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新的“一对一”剧场,会颠覆戏剧行业吗?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全新的“一对一”剧场,会颠覆戏剧行业吗?

来源:解放日报2023-02-28 10:49

  作者:吴桐

  比利时先锋实验剧团Ontroerend Goed创作的“一对一”治愈剧场“遇见自我”系列《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日前在上海文化广场全新开放的音乐剧中心开启驻演。这两部神秘的作品曾横扫国外艺术节,吸引数万观众打卡。今年,由上海文化广场和抱风屿Tempest Project制作出品、仙童戏剧联合出品的中文版初步计划在沪完成2300多场演出,为演艺大世界带来新玩法,注入新活力。

  作为《一个人的游戏》在中国最早的体验者之一,记者进入剧场前,对即将体验的一切几乎毫不知情。唯一的信息是:一次仅开放一名观众入场,在30分钟内,将被若干演员带领着,进行一场与自我的对话。等待入场之际,身边其他观众跟记者一样,脸上充满疑惑,甚至有点紧张。而当体验结束走出那扇门后,你可以在他们脸上看到完全不同的表情:有人安静,有人兴奋,有人哭了,有人怒气冲冲地离开,还有人找了一张椅子坐下来,细细回味刚刚发生的一切。

  随着《不眠之夜》《金钱世界》等沉浸式戏剧走红,“台上演戏,台下看戏”的传统戏剧模式被突破,强调体验、参与和互动。而《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将这一形式推向某种极致。它带来新的戏剧理念、表演方法和观众体验,让观众成为绝对的主角,也让观众在互动中发现自我、剖析自我。

  观众能接受“一对一”剧场吗?它会颠覆戏剧行业吗?

  打破剧院“第四堵墙”

  它是为你一个人准备的,完全被观众所掌控,存在于观众的感受、解读、互动中

  首演前两个月,记者在文化广场见到比利时Ontroerend Goed剧团创团成员、《一个人的游戏》主创之一乔什·斯梅特(Joeri Smet)。

  除了此次在沪落地的两部“一对一”剧场,沉浸式互动戏剧《金钱世界》也出自Ontroerend Goed剧团。这部紧张刺激的互动戏剧曾让不少观众“一掷千金”,大呼过瘾。这些具有颠覆性的作品是如何诞生的,Ontroerend Goed剧团又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乔什告诉记者,这些作品最初都缘于一次头脑风暴,一个全新游戏规则的设定。“比如,《一个人的微笑》的设定是:如果让观众蒙着眼睛坐在轮椅上,被推进一间房间,可以获得怎样的体验?《一个人的游戏》的设定则是:如果让观众进入一个房间,由他们自己去控制演员的表演,就像控制一个虚拟游戏里的化身,会发生什么?”《一个人的游戏》从最初的创意到成熟的作品之间,是一次又一次实验。“我们进行了许多尝试,如何设计每个房间的功能、每个问题的内容,如何起承转合。首演前,我们在比利时、瑞士进行了许多场试演,试演就是试错的过程,你要预估所有风险和可能出错的地方,尽可能多地知道观众会有何反应以及如何应对。”

  在《一个人的游戏》中,演员会一步步引导观众与之对话,一步步打开自己。“这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很多人体验完会说,他们从未和他们的父母、他们的任何朋友进行过这样的对话。”乔什说,“当然,有一些问题可能会让观众感到不舒服,但这是一种温柔的对抗,大多数观众都愿意试一试。”

  《一个人的微笑》有所不同。观众在25分钟的时间里几乎全程蒙着眼,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会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它构建起一个想象的空间,观众在其中自由驰骋。

  两部作品中文版制作人翁世卉说,她在爱丁堡戏剧节第一次体验《一个人的微笑》前,已经提前拿到它的完整剧本,她带着审视的眼光进入其中,并不十分配合。然而当她结束25分钟的体验被推出空间的一刹那,她感到时空倒流,方才所有情绪涌上心头。“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你必须真正经历过才知道。在爱丁堡,我遇到很多年轻人过来进行第三次、第四次体验,他们都被这部作品迷住了。”

  《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在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摩洛哥、莫斯科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赢得各地观众的喜爱。乔什说,Ontroerend Goed剧团的成功在于打破规则、强调实验,“一对一”剧场就用一种激进的方式打破剧院“第四堵墙”。“它是为你一个人准备的,没有你的存在,这场演出就不成立。它完完全全被观众所掌控,存在于观众的感受、解读、互动之中。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你你是谁,你与他人以及这个世界的关系。”

  体力和脑力双重考验

  演员要在特定规则下发挥,根据观众的反应快速灵活应对,也要保持克制、保持中立

  去年年末,Ontroerend Goed剧团演员伊丽莎·斯图克(Eliza Stuyck)跟乔什一起来到上海,训练《一个人的游戏》中文版演员。

  伊丽莎告诉记者,她第一次看《一个人的微笑》是10年前。那天她没有买到票,却一直等在剧场门口不愿离开。最后,工作人员破例让她进入,成为当天最后一个观众。“20多分钟的体验,让我非常触动,也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想当一个演员。”

