调包成亲与黛玉焚稿断痴情等情节,经过再创作,从文本走向舞台,幻化成芭蕾舞的意象化舞姿。

  剧中再现荣国府故事。

  在首演场,中央芭蕾舞团首席演员邱芸庭饰演林黛玉,演员黎文韬、徐琰分饰贾宝玉与薛宝钗,其中邱芸庭的表演最让人惊喜。“芭蕾是来自西方的舞种,但与中国传统故事相结合竟然毫无违和感,融合得很好。演员们表现非常出色,特别是邱芸庭,当她穿起绿色斗篷点起足尖,形象与书中的林黛玉十分贴合。”观众吴女士说。演出结束后,她特意留下来等待主演签名留念,目睹签名的队伍一直排到了剧场门口。

  由于演出火爆,为了满足观众的观演需求,中央芭蕾舞团在此轮演出中加演了几场下午场。北京首演之后,该剧还将巡演至西安、广州、深圳等城市,将浪漫唯美的足尖红楼带给全国各地的观众。

  “在当代生活中,人们对美的欣赏是多元的。不同艺术形式的改编,使得《红楼梦》这部经典历久而弥新。作为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央芭蕾舞团举全力创排芭蕾版《红楼梦》是非常好的探索,将会给《红楼梦》的当代传播带来很大的影响。”张庆善表示。郑 娜

  (本文图片均由中央芭蕾舞团提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