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生万物》上演“老友记” 杨澜蒋昌建挑战宣纸制作技艺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新生万物》上演“老友记” 杨澜蒋昌建挑战宣纸制作技艺

来源:国际在线2023-02-27 16:12

  笔跃,墨舞,没有什么比一张纸更适合成为中国书画创作的沃土。千百年来,人们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绽放在纸上,而宣纸,更是让后人对中式美学密码得以解读。由梦之蓝手工班独家冠名,江苏卫视与阳光媒体集团共同出品的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里,杨澜和三十年老友《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以及新锐设计师黑一烊、曾令波来到了安徽泾县,学习了传说中手工制纸的天花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艺术的笔触或瑰丽或朴实,或婉约或磅礴,唯有宣纸,盛得下这千年的灿烂。

《新生万物》上演“老友记” 杨澜蒋昌建挑战宣纸制作技艺

  老友相逢,学路漫漫互怼作伴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杨澜和蒋昌建碰头时,两人在宣纸文化园的一副对联上读到了这句话,而横批“纸寿千年”正是是画家刘海粟对宣纸的评价。尽管蒋昌建在《新生万物》是初来乍到,但他却没有感受到丝毫陌生,一来这次搭档了三十年老友杨澜,二来泾县算得上是蒋昌建的半个故乡。听闻蒋昌建11岁便来到泾县生活,杨澜忍不住八卦道:“初恋也一定是在这儿了!”

《新生万物》上演“老友记” 杨澜蒋昌建挑战宣纸制作技艺

  学习之路道阻且长,每项工序都是时间和耐力的考验。在晒纸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毛胜利告诉大家,每张纸烘干都需要三到五分钟,期间需要人用手将纸一张一张揭下。蒋昌建甫一上手,便差点将纸揭毁。毛胜利表示,如果断深,纸就要重新打浆回笼。而杨澜更是一度不小心将纸掉在地上,手忙脚乱的学徒们可谓深刻感受到了学艺的艰难。

  面对多次失败的尝试,普通朋友或许会彼此鼓励,但交情深的老友却会选择不遗余力地“打击”对方。这边杨澜嘲笑蒋昌建是“笨学生”,那边蒋昌建开玩笑道师父给杨澜的印章不够坚定。事实上,如果像杨澜和蒋昌建一样体会过这些工序的高难度,你或许会懂得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对宣纸的珍视:“此纸不敢书也。”

《新生万物》上演“老友记” 杨澜蒋昌建挑战宣纸制作技艺

  匠心不朽,千锤百炼得一卷白

  亲手制作宣纸的匠人或许比艺术家还要珍惜宣纸,毕竟每道工序的成果都来之不易。学习晾晒燎草的过程中,杨澜几度挑不起两百斤的扁担,而这只是宣纸草料加工匠人奚家忠在山坡上往返的日常。刚开始挑的时候,奚家忠的肩膀几乎全部磨破。

  无独有偶,见到碓皮匠人曹康保的时候,杨澜与他握手,便马上对曹康保手上厚厚的茧有了十分清晰的触感。碓皮是个重活儿,尽管做了几十年碓皮的曹康保已经十分熟练,但旁观的学徒们看着仍然心惊肉跳。巨大的击打声对耳膜也有着不小的损伤,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春荣说,一位八十多岁的碓皮老师傅如今基本已经听不见。

  不论身在哪个工种,这份用心在宣纸的制造过程中贯穿始终。从水深到火热,从捞纸间到晒纸间,新生学徒团能体验的只是冰山一角,却也足以感受造纸术的伟大。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由梦之蓝手工班独家冠名,江苏卫视与阳光媒体集团共同出品的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每周五晚20:20江苏卫视&腾讯视频同步播出。

《新生万物》上演“老友记” 杨澜蒋昌建挑战宣纸制作技艺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中国导演毕赣获特别奖

  • 文博会:“美丽工坊”人气旺 手工艺品带动残疾妇女增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