  在上海,《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招募的中国演员,既有职业演员,也有部分有表演经验的非职业演员。伊丽莎说:“我们招募演员的标准,首要是对‘人’感兴趣。他们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观众身上,对细节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与人交谈,记忆力超群。培训是一个非常紧张的过程,中国演员非常认真和投入,跟他们一起工作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曾在德国柏林学表演的“90后”演员杨曾皓说,Ontroerend Goed剧团的作品对演员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他们的作品看上去挺简单,自己上去演才发现举步维艰。因为它跟传统的表演完全不同,它不断挑战你,需要你不断提问、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即兴表演。”

  演员训练最好的方式就是实战。从去年年末开始,《一个人的游戏》就启动内测。迄今,已有超过600名观众体验过《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两部作品。演员们通过内测,在与观众面对面过程中不断适应和调整。正式演出后,演员们每周工作6天,每天演出6小时,3小时后进行一次中场休息,对体力和脑力都是巨大挑战。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徐天仪此前在北京演过《金钱世界》。在她看来,传统戏剧表演,一个演员需要扮演一个角色。而在“一对一”剧场,演员需要在一个特定规则下发挥,它要求你根据观众的反应快速灵活应对,但也要求你保持克制,保持中立。“归根到底,表演的内核是一样的,它要求你把感官打开,接受对手给你的刺激,在回应的过程中去达成你的表演目的。演了这样的作品后再去演传统戏剧,你会对表演产生新的视角。”

  “一对一”剧场会颠覆戏剧行业吗?“谈不上颠覆,但的确会对戏剧人产生一定冲击,带来思维的挑战。其实很多人并不愿把这样的作品称之为‘戏剧’,而是称其为‘剧场项目’或‘互动体验’,因为大家觉得戏剧作品一定要看到故事,看到起承转合。但我认为,戏剧就应该与时俱进,百花齐放,让观众自己用脚投票。”徐天仪说。

  随着《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落地上海,会催生出更多“一对一”戏剧作品吗?徐天仪认为,戏剧创作者采用何种形式,还是取决于创作主题和创作目的,最重要的还是内容与形式的契合,最终传递创作者想要说的话。

  挑战观众也接受挑战

  让观众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或主动或被动地去观察自己、反思生活

  “95后”观众李丽慧是《一个人的游戏》第一批内测观众之一。喜欢音乐剧多年的她,第一次体验“一对一”剧场。当她走出房间,觉得自己被“治愈”。“我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也是一个不太愿意向他人表露内心的人。但经历这30分钟的体验,我自己也没想到,居然跟陌生人说了这么多我从未对别人说过的话。我从他人的目光和对话里第一次感知,我的生活也许还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去尝试做一些过去不曾设想的事。”

  体验完,李丽慧向身边许多朋友推荐了《一个人的游戏》。“我跟他们说,快去买票,因为这是与众不同的体验。体验完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跟在体验过程中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成为朋友。”

  徐天仪说,《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对观众来说最直接的吸引力就是“好玩”。“它会让观众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或主动或被动地去观察自己、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她看来,观众一定是需要被挑战的,如果拿出来的作品永远在迎合观众,没有给观众真正的刺激,就会失去观众。“观众是很敏锐的,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无论他们最后觉得满足还是震惊,觉得恍惚还是惋惜,这两部戏最终都是余味悠长的。”

  试演中,徐天仪曾遇到一位十分“挑剔”的观众。“他当时带着批判和审视的态度进入剧场,跟我交流的态度比较强硬,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尽力调整自己,但还是受到冲击。”让杨曾皓印象最深的观众是一位孕妇,她对人生、对爱情、对婚姻的许多观点都和自己不同,让杨曾皓开始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在《一个人的游戏》排练和试演过程中,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懂得如何聆听。只有你认真倾听别人,对方才会感觉到被尊重,才能产生真正的交流。我们和观众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乔什说,参与体验的观众,没有好坏之分。有人开放,有人封闭,但演员都要以中立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观众。乔什建议观众:“不要试图躲避,要敞开心扉,分享那些美丽的、有趣的、疯狂的事,你会得到更多愉悦和情感的体验,你越投入,就会得到越多回报。”

  上海演艺新空间超百家

  在上海,传统剧场之外的演艺新空间已超过100家,还有许多新空间正在萌芽,“一对一”治愈剧场《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驻演空间——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这个1500平方米的空间被打造成为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集合创排空间、共享办公室、录音棚、资料室、采访室等,是一个音乐剧的“实体孵化器”,一个鼓励野生、先锋的实验室。

  “上海演艺大世界非常鼓励演艺新空间的开发和新项目进驻,所以我们将两部作品带到上海,带到文化广场全新的空间。”《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制作人翁世卉说。

  这里原是一个普通的办公空间,为了改造,文化广场请来建筑师、好处CEO何勇。何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视觉设计上,而是在改造前先对目前新兴文化产业进行深度调研和访谈,试图了解演艺行业新的生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布局并设计功能。“我希望能用生态的思维来设计这些空间,让它更好地承载新型表演形式,把艺术从业者汇聚在一起。好的空间设计能让人与人相遇,得到高效的连接和互动,这才是空间的本质和最大价值。”何勇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广场、一个街区,创作者在这里感到很放松,艺术在这里无处不在,这样的空间才有生命力。”

  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说,“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规模的音乐剧基地,汇聚优秀项目、机构和人才。期待它成为音乐剧人的家园,成为原创音乐剧和中文版音乐剧的生发地,也成为小型音乐剧和多元戏剧驻演的场所。新的人才将在这里成长,新的作品将在这里诞生,为上海演艺大世界注入新活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 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